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心理A证 > 71章 务农去,当年烧纸为哪般

71章 务农去,当年烧纸为哪般(2 / 2)

说完,她就用长长的拐棍,敲打着地面,大声吆喝着,要一群小子们,快拿个筐,去捡纸屑吧!

想到这里,柳阳对着曾祖母的坟墓,会心地一笑:“烧纸,我还是学烧菜吧?对不起,我没能考上大学,你说怎么办?”

曾祖母在村子里,也算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了。

她出自邻村的大户人家,可以说是大家闺秀。据说她出嫁时,其排场,曾在本地也引起一些轰动。虽然如此,她并没上过几天学,也认不了几个字。

她的命不好,16岁的她就成了曾祖父的新娘,30多岁的她就成了寡妇,从此信佛吃斋,直到终年。吃了60多年的素菜,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很难想象的。为此她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包括村边有个叫“三觉古岩”寺院的和尚、法师。不过,这给我家也带来了很多生活的不便,如餐具就要准备两套,稍有异味,或放错了油盐什么的,她都会呕吐不止。

曾祖母是个典型的小脚女人,书上说的三寸金莲,我是深有体会。因为我会经常帮助她拿那长长的裹脚布,有时还会帮她洗脚。看着她那畸形的小脚,除了好奇之外,更多的是难言的酸楚。她脚虽小,手却是巧的。曾祖父去世后,家庭的大部分生活来源,大多仰仗于她的纳鞋垫、折花、刺绣、编竹器,一直到九十多岁,她的双手也不愿闲下来。也许正是缘于她的长年吃素,加上日日的操作,才使她长寿百年。

因为家境困难,曾祖母的那张陪嫁大床,常常要睡上几个小孩子。躺在曾祖母温暖的大床上,好处是不少的。她经常在私藏的小箱子里,抽出点什么食物来(大多是别人送来孝敬她的)。碰上什么委屈,或犯了什么错误要受什么惩罚,她这里也是最好、最安全的地方。她除了安慰我们,还会陪我们掉眼泪。

而脾气暴躁的父亲,要想打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有也不知道她从哪学来的,她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什么白蛇传、梁祝、薛仁贵征东征西之类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但有那么一件事,祖母对我们小孩子是要求极严的。就是家里、门口容不得半点纸屑。她给我们准备好一个竹篓子,要求我们把地上的纸收起来,还命令我们到村子里去捡,等捡满了一竹篓,就叫我们抬到小溪边去烧。

烧的时候,还要跪下来,合上双手,请求河神的原谅,并保佑我们以后能好好读书。记得有一次,不懂事的二弟,把竹篓里的纸,折成了一个个小飞机,在屋子里满天的飞。为此,曾祖母拿着拐杖,骂了他半天。

她对我这个曾长孙呢,更是严厉有加。她常对我说:扬牯,你是文曲星当世,以后能考上状元的。你要好好做,多捡点纸,多积点德,以后就很会读书写字了。也许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信念,支撑着我艰难的求学生活。只可惜自己不争气,一直到现在,都还远远没有达成她的期望啊。

对于曾祖母烧纸的做法,如今的我有了一定的理解。其实,她也并不是一味的迷信。把地上的纸捡起来,又何尝不是在教我们要讲卫生呢?每逢清明时节,还有七月十五的鬼节,很多人都喜欢花上大把钱,去买上一大包一大包的纸钱,拿去烧,用来祭祀祖先。而曾祖母这样的烧纸法,显然要比这些人高明多了。虽然也许她心里,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吧。

烧纸,这不是迷信,这是对读书人的尊重!

烧纸的习惯一直持续了好多年,但后来终究没有坚持下去。上大学那年,我写了一篇祭文,还特意拿上了竹篓,四处捡了一些废纸,拿到曾祖母的坟墓上去烧。纸片化成了灰烬,祭文也化成了乌有,但那带血的文字,能捎去我对曾祖母永远的怀念吗?

这是后来,柳阳上大学以后,当曾祖母的坟墓再次翻修时,他写下了这一篇祭文。据说,这篇文章,让村里的那位曾读过私塾的老先生,也大为感动。

;

最新小说: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家父李隆基 无敌小侯爷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