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回头万里 > 第四十七节 兴亡转瞬斗秋虫 一

第四十七节 兴亡转瞬斗秋虫 一(2 / 2)

“荒唐,荒唐!”赵汝愚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终于也忍不住怒声道:“为一名皇帝,却整天怀疑别人要废自己,整天缩在寝宫中不敢见人;为一名儿子,在父亲去逝后连面都不肯来见一面,还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这还像是个为人君、为人子的模样吗?”

有宋一代,士大夫非议皇帝不合适的言行并不罕见,即便谨慎如赵汝愚者在听了彭龟年转述的那些话后,也不住的摇头连叹。

何况赵汝愚也是读圣贤书取得功名,尤其是他和朱熹私交甚好,所以其本人也可说也是一名理学思想的门徒。对于皇帝这种荒诞无稽的思想和言行,也是一直心有不满的。

“看来官家的心疾已经越来越重了啊!”余端礼在屋里转了两圈后,搓了搓手,无可奈何地说道。

当今皇帝赵惇,一开始即位时还只是沉迷酒色,但随后就有了种种妄想症状,且他天胆小,所以总是妄想别人会加害于自己。尤其是近一两年来,这种症状已经严重到让他每天有大半的时间精神都处于不正常的状态,至于朝政,便是早已荒废久矣。

也幸亏是大宋朝的士大夫阶层势力强大,此前在太上皇健在时也无人敢有异心,所以勉强维持着国政的每持续运转。

可平时他不理朝也就罢了,如今太上皇的丧葬大典上,必须要有他来主持,否则不仅于礼制不合,也会让全天下人都去看了笑话。

华夏一向自号为“礼仪上邦”,但假如连皇家都闹出这种丑闻,则真是颜面扫地了。

为宗室子弟之一,也深受理家思想熏陶的他自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天下百姓看了赵家的这个天大笑话。

而原本太上皇的亲信们也不愿他们老主公的后事如此凄凉。

所以,当皇帝不愿出席太上皇的葬礼的消息传来后,李后的亲信们心复杂的摇着头先后离开了,只有他们几个人仍然留了下来,一再的继续劝谏皇帝,希望能让对方认清现实,承担起应付的责任来。

只惜他们尝试了一遍又一遍,可每一遍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令他们失望。

“走!跟老夫一起再去劝谏一次!”赵汝愚咬着牙说道:“君死国,臣死谏这也是咱们作人臣的本份。豁出老命去,一定要劝得官家出面。他要是不让咱们觐见,咱们就闯宫!”

赵汝愚一马当先,陈骙、刘诺、余端礼、彭龟年也准备跟着同去,这时韩侂胄却突然拦挡在了前面:“赵公、陈公、刘公、余公、彭公且慢!”

“节夫,何故相拦?”赵汝愚奇道。

“敢问几位大人,便纵是此番再去,可劝得动官家的可能又有几分?”韩侂胄问道。

面前四人并不答话,但眼中的神色却黯淡地说明了一切。

“无论如何,总要一试的。否则太上皇的丧葬大典,舍官家谁能出面主持?”陈骙仰天叹道。

“或许,还有一人。”韩侂胄说。

“哦,是谁?”五人奇道。

韩侂胄向上搭了搭手:“诸公可是都忘了,在我大宋这深宫之中,还有一位多年蛰居不出的极尊贵之人。”

“你莫不是在说——太皇太后?”赵汝愚立刻也明白了过来。

韩侂胄点了点头:“如果官家不肯前来,老太皇太后出面为儿子主持下葬礼,在天下人面前似乎也说的过去。”

太皇太后,是指的高宗皇帝赵构的皇后——吴氏。他也是太上皇的养母,当今皇帝的祖母。论尊贵,自是除了皇帝无人能和她比。

吴氏本就自幼习武,体强健,再加上又有着吴大嘴这么一名神医弟弟在,所以虽然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妇了,却依旧不驼,眼不花,思维清晰。再加上她是亲自保护高宗皇帝南渡、建立这退居于江南半壁的大宋国的人,所以在朝庭上也是威信极高。

只是吴氏有个特点,或者说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美德”,即就是严守“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早在太上皇即位之初,她就退居宫院深处,极少见人;而当太上皇也退位时,她更是除了娘家吴家和亲戚韩家偶尔一两年能获准觐见一下外,其余朝中大臣是从不召见的。每年的那些礼庆大典也很滗参加,朝政和后宫的那些个纷争也是不见为净。所以对于朝中官员们来讲,太皇太后虽则一直都在,但却是二十年不曾见面,曾慢慢淡化成一个类似符号似的词语似的,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所以,在韩侂胄没有提到她之前,竟是谁也没有联想到这一位可能很多人甚至都已忘记了她长相的太皇太后。

不过,好在韩侂胄提醒的还不算太晚,总算是帮他们解决了一个难题。

所以尽管当老太皇太后在他们的叩请下出宫听了他们转述的皇帝种种离奇言行也惊讶的目瞪口呆,但在他们一再的敦请下,还是不得不答应了出面主持大典一事。

“谢太皇太后!”赵、陈、余、彭、刘、韩六人如释重负!

“瑗儿的后事有你们这些忠心的臣子们打理,就算是官家不争气,也总算是没出岔子。”吴氏伤心的抹去了眼角的眼泪叹道:“我虽贪得天年虚活得这些岁月,却不得不一再的面对亲人在眼前离去的现实,这样的长寿,也不是一种痛苦吗?”

“太皇太后节哀!官家如今已是这般模样,大宋已是风雨飘摇,还望太皇太后为我大宋再次站出来,力撑危局。”自打见了太皇太后吴氏之后,赵汝愚似又有了主心骨一般。必竟若论威望,其实太皇太后比起当今的天子还要更受臣民们戴些。凭借其威望团结百官,或许能帮助大宋再次过难关。

“有件事,还要请太皇太后定夺。”想到这里,赵汝愚突然说道:“就是关于太上皇后之名的事。老臣与众位大人们为先皇帝议了个谥号,为‘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不知太皇太后认为可否?”

其实这件事本应该是请示于皇帝的,不过看现在皇帝的样子,问了也是白问。

“好的,老也没有意见。”太皇太后吴氏细细读了一遍对已故太上皇的这串冗长的谥号,直到确认其中并没有一个字的贬意时,才缓缓点了点头。

“禀明太皇太后,如果娘娘也认可这个谥号,那则便这么定下来了,不将召告天下,并千秋万载刻记于先皇下葬的永阜陵中,供子孙后人们瞻仰。”

在众臣的劝慰下,太皇太后还是抹去了眼泪,出面替赵玮主持了这场葬仪大典。

求收藏,求红票!谢谢!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