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六百十二章 贤相 上

第六百十二章 贤相 上(2 / 2)

具体办法就是筑堤,堤分缕堤、月堤、遥堤、格堤四种:缕堤近河,用以约束水流,意在束水攻沙;缕堤以内又筑月堤,作为前卫,以免水流直冲缕堤,起保护缕堤的作用;缕堤之外,另筑遥堤,作为第二道防线;遥堤和缕堤之间又筑格堤,万一缕堤发生事故,横流遇格而止,防止水流顺遥堤而下,另成河道。又在沿河低洼处建减水石坝,洪水涨到一定高度时,通过减水石坝宣泄到分洪区,以杀水势。

前者可以说是最科学的治理黄河办法。

但他将筑堤束沙奉为唯一标准,反对分流以杀水势,不顾黄强淮弱,筑堤障淮,逼淮敌黄,导致淮水倒灌为患,依然成为失败的治河法例。

于是黄河之患继续留给清朝。

勒辅与陈潢治河,勒辅还是继承了潘季驯的束河冲沙之策,但有所发展。认为治水必须从下流治起,下流疏通,河水迅速入海,则上流自不饱胀,于是在黄淮入海水道之间挑川字河,以浚通筑堤,将浚口与筑堤二者统一。并把施工范围扩展中游河南境内,其治河成效远过于潘季驯。甚至还提出黄河中下游束水冲沙仅是治标之策,只有从上游设法阻止泥沙下行才是治本之道的卓越远见。

当然是不可能的。

想要上游水清,只有郑朗刚才的办法,退耕,退牧,使黄河与支流两边成为森林,成为草原,有道理,但永远不可能实现。

将前后理了一遍。

若是在宋朝就治理,只要方法合理,水土破坏还没有后来的严重,未必没有办法,但他略有些迟疑,说道:“陛下,治理黄河,若是标治,效果不大,想要取得一些效果,必须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

“说说看……”赵祯略有些惭愧。

是为钱帛惭愧的,郑朗一再说国家要节约开支,以备收复西夏,这种说法不新鲜,赵匡胤很早就提了出来,算是祖宗家法,只是针对对象不同,从幽云十六州变成了西夏。

然而国库一直很空虚,今年夏收略好一点,但出现这个大灾,国库积余又要挥霍一空。

“用张戎之策,束水冲沙。”

“何谓束水冲沙?”

“束缚黄河之水,使水流增快,将泥沙冲入大海,使河床重新变深,减少地上河所带来的危害。”

“那更危险。”

现在都不断出现决堤现象,再次河水束缚,还不知道得决多少堤岸。

“有方法解决,筑堤建坝,近河缕堤,约束水流,楼堤内又筑月堤,保护缕堤。楼堤内另筑遥堤,作为二道防线,遥堤与楼堤内又筑格堤,横流遇格而止,防止水流顺遥堤而下,冲垮堤岸,另成河道。再于低处建减水石坝,万一水势浩大,拉开石门,将水分到宣洪区,以杀水势。这个效果等会臣放在第二策中讲。”说着,怕大家不明白,用笔画出四堤形状。

“这倒是可行之策……”赵祯道。

虽然用工颇多,但马上就有劳力可用了,还不知道出现多少灾民,反正也要赈济,不如索姓等水势稍小时,用他们来筑堤。

“仅是这一点是不够的,想要河水到达下游后很快到达入海口,必须治理下游,一是使泥沙迅速入海,二是减少上游囤水。必须于黄河、济水与淮河下游地区再修一道运河,使三水交融,再疏通入海各条河流,一利于漕运,二利于导水。并且筑堤范围自龙门峡便要开施,这才能取得效果。”郑朗又说道。

勒辅疏导黄淮,是有一个前堤,元朝定都于燕京,重新修建了大运河,改道山东,在这个基础上,这才实现了他的计划。宋朝却没有这个先天条件,而这恰恰是束水冲沙的根本。不然束了水,水不得迅速泄入海中,又会泛滥成灾。这也是潘季驯治水失败的另一个原因,不仅仅是堵塞了北道黄河。

这样一说,比较合理。

但君臣一起沉默。

仅是从龙门开始筑堤束水,就不知道得用多少钱,再来一条运河,再有诸多配施的水门、堤坝,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帛?

过了好一会儿,赵祯说道:“第二策。”

“第二策不仅是治水,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臣曾说过,人有其长短,择其长,弃其短用人。地亦如此,想要治理地方,必须因地制宜。”

这两个月郑朗几乎很少发言,但在这个风雨交加的深夜,终于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最新小说: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江边的月亮 归藏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