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 第108章 要把‘支部’建在基层

第108章 要把‘支部’建在基层(1 / 2)

中年农人接过一两碎银往口袋里装的手,僵在半空中,想归还可又有些舍不得。

毕竟是这位阔公子自己主动送的。

人家阔绰,可能是钱多人傻那种。

“那…公子你就问吧,只要我知道的都告诉你。”

那农人遽地把银子落袋为安,脏兮兮的手从衣兜里掏出,很不自然地往衣服上擦了擦,然后抬腿上了田埂。

人家是花了银子的,回答问题首先是态度要端正。

“你家耕田为啥不用水牛,是病了?”

中年农人见对方问题,居然是这样一个,有点哑然失笑。

“咱家的水牛没病,刚用水牛牵着铁爬犁垦完田,待灌满了水,咱们得手工用铁耙作简单平整,下午就要开始插秧。”

“噢…”

徐钦点了点头,“这几亩水田是你自己的?拢共有多少亩?”

“都是我的,我们家兄弟仨,加起来有四十几亩水稻田,没雇人,就一家人自己耕种。”

属于自耕农。

按后世土改划分阶级,这些应该介于富农和小地主之间。

“那你们这些自耕地,上缴朝廷赋税,实际要缴纳多少?”

“沿用的是洪武太祖诏令,咱们水稻田每亩二斗半谷米。”

中年农户回答。

“那每年的徭役呢?”徐钦问。

“徭役嘛…不出人就得出钱。”

农人看了一眼徐钦,“我们家反正不出人,只出钱,每亩约一斗米的价钱。”

徐钦听罢点了点头,突然追问,“那么这些徭役的钱粮,你得交给谁?”

中年农户着实怔愣了一下。

这位公子好生奇怪,花银子专门来打听这些事情?

但他还是据实回复,“一般各村会将徭役钱粮,统一交与村头里正,由里正招募佃户或流民去做徭役。”

“本朝新政你等有否了解,跟以往的田税制有否大的出入?”

这个问题有些尖锐,中年农人虽有些犹豫,但对于一个路过的公子,他没有太多顾虑。

“田税对于咱们这些自耕农而言,影响不大,有影响的是大地主们。”

“而徭役税这部分,朝廷虽说取消,但镇公和里正不会给咱们减免的,因为这些都是族老们多年定下的规矩。”

他说的徭役税,是指地方自行规定的苛捐杂税之一。

而制定规矩的,是那些所谓豪绅阶级,门阀宗族里的长老们。

朝廷律法很难深入到乡村,连镇都不到。

可见明朝的生产力,就是在广大乡镇农村中,种粮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要彻底解放基层的生产力,就必须往乡镇派出官吏,落实朝廷律法,解放劳动者。

也就是说,镇公所里的镇公,也需要由朝廷衙门委派。

镇公所里有专门差役,也就是执法人员,都应该吃皇粮拿俸禄。

这样,朝廷律法才能深入到镇、村,这才是真正的基础。

“把支部建在连队。”

这句话的精髓,在大明永乐元年的田税制度中,得到充分发挥。

洪武年间,南直隶的江南,征收米麦合计占整个王朝总税粮的四成。

江南的粮食,食盐,丝绸布料等物质,都需要源源不断地调往北方,尤其是北疆塞外。

所以,对南直隶以及整个江南的统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强国富民,显得尤为重要。

最新小说: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首辅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天下长宁 光宗耀明 大秦仙医 大唐天将军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