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六百零八章 首相 六

六百零八章 首相 六(2 / 2)

“靠天收啊。”

“相公,可不是,若是灾荒到来,我们生活便无了着落。”

郑朗无言以对,在封建时代,论农民最好的时光,不是在唐汉,不是在明清,而是在北宋,北宋最好的辰光是在赵祯朝。

凄苦如此。

叹息一声,其实还有办法解决的,降低两税,取消各种附加税,百姓就能松一口气。但面对宋朝这种沉重的支出,比例占到百分三十多的两税,谁敢取消?

老农也盯着郑朗,略有些好奇。

宋朝官员没有想像的那么好,但作为亲民,历朝历代的官员皆不及宋朝。

即便是一个农民,也能与宰相拉家常。

老农看出郑朗眼中悲天悯人的情绪,嚅嚅道:“郑相公是一个好官。”

“翁翁,我一年薪俸补贴,能接近三万贯,象你们这样的家庭,最少四五千户才养活我一人,敢不做一个好官吗?”

老农听得有些发呆,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

郑朗又走向下一家。

微热的夏风吹来,忽然这个老农民想哭。

转了转,向城中返回。

蓝元震的圣旨到达。

郑朗还是很客气的招待。

对太监郑朗不是很排斥,有时候看到这些太监,郑朗时常想到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将各地监司太监召回,压缩东西两厂权利,所有文官集团欢呼雀跃。

但做错了!

甚至这个为后来无数人讴歌的政绩,成了明朝灭亡最重要的因素。

比小冰河,比没有重视推广杂粮占的比例更大。

无他,明朝之所以在中后期出现太监专权,不是皇帝昏庸,而是形势需要,文人集团肆无忌惮,不仅压缩着皇帝的权利,他们也利用手中的权利侵吞着国家的利益。有了太监,可以形成掣肘,使皇帝能够艹纵国家大政。有了太监为各监司,他们不可能从普通百姓身上敛财,必拿大户下手,替国家将财富从豪强文人集团手中抢回到国库当中。

崇祯杀了魏忠贤,将权利无限下放给评议人集团,明君了,错。几年下来,国库渐空,再加上积弊严重,数次辽东大战,国库不但空了,而是负债运转。

陕西大旱起来,国库空空如也,不能及时救灾。注意,这里有一个及时救灾,不及时真能饿死人,老百姓能不反吗?若不是如此,国库里那怕有一半赈灾的粮食钱帛,给陕西百姓半温半饱的生活,会不会出现李自成张献忠这些王八羔子。

这个道理,是他许久后才领悟的。

不但对蓝元震,对其他太监,只要不过份作恶,他皆不是很排斥。

先接旨。

郑朗说了一声:“谢主隆恩。”

并没有询问赵祯最后的安排,环儿沏茶,两人聊天,也没有聊回京后安排的事。

蓝元震站了起来,说道:“郑相公,动身吧。”

“好,”郑朗吩咐崔娴与环儿收拾行李。

也不需交接,恩州城本来就有知州高继隆,实际后期郑朗也不需行使安抚使之职权。不但恩州,整个河北渐渐恢复正常。开始出发,出忽郑朗预料,听到他离开恩州城返京,涌来许多百姓送行。

在他想法中,死了太多的人,能不恨自己就算不错了,根本就不指望老百姓会产生感激。

冲大家不停地拱手,出了城门,又与高继隆以及恩州相关的官员辞别,上了马车。初夏的天气不算太热,倒是城外大片大片成熟的麦子,以及青色的桑林,将大地染成一块漂亮的油画。在马车上,崔娴小声地问:“官人,你打算怎么做?”

崔娴根本就不考虑首相,而是现在就接手首相,对丈夫有没有利?

郑朗说道:“难。”

这时接手首相时机成熟,而且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正好夏收丰收,粮价下跌,马上就要筹备粮食。但这就会产生新的问题,王安石变法,也不能说一无是处,正好大旱到来,让王安石怎么办?郑侠画了一幅画,王安石悲催了。自己为首相,黄河出现有史以来的大决堤,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要说与自己没有关系,在这时代,十有八九就能牵扯到自己头上!

还没想清楚呢。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