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2 / 2)

这学籍一旦弄出来,这只要看一看档案,这学子什么情况还摸不清楚?就算有些地方语焉不详,可是,只要花功夫去查,那总能查出一个一二三四五出来。

这制度,实际上就和编户齐民一样一样的。

编户齐民制度下,导致官府对于民间的状况纵然不说了解的丝毫不差,但总归来说,大致上都保持着一致。

看着各州府县汇报上来的皇册和田亩,就能大概的了解当地的情形如何,是否出现了一些问题。

出现了什么问题之后又该如何解决,这些在编户齐民的制度下,都能得到反应。

包括收税等等,所依赖的就是所谓的户籍制度,没户籍,谁知道问谁收税?

此刻,将这一套搬到学校上来,其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的。

“杨参政,这设立学籍古无先例……”

一些人明面上不好表示反对,可是暗搓搓的还是行的。

杨宪还未听完,就道:“古无先例,那我大明就应该开此先例,为后世典范,设立学籍,也是为了这些学子着想,毕竟,日后这些学子乃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不可不谨慎。”

李善长此刻也是笑呵呵附和道:“没错,臣也以为杨宪所说有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些学子每一个都是朝廷花费心血培养,日后要为大明江山社稷建功立业,制度定的严苛一些,也是理所应当,唯有如此,方能保证,我大明江山不管何时,皆有英才涌现……”

听着这杨宪和李善长一唱一和的,众多朝臣也是奇了!

这谁不知道杨宪和李善长不对付,怎么今天这两人就保持如此默契呢?

这简直就是一个大新闻。

我的天呐!

这是什么情况?

此时胡惟庸又出列道:“皇上,学籍制度固然好,可还有一桩难题摆在面前,此道难题若不解决,只怕这学籍制度未曾显露真正的优势。”

老朱见状,也是轻笑两声,道:“惟庸请讲。”

胡惟庸恭敬道:“启奏皇上,自孔子以来,民间私学之风盛行,蒙元入主中原,废弃文脉,倒是少了许多人开启私学,教授学问,今我大明驱逐胡虏,恢复汉室江山,复兴文脉理所应当。”

“因此,这民间定有名士愿意开启私塾,广授学问,他们又当如何呢?”

一说起这个,杨宪当即就道:“皇上,这些名士虽说声名远播,可是,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人心中仍旧惦念故元,若是他们教授学问之时,传播一些谋反言论,也是可能的,此等情形,不能不防。”

“皇上,取缔私学万万不可啊!”老朱还没开口,就已经有朝臣趴在地上哭喊了。

显然,听着杨宪的话,已经有人开始脑补老朱会因此禁绝私学,但实际上,这纯属于就是想多了!

这他么的老朱要是想禁止私学,还开办学校作甚?

这大明的士子本来就没多少,这要是一禁,岂不是没人了?单单依靠官府培养,能养出多少?

这朝廷的花销又该有多大?

最新小说: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归藏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