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五百十九章 相欢 上

五百十九章 相欢 上(2 / 2)

直到赵祯五问,灵宝塔倒掉,夏竦这才从大名府将这封修改后的信用飞书递给赵祯。

赵祯看后,依然不语。

这次沉默便很玩味了,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件大案子,必须派人查,是夏竦伪造的处罚夏竦,是石介写的,那么追究石介与富弼的责任。

但赵祯偏偏不说话。

富弼早朝散后,对郑朗说道:“行知,请替我辨解。”

郑朗是中间派,说话才有权威。郑朗看着他焦急的样子说道:“彦国兄,当初夏竦被天下唾弃,谁又替他辨解过?”

“行知辨解过。”

“我那算什么辨解,只说他有吏治之才,在德艹上同样不敢说,怕落得与夏竦一样的下场。没有当初结的恶因,那有今天的恶果。”

富弼很沮丧。

实际君子们猖獗的做法,也让他失去信心,在水洛城事件中,富弼同样也消失了。

“彦国兄,对于你来说是一件大事,但对于陛下来说,他掌管的是天下,你们这件事又算什么?是不是石介写的,又有多重要?”不说了,也等于什么都说了。

郑朗走向中书省,心中在反思,若是自己站在范仲淹的立场,会怎么做。上策是退,退一步海阔天空,但要退得有理智,现在皇帝没有得力的人选可以任用,继续留在朝堂,可要上疏,对以前新政进行反思,裁减一些有争议的改革,使朝野上下局势趋于缓和。况且还有自己这个中间派,只要范仲淹肯退,不再固执己见,听从别人劝说,自己必定会出手相助。中策是退,退向陕西河北,缓解部分人的不满,为改革保留一线生机。下策便是带着一群小弟们再次为这个伊霍案拼个鱼死网破。下策肯定是愚蠢的做法,中策也不妙,上策未必能行得通,伤痕撕开,那有这么快弥补好的。

想了想,摇摇头,进入中书省。

赵祯沉默,但用意已明,开始攻击君子党的人渐渐多起来。正好契丹备兵西南,元昊派人请和,使者与辽兴宗对,辽兴宗责其虚言,全部说的假话,其实一半是真的,比如夹山协助平叛之功,但辽兴宗是相信罗汉奴的话,还是相信西夏人的话?然后将这个使者狠揍一顿,送了回去。元昊无奈,只好屯兵南北河套,以备不测。

两国于府麟地区聚集许多大军,宋朝多少有些不大放心。范仲淹再次上书请行,但一开始不是说前去陕西的,而是请行河北。此议略有私心,陕西军政多在君子党们手中掌握,若再抓住河北军政大权,即便退,君子党们手中还控制着很大的实权。作为朝廷的倚重,某些人不敢过份动弹,新政还能得以保留。

范仲淹有私心,谁相信?

就事论事嘛,杜衍先上,富弼后上,契丹是针对西夏的,两虎相争,我们高兴都来不及,为什么要凑和进去?你这一兴师动众,其一又是钱又是粮又是兵的,国库还没好起来,你想过没有。而且你凑和进去,契丹万一有顾虑,退回来,甚至以后还能与西夏联手。失误啊,仲淹。

富弼吐沫星乱飞,正滔滔不绝说着,忽然想起一件事,不对,前段时间朝廷下过诏书,着范仲淹遥领陕西河东,自己遥领河北,干嘛抢俺的饭碗?难道是俺无能?

别要以为你懂军事,俺也懂,回去后又上书六条河北守策,七条河北御策。

俺也懂。

然后在朝会上说:“陛下,契丹不会入侵,如果臣说错了,愿负罔上欺君之罪,就是臣不懂,还有郑朗也再三论述过。

一怒之下,争执起来,列举六大疑点,三大忧虑,契丹不是与西夏人作战,而是联合入侵。甚至都准备了床子弩,这是攻城器械,不为攻打宋朝,何来此器?

富弼寸步不让,说如今天下太平,无论河北河东陕西,哪里都不会发生战事,应立即治理国家,休生养息,恢复国力。仲淹,你是胡言乱语,不知所谓。

吵得不开可交,偏偏赵祯再次沉默。不能再吵,否则就成朝争,灰溜溜的不约而同住口。范仲淹准备散朝后,与大家沟通一下,直接将自己用心说出来,以便各人口径一致。

一直不作声的韩琦站出来,说道:“陛下,不论兵发河北或河东,一定要派重臣去,就让臣前去,不用陛下派一兵一卒。”

范仲淹要吐血了。

最新小说: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归藏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