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我成为康熙以后的YY王朝 > 第七十四章 小四谜踪

第七十四章 小四谜踪(1 / 2)

?这本四十二章经还要不要呢,我带开一看,里边确实只是普通的经文要义,只是最后多了一篇文章,似乎是顺治那和尚写的,只是我看了开头一句却让我疑窦顿起,这确实是顺治写的吗?但我在乾清宫见惯了的秀丽字体,以及最后的小印无不表明了顺治的身份。

“自先皇大行,朕与太后母子相携,守祖宗基业,创不世盛朝,朕以为天下安定之日不远,我大清威名达于海外。朕本引以为傲,未曾愧对先祖,然贼人多尔衮把持朝政在先,欺凌太后于宫闱之中,亦为朕心之疾痛。朕为君,受小人挟持,愧为君,朕为子,难保娘亲贞操,愧为子,一念至此,朕万念俱灰。”妈的,难道这说的是多尔衮强奸了孝庄?不会吧,我看这多半是顺治为人子的臆想,历代史学家甚至清朝留下来的野史都是认为孝庄和多尔衮关系暧mei,应该是一个愿上,一个愿下,奸情被儿子撞破了,这当儿子的心里难受为了减轻自己对母亲的怨恨,转而想当然地认为是多尔衮强奸,恩,定是这样,我同样想当然地下了结论。

难道这就是顺治出家的真正原因?再看下去这内容让我更是目瞪口呆,似乎是孝庄被奸之后情迷多尔衮,想要废掉顺治帮助多尔衮篡位,还有什么孝庄用多种手段加害于他,被他一一识破,最后还派了董小宛来迷惑他!我靠,这什么玩意啊,这顺治爷是不是失心疯了?

只是顺治似乎并没有到失心疯的地步,历史也是迷雾重重的玩意,不亲身经历,永远无法窥得真相的点点滴滴。

我已经无法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这段历史,联系孝庄绑架小四,以及和刺客扯不开的关系,我禁不住想顺治说的未必没有道理。只是现在多尔衮挂了多年,我和孝庄也相处了四年,我咋就看不出来?

最后是这么一句话“四十二章经,乃我大清立国之本,子子孙孙沿袭勿怠!”,我晕,玩什么政教合一,大清的立国之本不是一本《三国》吗?

我心头没来由地一阵紧张,小四还在孝庄手头!

没有耐性再探究这佛堂还埋藏了什么秘密,我飞也似地跑了出来,此时已近午时,宫中忙碌的太监宫女们多了起来,我也不管他们长相是否让我舒畅,随手抓了一个问明了路线,跑到了孝庄经常呆着的佛堂。

可惜的是,孝庄越老越活跃,又回了慈宁宫!

“奶奶的!”我暗骂了一声,龙不停蹄跑回了慈宁宫,几个没事转悠了一上午的太监见我来回奔走,心里大概要止不住感叹朕是如何有孝心了,为了见老佛爷一面如此折腾!

慈宁宫里孝庄正捧着新进的贡茶品着味儿,我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吆喝着:“老佛爷吉祥,孙儿给你请安来了!”说毕不等气缓过来,我左右瞄了瞄,居然没有小四那妙曼的身影。

孝庄慈祥地笑容一如既往地绽放开来,不知是不是受顺治那文章的影响,我总觉得那笑里有点东西。

“皇帝啊,早收到了消息你回宫了,看来事儿挺忙活,过了这么久才惦记着我这慈宁宫?”孝庄眯着眼品着茶,不咸不淡地说着废话。

“皇奶奶,你老可能折腾了。孙儿这一进紫禁城,这心肝就飞进你这慈宁宫,大概你前脚刚进佛堂,孙儿后脚就到了。等孙儿马不停蹄赶到佛堂,你老又折腾回来了。你看这一转悠,我不耽误着了么?”我尽说着不搭边的话,结果扬州刺客事件,我对谁都多了份戒心,为了不引起她的怀疑或者说是误会,小四的事还是让她先开口吧。

孝庄笑道:“瞧你这油嘴滑舌,尽说些不尽不实的话。我这可从佛堂回来有几歇功夫了。怎不见你赶的快啊?就算你真有心肝在我这慈宁宫,只怕也是在四丫头身上吧?”

我嘿嘿一笑,“什么都瞒不过你老人家,说起小四,这丫头呢?”我装作不经意的样子问道。

“前些日子,蒙古那边老家传来消息,说四丫头的家人找到了。这丫头想见见家人,我看你还得有一段日子才回来,便打发了她去。大概三两个月就得回来。”

“哦!”我心神不属地应了一声,我的小四,你真的是找到了家人吗?看来这就是孝庄给我的最后答案了,再缠在小四的身上也得不出什么消息呢,我话锋一转,问道:“孙儿没去热河,跑去了扬州。这事就不瞒你老人家了,只是皇奶奶能不能给孙儿解释下扬州的事情?”

“怎么?你还盯上了皇奶奶不成?”孝庄一合碗盖,不怒而威地盯着我。

我昂首道:“孙儿不敢,但孙儿终究是一国之君,凡事得知道则个。”

孝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沉声道:“此事于我无干,都是清妃那个贱人,她偷了慈宁宫的信物,然后派人行刺于你,事败之后她已经偷偷逃出宫了!大内侍卫正满天下抓她。”

清太妃?那个我从来没注意过的老女人盯上了我?我满独自疑惑,“那,那小四怎么安然无恙,那些行刺我的人和在科隆多手中带走小四的不是同一伙人?”

孝庄点了点头道:“正是那四人。说起救下小四,还得多亏了倭赫几人。你可记得清太妃曾送你四名宫女被你赐给了倭赫几人?那四名宫女就是清太妃派来行刺你那四名刺客。倭赫发现了这四名女子行踪可疑,这才救下了小四。”

我赶紧做出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如果是以前说不定我就信了,但现在我有点怀疑这清太妃是不是属羊的——替罪羊!

离开慈宁宫,心里不禁觉得窝气,一大肚子的疑问就被这么几句话给堵了。细想宫中,要找几个信得过的人打探下还真难,这魏西亭和我同在扬州,显然不知,其他的宫女太监谁又信得过?我这才想起,整个宫中不是孝庄的亲信就是鳌拜的亲信,而真正属于我的心腹的人屈指可数,除了小四就是魏西亭了,对了还有倭赫几人,既然顺治和孝庄一直不那么对板,他推荐的人肯定不会是孝庄的心腹。

我派人招来了倭赫,这威武的汉子比我上次见他之时憔悴了不少,忍不住道:“爱卿,何事如此挂心。朕看你消在地:“谢皇上,但臣愧受皇恩。”

“此话怎讲?”

“回皇上,臣耽于美色,险些危及皇上安危,其罪当诛!”

“朕这不没事吗?有什么话慢慢说,别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像我这么好说话的皇帝实在少见,倭赫感激之色更浓,愧疚之色也增了几分,连磕了几个头,才道:“当日皇上把春花赐给了臣,臣本应担当其监视之责,却被其美色所惑,放任她离去行刺皇上。幸亏皇上洪福齐天,贼人并未得逞,负责臣万死难恕其罪!”

“哈!怪不得你,朕当初不是和你说了吗,她们爱走就走,不得强留。你也算是遵了朕的旨意了。”

倭赫愧道:“可是臣之所以放她走,是因为她说愿意嫁给臣子,只是要到江南老家看看爹娘再和臣办……那事!”

这些武人,真是一根筋,虽然按此时的律法确实可以给他们加个监管不力的罪名,但我是何等明君,怎忍心加害我为数不多的心腹,劝道:“那好,你不是也救了四姑娘吗,这功过相抵,朕也不赏你了。待抓回来春花那贱丫头,你就扒了她裤子,爱咋弄就咋弄。让她知道咋爷们不是那么好糊弄!”

倭赫瞪大了双眼,没想到我会突然说这话,但这满洲武人本来就生性粗鲁豪爽,见我说了粗口,反觉多了几分亲近之意。

详细问了问倭赫,和孝庄所说一般无二,只是说起这清太妃,却是谜样的人物,宫中太监宫女们对这些事情都是一副讳莫如深的表情。我着倭赫派人暗中调查,这些家伙一个个神神秘秘,却不给说出个所以然,等我来真格,把这些人抓起来来个刑讯才发现他们确实他妈的不知道。

我却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这宫里太监宫女们要混的开有个诀窍,那就是不能知道的太多,但又不能让别人知道你什么也不知道!

这样的直接后果是——清太妃还是个谜样的人物,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刺杀我。

可是鳌拜却没有放过清太妃的意思,但因为我私下江南的行迹可能造成那些御史谏官们的死谏,四辅臣决定最大限度地封锁了消息,只有鳌拜偷摸着派了人潜入清太妃的老家蒙古科尔沁草原侦探消息。

这一晚,我正闷闷不乐地想着那穿越而来的东洋女,不知那倭国是什么情况,反正我这里还是窝里斗个热乎,据可靠消息,我下江南的这段时间,孝庄大施手段,在大内侍卫里安插进了不少皇族的人,在外朝则配合苏克哈撒打击了鳌拜几回,虽然没有对鳌拜的权柄有实质性的打击,但鳌拜的气焰却收拢了不少。难怪那日接驾之时苏克哈撒如此嚣张,原来是靠着孝庄这棵大树。唉,终究是窝里斗啊,看来我是等不及要下手了,让他们这么斗个没完没了,我的发展大计可没时间等了。天地会,终究是我要用你的时刻了,不管怎么样,先除了鳌拜再说。

我正打着算盘如何如何搞定这窝里斗,鳌拜和苏克哈撒两个冤家又闹了上来,这两人也真会挑时候,孝庄已经睡了,二人不敢打扰,却跑我这小的这里来闹腾。

我一听鳌拜那腮帮子鼓起老大的一阵说,终于明白了是咋回事,原来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已经开始了。据史载:圈地之后,苏克哈撒被鳌拜整死,鳌拜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明珠,索额图在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少年康熙初露锋芒。

忘了几个关键人物,在考场上大论圈地乱国的伍次友,上书批谏鳌拜的三个大臣,叫什么来着,王登联还有谁来着,一时想不起来了,不过这三大臣看来值得培养,虽然没有啥我看的上的才能,但督管地方估计是个好手,朕还要养着日后给朕看地盘呢。至于那传统文人伍次友,胆识是有,不过要让这种人治国的话,不外乎什么圣人之治,朕可不稀罕!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九州立志传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