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 第143章 纯度极高的精盐

第143章 纯度极高的精盐(1 / 2)

“卖盐?”

准备关门的衙门小吏闻声白了张乐平一眼,不耐烦地挥手道:

“今儿太晚了,你明日早点来吧。”

“官爷,请通融一下吧,我们可是从大老远跑来的,非常不容易啊。”

说话间,张乐平从衣兜里摸出一两碎银,笑嘻嘻塞了过去。

小吏毫不客气,非常自然地收下,旋即塞入自己衣兜里,嘴脸一变,柔和道:

“看在掌柜的远道而来,也挺不容易,那…那就先进来吧,问一问后面的再说。”

他收了银子总得方便嘛,这不放你进入衙门里。

至于后面是否有人收货,就不管他的事了。

“谢谢官爷。”

张乐平挥了挥手,马夫将两辆马车从侧门,拉入盐储所的院子里。

在一处不起眼的路边茶店里,徐三郎负责看管队员们的坐骑,以及挂在马鞍上的雁翎刀。

徐钦则在里面喝茶等待。

他派了五名护矿队员空手进去,帮衬着张乐平。

人和马车都进入了盐储所大院。

可能是比较晚的缘故,衙门内小吏役工们,都散值(下班)走了。

而衙门院子旁的一间普通官房,里面尚坐着一个身穿绿袍官服的中年人。

不是六品就是七品。

此人正在收拾东西准备走人,看到有人进来,十分不悦地对着一衙吏哼道:

“不是都散值了么,怎么还将人放进来?”

“这位大人,咱路途遥远耽误了时辰,请大人见谅!”

没等那衙吏开口,张乐平早已低头赔上笑脸。

他箭步向前用身子挡着,一锭五两纹银从他袖子里,十分娴熟地放在对方手边。

那中年官员伸展五爪,同样不露声色地将银锭攥在手心,落袋为安。

收了五两银子,嘴脸登时就变了。

这社会能来事的往往不吃亏。

张乐平深谙此道。

要说大明朝,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贪官污吏。

据史料记载,他在位几十年里,被处死的官员估计也有十余万。

不少人还被剥皮抽筋,充稻草挂在衙门口。

但是,贪污的官员依旧是前仆后继。

没办法,明朝的官员俸禄实在是太少啦。

一个三品朝官,他的俸禄居然还养不活一家七口人。

老朱这个土老冒,抠门空前绝后,真的是没谁了。

这些官员都是士大夫,既要养家活口,又要维持仕子的体面。

就是死也要贪哦。

就算做了清官,过得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还差。

比如刘伯温。

难道老朱就不杀了?

大明朝洪武年间,官员普遍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的高危人群。

尚不知做官意义何在?

这名中年官员叫鲁应平,是淮安府盐运局盐储所里的少掌事,主要工作就是收盐。

他抬眸冷冷地看向张乐平,道:

“我看你很面生嘛,是第一次来卖盐,谁是东家?”

“大人可真是慧眼独具,我等的确是第一次来。”

张乐平顺溜拍着马屁,“我的大东家他没来,我是二东家。”

这意思是说,他同样可以当家作主。

鲁应平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打起了官腔,沉声道: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前些日子知府大人有令,精盐收购

价提上一至三成,而且不打白条。”

弦外之音就是以前盐款拖欠。

张乐平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知府大人恩德如山,也托了您的福。”

好话一句三冬暖。

“闲话少说,把你们的盐袋子打开,让本官看这盐的成色?假如成色差,咱们就不能收的。”

最新小说: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天下长宁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唐天将军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大秦仙医 光宗耀明 首辅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