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那山那水那人 > 第五章 家织布故事 (一)

第五章 家织布故事 (一)(1 / 1)

这次受到的惊吓,让我老实多了。奶奶趁看我的空闲时间,开始捻麻绳儿,打夹织,剪样子做鞋了。

小时候我们村几乎家家会在田间地头种几棵麻,后来有了专用的麻坑。麻籽播下地,很快就出苗,长个儿发棵,开黄花。成熟后,乡亲们把麻秧砍下来,出去枝叶,捆好让到村东头的大坑里沤.直沤得乌黑发臭,麻皮松散开来后,捞上来,从秸秆上剥下里的麻皮,捶打洗净后,阴干,梳松软,便成为了麻批儿。

有的家庭到采购股去卖了换钱花,留做家用的有几种:男人用来搓绳,那种粗长的绳子都是用来捆绑东西的;而女人也会用它捻麻绳儿,纳鞋底儿用。

捻麻绳用的工具是一种叫拨锤的东西,拨锤子大多用牛或猪的骨头做成的。这骨头两头是粗大的骨节儿,中间略细,正好缠上麻绳不往下掉。找来骨头后,让人用钻在骨头中间钻个洞,再穿上一根带勾的竹子或铁条,拨锤就做成了。没有骨头可用木头代替。但不如骨头的好用,因为骨头的较重,而且很光滑。

捻成的麻绳儿缠在线拐子(线拐子:类似“工”字形,上下两个横棍呈“十”字形错开。)上,然后就准备做鞋了。

奶奶一年总要做很多鞋,孩子的,大人的。不过我穿鞋总是很费,一双新鞋上脚,不几天便“空前绝后”了,不是“开后门”就是“张开了鳄鱼嘴”,气得我妈总说铁打的鞋,搁我脚上也过不了三天。但每次总是鞋底最后破损。由此可见,奶奶纳的鞋底还真结实。

做鞋之前,需要打一些“夹织”(土语:即打袼褙)。一双鞋的鞋底、鞋面都是夹织做成的。

那些年,为了让全家人有充足的做鞋用料,奶奶没少打夹织。奶奶真辛苦,除了要给全家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还要下地生产,饲养家畜、烧火做饭,整天家里家外不停地忙碌着。在村西头,我家打夹织的时间总要比别人家提前那么几天,所打的夹织不仅比别人家多,也比别人家好。每到这个时期,奶奶整天系个围裙,不分白天黑夜地打着夹织。方桌上、面板上以及能够利用的地方,都有奶奶一张一张地精心制作夹织。

夹织是用一些旧碎布粘在一起做的,那时买不起糨糊,大家便用一点儿面粉熬成粥状,称之为糨子,用其将那些洗净的旧碎布一层层粘在面板的背面。

看奶奶打夹织也算是一种艺术欣赏,特别是在门板上打夹织。奶奶会高高的挽起袄袖,一手握糨子刷子,一手拿着布片,有时索性用手直接抹糨子,刷一层糨子,粘一层布片,恰如一位泼墨艺术大师在挥毫作画。转瞬之间,一幅个性鲜明的布贴画就做成了。

经奶奶一粘,那原本零散的布头就一下子集中在一起,相互粘得既得体又牢靠,就像全家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坚强地走下去。

面糊和旧碎布充分粘合成为一体,并且干燥后,将其揭下来,这就是做鞋的原材料“夹织。”

夹织打好了,就可以剪鞋样了。鞋样儿大多是从村里婶子大娘那里拓来的,然后把各部件仔细地剪出样子,仔细地夹在书本里。

做的时候,将鞋样绷在夹织布上,根据鞋样和大小,小心地裁出鞋里、鞋面、鞋底面布和沿鞋口的边条(沿边布必须裁取斜纹的),夹织剪成的鞋样四周的毛边,要用白布条包边,把几块夹织做的同样鞋底重叠在一起,最后用一块剪得和鞋样同样的白布把它包起来,鞋底的雏形就做成了。

做成这些,就可以纳鞋底了。我总是忘不了奶奶在炕上、在灯下纳鞋底的情景。纳鞋底是个技术活,先得用针锥扎眼儿,然后用顶针儿顶住穿了细线绳儿的大针屁股挨帮儿纳,纳完鞋底,才能开始上鞋帮儿。

给我做鞋的时候,奶奶琢磨着我的脚还在长,便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余量,为的是能多穿几年,新鞋穿起来比脚大很多。尽管穿着咣了咣当的鞋,我还是美得不行,经常跑出去四处炫耀一番。

长大后的我在家闲来无事,找了些碎布自己做鞋。从打布壳、搓麻绳、纳鞋底、做鞋帮,全是在奶奶指导下完成的。虽然在奶奶看来,做的很幼稚,但穿着自己做的鞋子,我很有成就感,觉得特自豪。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最新小说: 四合院何雨柱谁也不舔 高考:悟性逆天,从满分状元崛起 透视眼不去鉴宝,盯着女人看干啥 娱乐:本山首徒,山海关外当教父 港片:家族永恒,族人都是大佬! 夫人觉醒后,全球渣男为她发疯 娱乐:热巴引荐,必属精品! 三国我是曹操开局就收荀彧 让你拍剧:你就拍崩坏星穹铁道? 全民魔法:我来创造魔法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