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五十四章 朱元璋:难得章先生高看咱一次

第五十四章 朱元璋:难得章先生高看咱一次(2 / 2)

如今新来这么多人,会让义军变得多复杂,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谁亲谁疏。

谁更放心,谁需要更多戒备和堤防。

谁要提点,进而可以统一思想统一主张,谁要多警告,以正其思想。

可谓千头万绪,颇伤脑筋。

从来没这么操过心的章诚甚至都因此想回去想退缩,但也正因为可以随时撤离,他又有些跃跃欲试,最终还是选择不退缩。

而万事冗杂,一切总要有个起头为好。

章诚决定先摸個底,主持一场考试。

他自问看人识人很难。

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

所以,章诚也没有打算像历史上的李善长一样,仅凭观察就能识得各类人才之忠奸贤愚。

他觉得先掌握这些人到底懂得多少知识、有怎样的主张,才是更容易被自己确定的事。

“你先带应募者和归顺者做好登记,让他们在家等候通知,到时候我会对他们进行统一的选考,让他们放心,这不是说要借此为由不用他们,而是先知其才识其智,以免大才者被屈才小才者被过于拔高。”

章诚为此在提审完一众被俘元廷官员后,就对朱文正如此嘱咐起来。

朱文正拱手称是。

而接着,章诚就先思索起如何进行选考的事来,且找到了朱元璋,向朱元璋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一向注重实用价值的朱元璋对于他这一想法,倒也非常赞同,且甚至因此越发高看章诚,毕竟章诚用选考的方式,是在建立选才制度,以保证整个内政人才的选用公平公正和公开,而不是借着选才的权力结党营私。

眼下除了用人外,还有军饷的发放。

这一方面是朱元璋亲自抓,而且是必须立即要做的事。

毕竟义军如今进城后,没有劫掠,军纪良好,是因为章诚在先带三百兵入城后,说服了汤和、花云、唐胜宗三名主官,强行阻止了三百名彼此有同乡关系的义军官兵参与劫掠,接着又是朱元璋靠着个人胆略逼着整个义军主力不得不与他约法三章,才暂时没有军纪败坏的。

但要知道,现在的朱元璋和章诚的面子,或者说威望,还没有大到让两万多义军一直保持军纪良好。

因为这两万多义军里,很多官校其实是看在郭子兴的面子上归附朱元璋的,如在驴牌寨归附的兵勇,以及缪大亨带领的人马,另外,尽管朱元璋在离开濠州时只带的二十四人,但后来郭子兴也因为他在南略途中表现很好,也给他增派了兵力,毕竟郭子兴已升他为总管,是要给他增派些人的,同时也有制衡或者监视之意。

无论如何,朱元璋虽说是奉郭子兴命出来独立发展,但并不是说他麾下的官校就完全对他唯命是从。

朱元璋很多时候还需要和这些官校商量着来做决定。

要不然,朱元璋也不会在当时进入滁州城时,要来个带有谈判性质的约法三章,而不是直接下令禁止掳掠了。

所以,一旦随着入城时间一长,这些义军很难保证军纪不会败坏,而如果没有军饷予以保障的话。

毕竟光靠口头上的承诺与思想工作是不够的。

故而,朱元璋在提审完一众被俘元廷官员后就去先着人拉了一批粮食去了校场,准备发军饷。

章诚作为知州也跟着朱元璋一起到了校场上发军饷。

因为朱元璋每发出去一笔粮饷,他这个知州都得签字,以保证没有中间没有人冒领。

“总管有命,入校场领军饷者,不得戴甲胄,不得带武器,以便于负责发饷的兄弟能够顺利管理大家有序领饷!”

章诚还特地在发饷时,制定发饷的规则,即要求所有准备领饷的一队官兵在来领饷前,必须先在门外去甲胄武器。

暂时没再抄家,而带着自己麾下兵勇来领饷的花云就在来领饷时,被戚祥带着一队护卫给拦在了领饷大厅的门外,而被宣达了领饷的规矩。

最新小说: 晚妆媚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天下长宁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