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36章:孔公诚极为上道

第136章:孔公诚极为上道(2 / 2)

有钱的早就在京城这边或租或买好了房子,就为了在好好读书准备科举之余,探听下朝廷的最新动向,了解国家政策,为自己考场上写文章积累素材。

能够从童子试一路爬到会试的地步,大多学子都是脑袋灵敏的做题家。

他们待在京城,自然能够感觉到这几年的动向。

太府寺和皇庄各种业务的开办,

东宫还曾经特意颁发告示,招收民间善于算账的人才,让北京城里的计算机们活动频繁。

而且农会推广后,在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中,也有着算术部分,很明显透露出皇家对于数学的重视。

如果人脉再大一点,在朝廷下旨重新印刷各种数学著作,并且要求大明官方学校将之列为必学科目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所以像《九章算术》和《四元玉鉴》这种书,在各种书店里被人搜刮一空,甚至还有京城学子去拜访了皇庄用来培训人才的地方,企图混入其中,学习学习。

这样一来,明年考不上不算什么,四年后再考一次,把数学学好了,也是一条晋升之路。

反正谁也别拦着自己当官!

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的嘛。

皇帝要我学啥,那就学啥!

了解到这个情况的小太子只是微微一笑,并不限制这群人,唯一的条件,就是让他们交学费。

毕竟,朝廷培训基层干部,那是得自己掏钱的。

这对于国库而言,又是一笔从未有过的支出,也让户部尚书张凤暗自念叨了很久。

以前哪有朝廷教导人还给他补贴的事?

小太子做什么都老成,就是太大方了,好不容易充足起来的国库,没多久就会被他大手大脚的花出去。

朱见济被人打小报告,知道了张凤暗地的小抱怨后,只是嘻嘻一笑,没有理会。

现在让学子们掏点钱出来,也能堵一下张凤的嘴。

反正在这样的年头,能够读上书的,家里都不怎么缺钱。

而其他地方,为了照顾到全国各地的学子,朝廷还用专门驿站和快船去那里下了通知,不管是公办还是私立,学校都得跟着安排来。

不然以此时的消息传递能力,等外地学子进了考场之后才知道要考数学,他们不得应激了?

杭皇后养的那只肥猫应激后尚且会不吃不喝,炸毛半天,更何况士人学子?

也的确有些人反对,但朝廷下了旨,孔圣后裔做保,像于谦这样的大臣默认,区区学子又能做什么?

除非他们再来一次南北榜案。

可惜,这次的科举变化幅度并不是很大,最主要的进士科保持原样,只是增设一些科目,或者多出一两道算术题而已。

听吏部那边透露的消息,等到明年正式科举,还会有更具体的举措出来,反正对于接受旧有教育的学子来说,冲击也不是很大。

想搞事的人是没有足够的基础去发动读书群众的。

所以他们念叨了几句,也就没声了。

君子六艺嘛,礼乐射御书数。

孔圣人都说了要学,你不想学,那又是何居心?!

是不是想学北孔那群人了!

反对的学子呐呐,最后低头不语,只能去找人教自己数学了。

最新小说: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九州立志传 江边的月亮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