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94章:太学开学了

第194章:太学开学了(2 / 2)

朱见济作为一名前世受过十九年完整教育的文科生,对这样的学习环境感到非常不满。

于是在宣布教育改革之后,他便命工部赶紧的抽调人手对太学校区进行改建。

这些年制造出的水泥不论产量还是质量都有所提升,朱见济还大为豪迈的自掏腰包,从鼓囊囊的内帑里给工部批了一笔资金,让他们用水泥给太学生修建新房屋。

至于修成什么样子……

直接按着后世的学校模样来安排!

虽然没有钢筋做骨和高质量的水泥,让房子难以修个四五楼高,但二三层楼是可以的。

一些显得混乱的地方被推平,开辟出空地来撒上了草籽,没几天就长出了青青小草,周边用细细的沙石围了一圈,压平以后就呈现出了一个标准操场的模样——

这是用来给太学生跑马锻炼的地方。

还新建了一个食堂,为的就是提高寒门学子的生活水平。

校舍内部,也是套用了后世的模板,搞了上床下桌,安装了玻璃窗户,扑了地龙,使得房间大为敞亮。

唯一的不好之处,便是下水道设施还没弄起来,学生还是只能去公共厕所方便。

教室也是一样规制,里面还装了黑板,以供老师能够更好的传达他的教学思想。

为了陶冶情操,朱见济还让人在学校的道路旁边放了古往今来名人的雕塑,以供学子瞻仰。

话说这件事还让一些学者闹了起来,不但在《文政杂谈》上大放厥词,还通过各种门路,希望皇帝能把自己这个学派的先人安排进去。

朱见济起初没想明白,毕竟他忙着编书呢,后面了解情况后,不由得哑然失笑。

原来在世人眼里,学校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是教书育人的伟大场所。

而能在其中占据一个角落,树立起自己或者自己先辈的塑像,对于任何一个读书人而言都是无比的荣耀。

为了能给师门争光,读书人是能给朱见济摆出很多姿势的。

可惜,朱见济心里已经决定好了把这些荣耀归于何人,他们的闹腾只能算是无用之功。

打着“尊孔复古”的招牌,孔夫子终于从被人供养香火的庙宇里面回到了他最喜欢待的校园中,其他的先贤也随之被请进了新的太学。

比如张衡,比如郑和。

前者还让人说不出多大的反驳点,但后者却是又引起了骚动。

区区一个太监,凭什么进入那么神圣的地方?!

太学生们也非常愤怒,觉得皇帝这是在故意侮辱自己,差点集结起来在皇宫门前跪成一片,请求将郑和雕像撤出。

但当朱见济将世界地图和郑和船队走过的航程摆出来后,这群人的声音就小了很多。

“郑和虽为宦官,可出使列国,功勋卓著,不仅传我大明天威,更于海外开疆拓土,扫除海寇!”

“时至今日,尤有余威震于海外,海上列国如琉球者年年来供……”

“此等事业,自成大丈夫之气概!天下英雄若以出身残缺而论,自恃清高而蔑视于他人,则太史公如何?左丘又是如何?”

这两个人,一个同样被阉,一个则是传说中的瞎子,但都成了此时读书人眼里的贤人。

“眼高手低,不足以成事;困于外物,不足以为贤。”

朱见济在给太学生的口谕里面,让他们好好的思考一下。

反正郑和的雕像,

他朱见济,

立定了!

当皇帝下定决心的时候,读书人靠一张嘴是阻止不了的。

像朱见济他大伯复位后给王振跟也先立庙供奉,谁拦住了?

于京中百姓看来,这群学子更是没事找事。

皇帝自己掏钱给他们修学校已经是无比恩德的,结果还找茬起来了?!

简直是恩将仇报!

要是自个儿,这群学子直接全给劝退,宁愿拿钱喂猪都不愿意给他们白嫖。

不过这等风雨终究是会平静的。

四五个月过去,在徐有贞的亲自监督之下,太学改造完成。

皇帝亲自到来,参与开学大典。

太学生们都穿着统一发放的校服,坐着小板凳在巨大的操场上,等着仰望皇帝的龙颜,聆听天子训示。

可惜放在后排学子的眼里,他们只能看到一个穿着红色常服的人球在高台之上,自成风景。

“今日朕也没什么话可以跟大家说的。”

朱见济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没有坐下,而是提着腰带站在台子上面,朗声说道,“读书,是自己的事。”

“圣贤之言自在书中,各位可自去取那颜如玉、黄金屋。”

“朕希望你们学的,也自在那着人编修好的教材之中了。”

“不过还是要强调一番,今时不同往日!”

“朕喜欢务实之人,学了东西,是要你们经世致用的,而不是学东晋的风流,流觞曲水,清谈度日!”

“何以为经世致用?”

“便是要你们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用于实际之处,而不是流于表面!”

“道德之高却不去教化一方,学识广博却不想开门传道,自以为高明不愿于庶民合流,吃着盘中餐,忘却禾下土……这些都是酸腐文人喜欢做的。”

“朕知道,给匠人官爵之位,让你们不怎么满意。”

“可衣食住行,哪样不是匠人所造?”

“前几年扫荡蒙古,非有新式火器而不可得。曲辕犁、水车,哪样不是造福一方?”

“还望各位学子能明白读书的道理,圣贤的知识传承给你,是需要你运用起来的!”

“切不可将其束之高阁以为神明。”

……

皇帝说了这些话,最后又给学子一段开学祝福,让周洪谟上来强调一番校纪校规,方才转回。

只留下数千名学子在下面脚踏实地仰望天空。

“张兄,你觉得陛下此言如何?”有人暗搓搓的问旁边的同学,心情激荡。

他是从乡下一路苦读到太学的年轻人,能听到皇帝的金口玉言,已然让他激动不已了。

张兄拍腿点头,“自然是大善!”

“陛下的话,都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字字珠玑啊!”

“我也一直觉得,读书若是不用来办事,还不如不读书!”

旁边的人惊讶了,“没想到张兄看上去不学无术,心中竟然有这等超然想法?是我之前以貌取人了!”

“日后还请张兄多多指教!若是能分到同一个宿舍,那更是你我缘份!”

张兄摆手笑道,“好说好说……只是我什么都不会,指教就做不来了,你能帮我叠一下被子就好。”

按照太学的最新规定,除了学生,外人是不允许随意进入校区的。

再怎么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来了这里也要乖乖自食其力。

“啊?这……”旁边的人愣住了。

就听张兄理直气壮的说道,“读书致用嘛,我什么都不会干,自然什么书也不会读喽!”

“那你怎么进的太学?”旁边的人疑惑。

“我是捐生啊,我父亲掏钱送我进来的!”

张兄胸脯一挺,非常自豪。

……

听到这话的人纷纷沉默了起来。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