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用餐(1 / 2)

面对如此小事,邹科长不仅接受了贵重礼品并同意共同用餐,这表明他视小杜为同一阵线的人,接纳了这份人情,预示着双方今后可建立长久联系。

所以说,江湖并非刀光剑影,真正的江湖讲求的是人情世故。

从街道办事处出来后,向北方也紧随其后,两人在门口点燃烟卷,向北方调侃道:“杜爷,这是要判饬房子迎娶媳妇儿了?”

“滚蛋,哪来的媳妇儿,老子当兵六年才回来,以前的女同学很多都当妈了。”“哈哈,于淮海他妹妹于茉莉不错哦,不过那姑娘可是朵带刺的玫瑰,不好招惹。”

“什么黄毛丫头,你这六年不见,人家现在都19岁了,即将升入高三,听说女大十八变,现在的于茉莉已然亭亭玉立,成了十八中学的校花。”

“这么好的姑娘,你怎么不去追呢?”

“追啥呀,那丫头眼光高的不得了,连大学生都看不上眼,我可没戏。”

好了,别说那些无关紧要的话了,这周末我们仁碰个面,我晚上去找于淮海,我正忙着装修房子,得在他那儿借住一阵子。

“没问题,周末就到你那儿集合。”

“可以,那我先走了。”

小杜同志悠然自得地跨上老旧的二八自行车,一路轻快地骑行向四合院而去。他在路上哼唱着随兴编排、旋律各异的小调,杜卫国终于回到了那座四合院。他目前所居住的这座四合院,确实气势非凡。

阔绰的大门,精美的垂花门,雅致的月亮门,原本这是一座宏伟的五进大宅邸,甚至还配有花园、凉亭和回廊,只是如今已遭到拆分和破坏,变成了一座三进的四合院,昔日的花园、凉亭和回廊现今也已化为一片熙熙攘攘的大杂院。

这座四合院内共居住着23户人家,人口超过了110。杜卫国住在后院,占据的是东厢房的两间以及一间耳房,这应当曾是家族长子的专属居所。

两间正房加上耳房,总面积足有78平方米,在当时并无公共区域的概念,这78平米即为实际使用面积,若按后世的计算方式,大概相当于近100平方米,可谓相当宽敞豪华。

不要认为六十年代由于人口相对较少,住房面积就显得宽裕。要知道,那时的城市楼房比现今的四合院更为罕见。

而且,建国以来,“人多力量大”的口号深入人心,各家各户都在积极生育,即便是在刚度过了自然灾害的63年,华夏的人口数量也已逼近8亿大关。

在那个时期,无论是四九城,还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居住环境普遍极为拥挤。房屋资源有限,但人口却日益增多,尤其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婚嫁及新生代的降生,人均居住空间便愈发捉襟见肘。

到了七十年代,这一状况达到顶峰,特别是知识青年返城后,一些家庭七八口人,甚至更多人,几代同堂挤在一间仅三十至四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已属常见。

当时流行将房屋隔断,有时一间屋子隔开后只剩三四平方米的空间,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柜子,再无多余地方。

这不是虚构的情节,即使到了2022年,在京城的一些大杂院中,仍能找到这类不具备上下水设施,仅有四五平方米却月租高达三千多元的房子,只因它们位于优越地段。

以杜卫国现居住的这套房子为例,若其祖辈、父母健在,那么这两间半房子至少要容纳五口人以上,毕竟杜卫国日后肯定会增添弟弟妹妹。

而随着杜卫国年纪渐长,也将很快面临婚姻与子女问题,家中至少又要增加两位新成员。

所以,七口人挤在两间房内,这还是基于杜卫国的叔伯兄弟均已搬离的情况。

就像秦淮如家那样,在贾东旭出事前,他们一家六口人就挤在四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勉为其难隔出了内外两室。

孩子小时还好,待他们长大后,居住空间就变得异常狭促,等到性别意识萌发之时,居住环境更是难以维系。

现如今,杜卫国一人独享78平方米的两间半房子,而且还是昔日主院的东厢房,在整个四九城中,除了那些居住在楼房的领导干部或少数拥有洋房和独立院落的家庭以外,他的居住条件堪称顶级。

对这个时代了解越深入,小杜同志就越是对系统赋予的优厚待遇感到心满意足。

真心觉得爽!

思绪稍显飘远,小杜回到四合院时,恰巧碰上了许大茂回来,此时轧钢厂的工人还未下班。

许大茂身为放映员,隶属文艺宣传部门,除了轧钢厂宣传科,区放映站也算作他的上级单位,因此他的工作时间相对较为灵活。

加之许大茂时常需要下乡放映电影,这是区放映站指派的任务,下乡放映不仅能赚取额外收入,更有实物补贴,那个时代的农民虽然普遍贫困,连饱餐一顿都成问题,但公社和大队却是另一番景象。

最新小说: 娱乐:重生为二哈,气哭热芭 锦鲤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都重生了,谁还当训练家啊? 国运:擂台我人族共主斩诸神 抗战:让你当团长,你开启S3? 航海:神之谷神降!弟弟多拉格! 绣娘绝色 咸鱼美人在求生综艺被迫卷红了 航海:极恶家族!开局四皇大哥! 抓我时挺嚣张,侯亮平跪求我干啥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