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十三章 如何让村民吃饱,富起来?

第十三章 如何让村民吃饱,富起来?(1 / 2)

那六百多平方米的土地竟然只能产出四十多斤的粮食?

这已经不能说是低产了,简直就是没有产量可言。

在山村外面随便种一小块地的收成都要比这个多。

粮食产量如此之低土壤质量是主要原因。

他仔细望向那片农田,发现田里主要种植的是高粱。

但田中大部分的高粱都已经枯萎发黄可以当作柴火了,而杂草却长得比庄稼还要茂盛青翠。

少数几株长势较好的高粱叶子上也布满了被害虫和鸟雀啄食的痕迹。

田中央立着的稻草人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农田四周是茂密的树林,地上还留有野兽的足迹。

这里的土地极其贫瘠不适合耕种,再加上缺乏除草手段、天旱少雨以及害虫鸟雀野兽的破坏……一亩地能收获四十多斤粮食已经算是很乐观的估计了。

“黄村长你们村主要种的是高粱吗?”李恒询问道。

“是的。”

朱老板回答道,“几乎全都是高粱,只有在村民家附近的菜地里才种了一些常见的蔬菜。高粱喜欢温暖和阳光,并且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在雨水稀少的山地上种植最为合适。”

他出身农家对各种农作物的特性了如指掌。

李恒本来想问既然高粱的收成不好,为什么不尝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呢?

比如中药材、红心猕猴桃、高山葡萄之类的。

但这个问题刚到嘴边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

这样的问题就像是在问那些贫苦山区的孩子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一样无知。

恐怕只有那些从未走出过办公室的所谓专家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

村子里不种植经济作物,很可能是因为交通不便造成的。

如果交通方便的话,他们早就种植了哪里还需要别人来提醒?

再者经济作物不能当饭吃,如果卖不出去的话只能烂在地里。

以前种植高粱至少还能勉强糊口,如果贸然尝试种植经济作物的话,他们可能连最后一口饭都吃不上了。

所以,陆家村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解决温饱。

清浅给他送来的饭菜里,只有野菜和几粒米饭。

而且,似乎只有昨天下午和今天中午送了饭,早上并没有送,因此他猜测,村民们可能一天只吃两顿饭。

显然,陆家村的温饱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尽快解决。

“黄大叔,你们村每人每年的口粮是多少?”李恒问道。

“村里的高粱一年只能种一季。”

朱老板解释道,“而一亩地只能产三斗粮食,所以村民每年的平均口粮,还不到三十斤。”

不到三十斤?

如果换算成钱的话,那他们的年收入还不到一百块!

李恒被这个惊人的数字震撼了。

在外面,一个乞丐一天乞讨的收入,都比他们一年的收入多,他真的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一个沉重的念头突然闯进他的思绪,让他心情压抑:陆家村,或许已有人因饥饿而离世!

“村民每年的存粮本就寥寥无几,却还不得不拿出部分去附近的市集换取大米,人不能总是以高粱面为生,因此大米在陆家村显得尤为珍贵。”

“为了补贴家用,农闲之余,村民们会上山狩猎,砍伐柴薪。日常餐桌上,也多是野菜掺杂着少许高粱面。”

听闻村民能上山狩猎,那些平日里足不出户、仅凭想象臆断的人或许会问,为何不让村民们天天享用野味呢?不仅美味,还富含蛋白质。

然而,只有像李恒这样亲身经历过山区生活的人才深知,狩猎的难度有多大。

猎人们往往空手而归,能捕获猎物的时候寥寥无几。

即便是偶尔捕获了猎物,他们也会舍不得品尝,因为猎物需要拿到市集上换取食盐、肥皂等生活必需品。

所以对于猎户而言,捕获猎物并不意味着就能享用。

“陆家村实在是太贫穷了!”

“村民们的日子都过得太艰难了!”

李恒不禁再次感叹。

突然,李恒眼前一亮:既然陆家村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食物短缺,那为何不尝试让村民们种植土豆以解燃眉之急?

土豆虽然口感一般,但产量极高,一小块土地就能满足一个家庭的口粮需求。

只有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人们才会考虑如何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李恒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等村民们衣食无忧后,他将与村长携手,引领村民们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种植满山的经济作物,最终带领村民们走向富裕之路。

一名教师到贫困山村支教,传授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村庄带来文明与科学的理念。

李恒在上一个村子支教时,就曾与村长携手合作。

他们将村里的土壤送至农业技术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村里的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和高山葡萄。于是,在村长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开始种植天麻,并动员全村力量修建了一条进山公路。

李恒还不辞辛劳地利用自己的关系网,联系外部的药材商进村收购村民的农产品。

当地县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专项拨款。

短短一个季度后,那个村子的面貌便焕然一新。

村民们不仅吃得饱饭,人均收入也从原来的几百元飙升至人均十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下半年,李恒还协助村长丰富了村民们的娱乐生活,让他们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

当李恒离开村子时,家家户户都前来送行,孩子们的眼睛都哭肿了。

他的后备车厢被各种山货、鸡蛋和腊肉塞得满满当当。

而李恒的内心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深感这才是他山村支教的真正意义,甚至是他人生的意义所在。

李恒至今仍清晰记得那个村子的土壤保肥力弱、PH值高以及土壤结构松散砂质化的特点。

这种土壤不仅适合种植中药材,也适合种植土豆。

由于陆家村和上次那个村子都位于西北地区,李恒推测两地的土壤结构应该相差无几。

“李先生,针对陆家村的现状,您有何高见?”

最新小说: 综漫:从实教开始多子多福 甄嬛:身穿苏培盛,我在后宫杀疯 吾,鬼才郭保坤,从谋划庆国开始 我在古玩街捡漏,开局十万倍利润 怪异入侵须佐之男的异界之旅 我和高启兰学外语,惊动祁厅长 综漫:开局小作文,被判有妻徒刑 取代庆国太子,躺赢长公主司理理 说我唱歌油?一首拯救爆杀洋人 盗墓平行记(盗墓笔记同人)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