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宋鼎 > 第二章 父子

第二章 父子(2 / 2)

“怎么了?”贾旭关心的问。

小丫鬟抽泣着答道:“少、少爷,对不起,奴、奴想起了爹爹。他以前也、也给奴买过这个、这个蜂糖糕。”她一手捧着碟子,另一只手在脸上抹着泪。“奴、奴还想起家里的、阿娘和弟弟,奴还想着带回去给他们也尝、尝尝,但是忽然想起,今后、今后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眼泪、就忍不住的往下流。搅了少爷的兴致,对、对不起。”

“她要把你卖到惜春阁里去,你都不恨的么?”

“不,不是阿娘想卖奴,是奴主动要阿娘这么做的。”小丫鬟急忙解释道。

第2/2页)

“为什么?”

“爹爹在城墙上战死,尸身除下了袍甲,仅着贴身小衣便从城墙上丢了下来。阿娘为了给爹爹收敛,家里不多的钱财都给了寿材铺——那挨千刀的,穷人用的棺材板涨了十倍的价!两个弟弟还小,家里没钱买米,他们都要饿死……”说到这里,小丫鬟深深的埋低了头,一对瘦弱的肩膀一耸一耸的默默抽泣着。

贾旭默然。刚准备开口安慰几句,管家贾琏再度折返回来:“大少爷,老爷忙完公务,已经往后宅来看您了。”然后转向一旁还在一抽一抽的小丫鬟,眉毛一立,张口又要训斥。

贾旭一摆手制止道:“你不要再责备她了。先带她下去,过后我有话说。”

贾琏带着小丫鬟先离去,贾旭也从桌旁站起,快速整理了一下衣装,然后走出屋外侍立等待。不待片刻,六名身着软甲、腰挎长刀的卫士簇拥着一名中年男子进到院内。

男子四十左右岁,身长五尺七寸(约180cm,在男人平均身高163cm的宋代已是不矮),内着宽袖广身紫色锦袍,外披一件宽大的直缀,头戴高桶东坡巾,一身典型文士常服打扮;相貌周正,阔面长须,隐约可见年轻时的风流倜傥,而如今岁月的沧桑积淀不仅在他的脸上留下了轻微的皱纹,还有仿佛看破一切的锐利眼神和身居高位养成的不怒自威的气质。

此人便是不久之后即将成为南宋最后一个权相的贾似道。

贾旭连忙迎上前去,走到贾似道的面前掀起袍服下摆跪下,将头嗑在地上,行了一个稽首礼。“给大人请安了。”

贾似道微微点头,背着手立在原地受了一礼,说到:“我儿久病初愈,无需多礼。”待贾旭起身,又仔仔细细的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用略带关切的语气问:“可还有何感觉不适之处?”

贾旭身体前倾,垂头答道:“身体还略微有些困乏,其余并无不适之处,应已痊愈。”

贾似道面露欣慰的点了点头,然后忽然转用责备的语气说道:“这几年我在外为朝廷镇守两淮,你在临安,想是缺了人管教,尽是胡闹!在临安胡闹还则罢了,这里是什么地方、让你跑来丢人现眼?”

提起进城时的狼狈,贾似道越想越气,一甩袖向屋内走去。贾旭只得低着头跟在后面,待他在屋内坐定,再拜告罪道:“孩儿知错了。孩儿之前在临安,只知夸夸其谈,不知前线国事艰难和大人为朝廷司牧一方之辛苦。如今有此经历,方知知易行难、行胜于言。”

见贾旭态度端正的认错,贾似道方才面色稍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如今你能有此感悟,也算不虚此行。待此番蒙古兵退去,我向陛下请个恩典,外放你个地方官,好好磨练磨练,莫要再成天在临安城中与人厮混了。我贾氏三代单传,偌大个家业,早晚还要你来操持。”

贾旭只得再次跪倒在地,行了顿首礼道:“谢大人。”

贾似道满意的点了点头。“起来吧。我说过了,你久病初愈,自家宅内不必多礼。”待贾旭起身后又指了指旁边说:“坐。”

见贾旭侧着身子半坐在一旁,贾似道心想这小子经此一事倒是知礼懂事多了,心下十分满意。“眼下蒙古蛮子每日攻城愈急,但鄂州城为江防重镇,干系朝廷安危,皇帝数次下严旨,四川、江西诸处援军旬日便至。加之我亲自坐镇指挥,城中军民一心,而酋首殒命,蛮子后方久必生乱,此城必可保万无一失。你这几日老实在宅邸中待着,不要乱跑。”

贾旭此时想到小丫鬟的遭遇,心想借机劝谏贾似道,于是说道:“大人亲自坐镇,自然稳妥。但是说到城中军民一心,却也未必?”

贾似道闻言不动声色的问道:“此话怎讲?”

贾旭回答:“我听闻城中粮价自蒙古围城开始,短短月余便已飞涨数十倍,迫的穷苦百姓为一口饭食卖儿卖女,如此下去,我怕城中激起民变。”

贾似道追问:“那你觉得应该如何?”

贾旭已听出贾似道的语气中隐隐透着一股不善,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我觉得大人应该责令府库拿出一些粮食来赈济百姓,同时严令官府打击趁机大敛其财的奸商,平抑城内粮价,让百姓有饭吃,才能安心支援官军守城……”

没等贾旭说完,贾似道忽的站起,厉声训斥到:“愚蠢!孺口小儿,不知深浅便妄谈国事!若从你所言,这鄂州城才旦夕不保矣!”

最新小说: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