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明元辅 > 第1306章 新郑新政(上)

第1306章 新郑新政(上)(2 / 2)

你光要求提高地位,但我皇帝、朝廷半点好处没看见,我凭什么答应你啊?我帮你改革这个玩意你以为是没有成本的?我要考虑顽固派会不会顶牛,要考虑变更祖制带来的“正统性”动摇,还有其他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

你光是动动嘴皮子我就给你办,你是哪边脸长得那么漂亮啊?

然而,问题就是在这里卡壳了,因为在高务实出现之前,几乎没有哪个商人愿意去承担什么“社会责任”。

又或者换句话说,现在的商人们觉得他们已经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了。

什么?你们连税都不肯交,承担了什么狗屁责任?

这里还真有点误会。

高务实眼中的社会责任,缴税几乎是最基本的一项,因为税收这东西原则上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然而问题在于这个观点与当今大明这个时代的主流观点并不相符。

主流观点是: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故天下人供财于皇帝。

别说民间都是这么想,实际上连很多官员都是这么看的,这就糟糕了。

天下万民养你一家一姓,我们都是被统治阶级,都是吃亏的人啊,那当然是交得越少越好啦!

这个问题如果要展开、要全面改革的话,皇帝对于户部的财权都必须限制,因为只有皇帝无法把户部的钱拿去私用(比如赏赐潞王那种),天下人才不会觉得这钱全是交给皇帝个人了,但高务实显然还搞不了这个。

不过,这事不能总想着皇帝先妥协,否则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拖到天荒地老也解决不了。

权力有限,还是先搞定商人这块。

商人们之所以没交多少税还认为自己承担了社会责任,原因在于什么?

在于他们经常也会为了在乡梓之地的名声而去做些修路铺桥的“义举”,还有就是像高务实当年那样出钱赈灾,这都是商人们常做的,也是他们认为自己其实是承担了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比如那些年闹倭寇厉害的时候,很多商人也会捐献银两(或者被迫捐献),来供当地加强守备等用。

此外还有种种,地方上要搞什么建设也好,要搞什么防务也罢,动不动就会召集商人“纳捐”、“认捐”,商人们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面对地方官也没有多少底气说不,于是……社会责任不就承担了吗?

但高务实认为这种“承担”是很扭曲的,而且作为朝廷而言,这玩意根本不可控!

历史上崇祯皇帝自己穷得龙袍都要打补丁了,后宫嫔妃们首饰都快捐空了,京师商人捐了多少银子吗?有,但没多少。甚至于京师官员更狠:我是清官啊,我没钱捐啊!

然后李自成一来,直接查抄出的数目都超过了两千万两。

高务实的观点很简单,你的钱是合法所得,再多都没问题,朝廷不该打你这些钱的主意,但是该交的税你得交。至于纳捐什么的,你有心有力,愿意献这一份心力当然好;反之,你不肯纳捐,其实也没什么不对,不能搞道德捆绑。

(以下防盗段落已经更新,可以正常阅读了。本来说等半小时,但我困了……)

------------------------------

但是这事并不好办,高务实所能影响的到的商人虽然多,但整体而言以北方商人为主,其中除了京华自身以外,核心就是晋商商帮。

晋商这边,高务实还是比较有信心能够说服的,原因不仅仅是京华实际上已经成了北方商场的龙头霸主,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王崇古、张四维都还在世。

王崇古虽然致仕了,但他身体还不错,原历史都要明年才会去世;张四维虽然身体差些,但这个世界有所变化,李时珍一直关注着,他现在暂时看来也没有性命之忧。

晋商地位提升本来就是靠着王崇古和张四维这一波,他俩死后晋商没了管束,后来才发展到什么买卖都敢做,最终成了大明的重要掘墓人之一。

然而现在别说有高务实引导,而且王、张二人都还健在,晋商可没有失控,完全还在可以管理的范畴之内。

王崇古和张四维二位不仅仅是晋商首领,也是晋党领袖,他们是不可能只考虑商业方面的问题的,高务实有信心说服他们。

道理也不难:你们两家在你们二位横空出世之前,虽然也有钱,但是有什么地位可言吗?难道你们就不想改变这种现象吗?

想想看,高务实的母亲出身北地巨富蒲州张家,长得也好看,也在家中读过书,可以说各方面个人条件几乎是拉满了,但事实上她嫁入高家的时候,高家人一开始对她可也谈不上多么满意。

为什么?你是商贾出身,能嫁入高家那是高攀——即便当时高揀还只是个生员,那也是高攀!

倘若商人的地位能提高,不再被视为低贱之辈,王崇古和张四维怎么可能拒绝?

只是,这北方商人好解决,南方商人却不那么好办……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纵浪”的月票支持,谢谢!

最新小说: 归藏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九州立志传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