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13章:对于兀良哈友好的协定

第113章:对于兀良哈友好的协定(1 / 2)

“首先,得让兀良哈那边拿出诚意来!”

“不然大明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他们,他们又死活听不懂人话,不但让朝廷丢了脸面,还让其他蛮夷小觑了我大明。”

“告诉沙不丹,让他们部族里面的人都给自己取一个汉人名字,此后要给孤学汉话,写汉字!”

“别告诉孤,说什么兀良哈三卫他一个人做不了主,别以为孤不知道他的底细!他此前不还杀了女婿脱脱不花吗?怎么可能没有一锤定音的本事?”

“他们在草原上该做什么做什么,可到了我大明直辖之地,便要学会懂规矩!”

景泰帝摸着小胡子,倒是明白了儿子的话中深意,“青哥儿是想对蒙古玩一手当年北魏孝文帝做过的,移风易俗?”

“可当年蒙元立足中原尽百年之久,也没有学会我华夏传统,元帝之中还有不会说汉话的……此时这般行事,能成吗?”

别说蒙元了,即便是孝文帝改革后,鲜卑一族的守旧势力仍然庞大,新旧两派的权利争夺没过多少年就把北魏搞崩溃了。

而鲜卑族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还得等到隋唐之后。

由此可见,移风易俗对于一个有自我认知的民族来说有多么困难。

景泰帝有些担心儿子这个计策行不通,白费了功夫。

朱见济安抚好爸爸,“此一时彼一时了。”

“当初蒙元蹂躏中原,那是他强我弱,形势那样,蒙古人怎么肯学我华夏文明?”

更何况在元朝的四等人制下,蒙古人和汉人之间还差了两个阶级,是很难跨过如此巨大的差距去搞什么文化交融的。

以蒙元统治者的本意,他们恨不得治下的所有人都守着自己的传统,永远都不混在一块。

因为只有搞大了双方差距,才有利于作为少数群体的蒙古在其中浑水摸鱼。

“如今我强他弱,对方还有求于我大明,让他们改个名字又能如何?而且儿子说了,让他们在外面用汉名,草原上任其自由,算是大度了!”

“可这么一看,不还是没什么用吗?”景泰帝持续疑惑。

朱见济笑了,“眼下是这样,可等以后就不一定了!过个几年,说不定蒙古还要求着咱们教他读书识字呢!”

“到时候朝堂上的诸位臣公,也能落个教化蛮夷的好名声。”

他给李秉发过去的小册子上面说了一些关于“经济支援”的问题,相信以后者实干派大明朝精英的身份,能够明白其中深意。

而且等纺织厂建立起来后,经济往来频繁,为了方便过好日子,人数较少的蒙古人必然会被汉民吸引进而同化。

这是煌煌大势!

谁也改变不了!

朱见济现在提出这个要求,只是为了日后蒙古人民主动学习中原文化时做准备,给他们减少点负担和压力——

毕竟只要有了一个汉名,再接受起其他方面的东西,心里的阻碍就会小很多了。

“此外还有其他要求的,”

“兀良哈三卫需要安排部族中不满六岁的孩童入城居住……大宁城以后会建立起来一个专门的学校,就让他们在那里学习!”

“双方开市通商后,也不能随意欺辱我大明商人,必须要心平气和的跟咱们做生意!”

过去就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事件,

大明商队过去收购草原土特产,结果被人当肥羊和宰了。

只是由于中原王朝“重农抑商”的传统,而且不能“轻启边械”,并没有把这种小事放在眼里,对蒙古人提出交涉,于是严重打击了大明商人前往草原做生意的热情。

而官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常常停留在“你出马子我给盐”的阶段,收益并不是很显著。

不能通过这种事获得利益,也无法把双方正常的关系维持下去,那么双方间分分合合也是常事。

朱见济是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的!

“这个为父不懂,”景泰帝没能理解儿子的话,但秉持着“我儿最好”的态度,还是认可了朱见济的主意。

最新小说: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