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汉末的幸福生活 > 第十九章 新作物

第十九章 新作物(2 / 2)

王石一口气说完,看着老村正和李老目瞪口呆,胡须乱抖的样子,嘿嘿直笑。

其实王石口中的数据还是保守的说法。两千年后的天朝,玉米的平均产量五六百公斤、十石左右,土豆平均一千五百公斤、三十石左右,红薯平均四五千公斤、八九十石左右。而王石地里的玉米土豆红薯,那可都是经过空间孕育的超级良种。再加上灵泉的浸润,其平均产量就算达不到两千年后的三五倍,也有一两倍。

这数据翻一点五倍,在两千年后还可以被人勉强接受,但在这时代,可就真的逆天了!

良久,二老才渐渐缓过气来。

“小子,你可别骗我们啊,咱俩半截身子都快入土了,可不值得你骗。”

李老脸涨得通红,一字一顿道。

老村正哆哆嗦嗦道:“对头,对头。”

“呵呵,”王石给二老各端了一杯水,笑道:“你二老先顺顺气。呵呵,我王石啥时候骗过人?再说了,我现在骗你们,等到作物成熟了,露了馅,脸往哪儿搁?”虽然王石确实经常骗人——空间啊,阿大呀什么的。但这次确实是实话实说,问心无愧。

二老喝了口水,对视一眼,缓缓点头。

“要不这样。”王石忽然道:“玉米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能吃,土豆和红薯虽然还没完全成熟,但应该可以吃了,现在就去弄点回来,尝尝鲜。”

二老一听,连连点头。他们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扛了锄头,提了俩竹筐,三人到了地里。

王石一把将一棵土豆蔓子扯出来,朝着李老和老村正亮了亮,七八个鸡蛋大小的土豆摇摇晃晃,还有俩掉在了地上。

老村正连忙捡起来,摩挲道:“这就是土豆?”

“对,这就是土豆。”王石笑道:“泥里还有一部分,没扯出来。”说着,王石抡起锄头挖出来一大块沙土,好几个土豆暴露在眼前。

将沙土抖散了,总共拣出来十五六个土豆。加上先前的七八个,这一棵蔓子就长出了二十多个土豆。

“这些土豆还没完全长大,但可以吃了。”王石说道。

老村正和李老蹲下身,将土豆一个个捡起来放进筐里,那模样,小心翼翼的,好像捧着个宝一样。

挖了几棵,就凑了一筐,然后又挖了一筐红薯,三人才回屋里。

两老一直都没说话,就看着两筐子发呆。王石则取了一部分,准备亲自动手,做一顿土豆红薯大餐。

直到厨房里飘出香气,二老才完全回过神来。

“老王啊,你们王家村发达了。”李老沉沉道。

“不是‘你们’王家村,是我们王家村!”老村正道:“有了这两种粮食,今后再也不会有人饿死了...石头这小子,是太一神派下来的天使吗...”

老村正话音低沉:“如果这惊喜来得再早一些,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饿死了...”

李老无言的点点头,随即振奋道:“但从今往后,却不会再有人饿死...人要向前看!”

老村正狠狠的点头。

中午,餐桌上土豆烧的兔肉,土豆炖的猪蹄,红薯蒸的饭,这些新奇的菜肴饭食,让人胃口大开。老村正他们吃的是连连点头。

“有了这两样东西,哦,对了,还有那玉米,咱们村儿以后没人会饿肚子!”老村正感叹道:“石头,你做了件大好事啊!”

“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老言简意赅。

至于仨孩子和俩寡妇,就不懂这么多了,只是单纯觉得这些东西好吃,筷子从来没停过。

王石淡淡笑道:“这两种作物产量极大,如果仅仅是为了保证不饿肚子,绝对没问题。但却不能当做主食,这玩意儿,吃多了会腻,麦子和稻米是永远都不能少的。”

李老和老村正若有所思。

“对了,还没告诉二老,我地里的麦子,产量也能达到十石以上。”

二老相顾无言。

吃过午饭,三人就围坐在石桌子旁,探讨如何推广这几种作物,何时能够推广等问题。

依着老村正的意思,只要能,就是把村里的所有小麦都拔了,也要立刻种下去。王石虽然也想早点在村里推广开来,但先前还说种子已经用完,这时候就不好再拿出种子来,免得惹人怀疑,所以只能说还不到时候。

正讨论着,王麻子家的毛孩子铁蛋和大牛的儿子小山大呼小叫的闯了进来。

“不好了不好了,羌人,有羌人...”

三人一听,立刻站起身来。

;

最新小说: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嫡女重归 归藏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