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一百零八章 十字军

第一百零八章 十字军(1 / 1)

?俄国主力布置在俄土边境,俄军占据明显优势,俄国本土已经基本保证安全,因为彼得的命令,因此双方战况并不激烈。因此俄国国内的生产生活也可以继续同战前一样进行,内阁已经取消全国战时体制了。

俄国各地的应征入伍的年轻人,也相继来到莫斯科堡。他们就要成为新组建的第四第五第六三个俄国师团的士兵。

1682年下半年,俄国基本已经脱离了战争的困扰。因为得到来自伊斯坦布尔的额外的收入,俄国财政已经充裕地过分了。原本内阁限于财政压力而不得不降低目标的改革,反倒可以更加大跨步地前进。俄国的经济一如既往地快速发展......

1683年秋,在赛格德已经快要流了近一年鲜血的联军依然撑不住了。相比于财力雄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地利和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实力难以匹敌,根本无法和土耳其拼消耗。

其实,如果奥地利和波兰立陶宛能够整合全国.发挥全部实力,也是能够和土耳其较量一二的。然而,相比于政教合一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地利和波兰立陶宛王国却是仿佛一盘散沙。

奥地利前文大致讲解了一些,虽然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拥有大片领地,但是却无法真正将之整合到一起,只能够成为分散的领土。虽然这些领土能够持续不断地给维也纳输血,但是这些领土内部的矛盾也是颇多,而且为了保卫这些土地,奥地利也必须在当地留下足够的驻军。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多而分散的领土,牵扯了奥地利太多的军力。

而波兰立陶宛王国虽然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但是国内的封建领主林立,整个国家的基础也是建立在农奴制之上的。这些大贵族不仅仅拥有领土,还有军队,在自己的领地内也是拥有高于国王的权势,而且还拥有罢免和选举波兰国王的权利。现在联军里的波兰军队,除去一小部分是波兰国王自己的私人军队,其他都是响应国王号召的大贵族的军队。很显然,波兰国王想要国内的贵族再出兵增援,实在难上加难。

因为奥地利和波兰王国难以为继,因此他们一方面不断地派出使者督促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加紧对东线土军的进攻,迫使土耳其崩溃求和;一方面,利奥波德一世在维也纳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名义号召诸侯勤王。

原本历史上,土耳其进攻奥地利,发生著名的维也纳之战以前,利奥波德也曾经发出勤王诏书,但是土军势大,响应者寥寥。然而现在,虽然联军被土军挡住了,寸步难前,但是欧洲对土耳其帝国的优势却是如此的明显。这可是历史上第一次欧洲国家主动进攻土耳其并且如此深入地攻入土耳其领土。

作为率领联军抗击异教徒的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以及在维也纳调度大军后勤供应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早就被传的声名远扬,成为英雄一般的存在。

正因为欧洲的优势是如此的明显,因此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发出勤王诏书以后,梵蒂冈教皇国的罗马教皇首先响应,热情的赞美了利奥波德和扬·索别斯基的功绩,同时资助他们二万意大利金币,号召整个欧洲支援。

就连教皇也极力赞扬奥地利和波兰的壮举,以及号召欧洲支援,顿时把欧洲的热情点燃,各国的狂信徒.年轻人.雇佣兵.无赖.无业游民自发的向着巴尔干半岛开进。

各国国家也相继派出了军队参战,这是一场壮举。同时也是一次盛宴,在土耳其帝国身体上进行的一场狂欢。

法国出兵六千,西班牙出兵五千雇佣兵,葡萄牙出兵一千,丹麦出兵二千,瑞士出兵一千雇佣兵,瑞典出兵三千,等等。总共出兵一万七千。

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意大利各城邦总共出兵六千雇佣兵,萨克森出兵三千,巴伐利亚出兵二千,勃兰登堡出兵一千六百,不来梅出兵八百,黑森出兵一千雇佣兵,普法尔茨出兵一千,符腾堡出兵一千,等等。总共出兵一万五千。

虽然,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新教诸侯迫于皇帝和教皇的压力,以及法国.西班牙等天主教国家为了天主教的信仰而不得不出兵,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帮助也实在无力,总共加起来也不过是三万二千大军,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雇佣兵浑水摸鱼。而像此时的像英国这样的国家,既远离欧洲本土也非天主教国家,又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所以就连出兵的资格也没有。

其实,任何国家都不愿意帮助奥地利。因为如果土耳其就这样被压迫到底的话,那么就没有国家可以在东面牵制奥地利,那么哈布斯堡家族的精力就可以更大地放到欧洲,而这对于欧洲国家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刚刚过去的三十年战争,不就是为了打击强大的哈布斯堡家族吗?

事实上,就连教皇也不愿意帮助奥地利,毕竟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最大的矛盾绝不是皇帝和诸侯们的矛盾,而是皇帝和教皇的矛盾。不过,奥地利在前面抗击异教徒,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如果是以前,甚至都可以“封圣”,就是册封为圣人,贞德就是被册封为“圣女”。为了避免奥地利和盟友波兰王国单方面获得获得胜利,取得抗击异教徒的威望。因此,教皇才自己出资帮助联军,同时也号召欧洲出兵。这样,就算对方最后获胜,那么抗击异教徒的功劳也是大家平分,最多利奥波德一世功劳稍微大一些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虽然欧洲诸国都出兵了,但是却又不想出太多的力。因为最后获得的土地也只能够是让奥地利得到罢了,他们能够得到的只是赔款和战利品。

如此,仿佛像是以前的十字军,疯狂涌向东方。因此,1683年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十字军的一年”。

ps:关于书评区的一些批评和建议我看到了,会努力改进的。现在回答一下读者的提问。一些涉及到后面的剧情的问题,就跳过了。

第一:贸易协定很难签订。确实是的,和平的签订却是困难,因此我会努力合理的去做。这里暂不讲述。

第二:理藩院招待外宾的房间太豪华了。嗯,理藩院解放以后改建就是“北京和平饭店”,我想既然几百年以后和平饭店都可以是国际性的,那么豪华程度是可以预期的。另外,理藩院就是招待蒙古王公的,而政治作秀上来说,蒙古王公和清朝皇帝是兄弟兼臣子的关系,考虑到蒙古对于满清的重要性,所以修建的时候就是往豪华奢侈方向去的。

第三:俄国海军底子很薄,因此击败瑞典,俄国海军基本帮不上忙,可以放心。至于怎么击败瑞典?会努力合理地讲述故事,俄国肯定不会单打独斗就是了。

第四:南下印度或东进美洲,抱歉,相当于远征了吧。不是很行吧?

第五:德意志帝国好像灭亡了吧?现在是联邦德国。一战战败以后,德国就把皇帝威廉推翻了。不管怎么样,彼得作为一个封建势力的头子,学习这种历史证明是失败的制度,合适吗?而且这种制度恐怕也是更加适合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用吧?

第六:抱歉,叨扰了,求票!

;

最新小说: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归藏 万历小捕快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