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宋私生子 > 第565章 出师表

第565章 出师表(2 / 2)

“等等,小菊你顺便去库房里选些好的珍宝赐予杨母,就说……不说了,只管赐下去就行。”

“太后且慢,杨逸虽然无叛国之举,但现在朝臣群起弹劾,要洗清嫌疑,只有等关外传来确切的消息才行,太后你现在又是撤围,又是大加赏赐,群臣会作何感想,太后明日将如何应对群臣的责问?”

听赵倩这一番话,刘清菁又是一惊,不错,自己是相信杨逸了,那些弹劾杨逸的臣子不相信啊!

这大宋朝不比别的朝代,臣子们极为强势,他们甚至敢向皇帝脸上喷口水,又怎么会怕自己这个年纪轻轻,毫无根基的太后?

自己未经朝议,便给杨家撤围,又拿不出合理的解释,那些大臣不闹翻天才怪。

皇帝说是天下至尊,掌握天下生杀大权,其实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已,并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法理规矩,否则这天下不乱套才怪。

想到要面对群臣汹汹的责问,刘清菁不禁打了个寒战,脱口问道:“那怎么办?”

秦国大长公主不由得暗暗好笑,说来自己这个嫂子也不过一个小女人而已,还不及自己呢,少了杨逸那个家伙辅佐,遇到点事便弄得一团糟的。

“太后,现在无须撤围,你只须下道密旨,给杨家这丫头带回去,让杨家的人安心即可;同时传信向杨逸解释一下,让他不担心,安心为国征战;一切等水落石出之后,再作计较,若真冤枉了杨逸,将来再加倍赏赐下去,莫教他寒了心,更莫教天下人寒了心,这便是了。”

得了秦国大长公主的主意,刘清菁顿时从善如流,按此去做了,她还刻意把秦国大长公主留在宫里盘桓了两日,当然,也有再遇事时,向她问问主意的意思在内。

景明坊杨家之外,一队队禁军把杨家围得水泄不通,杨逸叛国的事,早已被东京的小报来回炒作了几天,如今东京城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青楼酒馆,勾栏瓦子里无数市民为此争论不休,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双方各举理由,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动手斗殴也不稀奇。

杨逸的功劳无须多说,东京城里因杨逸的政改受惠的百姓不在少数;一些杨逸的铁杆粉丝甚至敢冲到景明坊,对围困杨逸的禁军破口大骂,有些人则躲在暗处向那些禁军砸石块。

禁军追来,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禁军一退,他们又摸近来,继续大骂。

这种情形每日在杨家周围上演,好不热闹。

东京民情高义,乐善好施,外乡人入京受了欺负,百姓都会争相出面维护,甚至不惜冲撞那些不法官吏,便是官司打到官府去,也不退缩(出自《东京梦华录》记载)。

以杨逸的声望,及惠及万民的功德,为他出头的人多的是,骂得不过瘾就砸石头,砸石头不过瘾就砸狗屎,弄得围困杨家的禁军苦不堪言,一不小心脸上就落一泡狗屎,特别是入夜之后,灯光昏暗,更是防不胜防;那领军的将领是狗屎重点照顾的对象,几天来,他遭遇“臭弹”袭击已经不下于二十回;有一回他正张嘴大骂,有一枚“臭弹”准确无误地射进他嘴里,差点没让他连肠子都吐出来;如今即便不下雨,他也时时戴着箬笠,穿着蓑衣,连脸都蒙上了。

实在没办法啊,来参与袭击的百姓太多,你根本不知道是谁干的,总不能下令大开杀戒吧!

杨家外热闹非凡,家里却是愁云惨淡,十三娘倒不担心自家官人叛国,而是担心他功高震主,才招来的灾难;韩碧儿虽然隐隐猜到杨逸和刘太后之间不简单,但也只是猜测而已,当然就算她真知道实情,也不可能告诉十三娘,是以她虽有信心,却是无法安慰十三娘她们。

杨氏本是个没主意的女人,这几日更是天塌了一般。就在一片浓郁的愁云之中,青叶突然回到了家中。

让十三娘她们欣喜万分的是,这丫头竟然还带回了一道太后的密旨。

清娘看完密旨,高兴得跳了起来,一把抱住十三娘说道:“晴儿姐姐,我就说嘛,杨大哥一定不会叛国,一定不会的,这下可好了。”

十三娘自然也是欣喜若狂,一把捏住清娘的粉脸笑道:“那这两天是谁哭哭啼啼的,怎么劝也不听。”

“嘻嘻,人家不是担心杨大哥嘛。”

“好了,你这丫头别闹了,咱们快把这好消息告诉老夫人去。”

(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