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 第166章 朱棣的勤政

第166章 朱棣的勤政(1 / 2)

有了梅氏带头,江南诸府的官员们,绝对会将徐钦‘摊丁入亩,废除徭役,同工同酬’的田税新政,重视程度提高好几个等级。

这还绝对不是停留在表面、口头上重视,而是从心底里真正惧怕和支持。

同时,徐钦能在瞬间稳定住局势,不让大局失控,井井有条地处理政务的掌控力,着实让大家刮目相看,从而十分敬佩。

便是在场的许多资深官员,也不见得拥有徐钦这般从容不迫,泰山压顶不折腰。

很多淮安官吏对这位年轻钦差,他的田税新政的态度,也有了发自内心的认知。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些稳定局势的举措,徐钦一路上跟杨士奇不知探讨过多少次。

毕竟杨士奇年长他十八岁,对于一个勤学苦练的士子而言,一定积累了不少知识和见闻。

这些知识或见闻,恰恰符合当下的朝廷礼制和习俗,也是徐钦所欠缺的。

所以,眼下的徐钦才会条理清晰。

……

京师,御书房。

雄鸡啼鸣,东方刚刚有点鱼肚白。

永乐帝朱棣,已经起身前来处理政务。

尽管昨晚睡得并不好,但朱棣仍旧伏在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旁边,有条不紊地批阅着内侍送上来的奏折。

最近文渊阁的七名学士,都派人去支持徐钦的田税新政推广,可把朱棣啃苦了。

这位曾经战无不胜的燕王,在经过四年靖难,堪称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硬汉,又成功接手大明王朝之后,经过一年的磨炼,已经逐渐熟悉了皇帝这份工作。

现年四十三岁的朱棣,正值春秋鼎盛之际,随着朝局日趋稳定,他迫切希望做出成绩,国强民富,让天下人都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皇帝。

比唐太宗李世民还要出色。

目前更是要勤政。

正所谓勤能补拙。

他要让臣工们瞧清楚,他这个永乐皇帝并非只会征战杀戮。

当世名将,并非政治弱智。

相反,他还是位丰富老练的政坛高手,能熟练运用‘帝王之术’。

当然,目前离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相差甚远。

不仅是执政时效,还是成果。

现阶段只能拿太祖高皇帝来当榜样。

不过他爹的精力是出奇的旺盛。

老朱当年撤销宰相之后,亲自批阅奏疏,平均每天多达二三百份。

处理国事每天四百余件。

朱棣开始时雄心勃勃。

他暗下决心,先不说要超越父亲,但至少要与之看齐。

可就是这两个月,随便他吃饭睡觉都在御书房里,施出浑身解数,也只能勉强看齐。

再这么下去,他还真吃不消。

这种工作强度,对他的耐心和健康,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他想到了文渊阁那帮近待文臣。

这不,昨日下旨,让解缙和金幼孜先从扬州府召回。

“陛下,您歇会用点早膳吧。”

御前大太监侯显端着纯金托盘,碎步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他瞧着皇上那只熊掌般大手,握着纤细的狼毫朱笔,跟粗笨的錾金枪相比,竟是如此的不协调。

写着写着,动作频率是越来越低,额头上细微汗水溢了出来。

天气热了。

侯显脚步轻盈地走上玉阶,将食盘放在朱棣宽大的御案上。

里面是一个烙饼,一碗大米粥,和一碟咸菜。

最新小说: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光宗耀明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天下长宁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首辅 大秦仙医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大唐天将军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