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二十二章 迁都的想法

第二十二章 迁都的想法(2 / 2)

杭州湾直接可以出海,在这里定都就不是遥控指挥了,而是直接把这里当成了大航海的大本营。

然后杭州自从前朝的官员大肆开发之后,早已经成为了鱼米之乡,陆地天堂,就算是数百万人在这里生活,都不会造成多大的负担。

即便是未来京畿地区发展成数千万人口的话,从海外运来的粮食,也更容易通过经济便捷的海运运送到浙江,大大缓解粮食压力。

大运河的负担实在是太重了,长此以往是不好的。

只要把给现在帝京城周边的粮食等任务给消除掉,那么漕运解脱了之后,释放出来的能量,才会更加润泽大运河沿线的居民们。

但杭州的一个缺点就是,你紧挨着东海,那么敌人的军舰一旦从这里展开猛攻,肯定会成为战斗的第一线。

固然你可以在杭州湾周围做各种各样的防御,但海上而来的敌人和陆地上的敌人不一样,更加的神出鬼没。

说不定一个晚上过去,第二天一早就看到数百艘敌舰在轰击了。

如此对于整个儿的民心就不稳。

相当于这就是水路版本的大都府了。

另一个形式的天子守国门了。

后世的魔都——松江府,它也和杭州有着同样的优缺点,还多了一条没有成熟的城池防备的缺点,至少在这个时候,还是不大合适。

所以其实柳铭淇还是比较倾向于金陵一点。

只不过现在肯定不是时候。

即便是柳铭淇这一代可以成功,那也得至少是二十年之后,柳铭淇对朝廷的控制足够有力,自己提拔出来的人也占据了要害,大航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才有底气来提出迁都。

但麻烦事儿还是一大堆。

首先京畿地区的千万人口就不同意——好好的我一个国都所在地,忽然你给我搬迁了,那我岂不是成了被抛弃的孩子们?

然后新首都的区域,本来无论杭州还是金陵,人口都已经够多了,再转移这么多的部门和官吏、护卫、家属等等过去,对新的首都又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总而言之,迁都这种事情,不下于是打一次大型的战役,根本是马虎不得。

实在不行的话,柳铭淇还决定让自己的儿子来负责迁都,自己给他打好基础就行了。

……

说起迁都,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和海外的交流。

一旦海上贸易成为了主流,那么外国人来大康,基本上都是海路为主。

一个中枢朝廷如果不能充分接收国外的信息,不能和他们积极交流,通过交流来查漏补缺,一直处在“我是中原王朝,我老大”的心态中,就容易固步自封,从而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花旗国为什么后来那么的发达,而且强大得让人几乎绝望?

原因不就是他们一直都在和外界融合吗?

他们的强大,不仅仅是从欧洲吸取了大量的人才,更在于在亚洲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无数的人才共同在那边努力,便成就了他们的经济和国防的强大。

拿现代来说,数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无数大好青年,不也是争先恐后的冲向美利坚?

而如果大康的首都在内陆,他们交流不便的话,很有可能就不会去帝京城了,而是只在江浙一带和两广沿海。

这一样来,大康的内外一定会造成非常尖锐的矛盾,说不定提前爆发出来,大康自己都要完蛋。

想要大康不灭亡,那么并不是民众和商人们有思维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丞相们、六部尚书们、各大头脑们,都有进步。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的接收新知识,从而让自己的思维能拓展出去,真正的能达到胸怀天下。

柳铭淇理想中的状态,自然是一百年、二百年之后,大康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皇帝掌握一定范围内的权力,但大部分权力属于议会和人民。

人毕竟都是自私的。

既然是自己的子孙们成为了皇帝,柳铭淇自然不希望他们被推翻,被人直接斩头……能有大不列颠君王的待遇稍显不够,能像是泰国国王那样就最好。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也是出于柳铭淇的私心。

京城着落在临海的区域,那么对于周边海外领土的掌控,便会千百倍的增强。

在柳铭淇的心中,大康的领土不应该只有大陆这一块儿。

东瀛算是一个,,但更重要的应该是东南亚国家。

南海周围的中南半岛、菲利宾、苏禄、马来西亚等等,都该是帝国的核心领土。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掌控澳洲,那便是最好的大圆满了。

只要大康的海军足够强大,只要有着蒸汽机开发的便利交通条件,只要我们同宗同源的大康人生活在那些土地上,那么这些领土就和大康密不可分。

退一万步说,哪怕日后这些领土都独立了,他们的主体还是大康人,还是属于我们的族群,仍旧代表着我们的文明传承。

到时候和内陆的整体大宗主国家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让主体宗主国有着紧迫感和压力,倒也是一个促使进步的好方式。

……

跪求订阅!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