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明天工 > 第九十五回 广而告之

第九十五回 广而告之(2 / 2)

李彦看了不禁微微一笑:“写得精彩,李某是自愧不如啊!”

崔如安不由笑了笑:“起贤乃癸丑年进士,如今在行人司作行人,这文章是一定要好的。”

“呵呵,确实精彩,”李彦笑着恭维了两句:“既然是崔掌柜亲自送来,又是崔行人的手笔,那就安排在明天的那期报纸上。”

李彦拿过一份报纸,展开到末页的位置,指着上面有关彦熙楼的文章:“就这里,我给崔掌柜安排三天。”

崔如安眼睛一亮,看着李彦试探道:“这里似乎每期都是关于彦熙楼地文章?”

李彦点了点头:“然也,他们是花了钱的。”

崔如安愣了愣:“花钱便可以登?老夫怎么听说,《华夏商报》刊载的文章,不问人情,只管好坏?”

崔如安在商场中沉浮多年,早习惯了蝇蝇苟苟之事,但毕竟崔氏诗传家,观念相对传统些,也把《华夏商报》看作文人的置办,听到李彦直接说到钱,不禁有些意外。

“崔掌柜,你看这些版面上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李彦翻着报纸给崔如安解释不同版面地内容设置:“这一版呢,就叫广而告之,名品名店展示,所谓在商言商,这个广而告之版呢,就是要收费的。”

李小为在旁边听了直发呆,忍不住要竖起大拇指,夸赞李彦一声:不就是要收钱么,居然说出那么多名堂,不过,听上去似乎真的很有道理。

崔如安也听得明白,不由爽朗地大声笑道:“如此甚好,不知这版面一天收费几何,泰昌号也要连续刊登一个月。”

李彦摇了摇头,微微笑道:“李某说了,这个版面免费赠送三天,三天以后,华夏社将在彦熙楼召开首届广告大会,以招标拍卖的方式敲定广告位。”

送走崔如安,李彦立即安排《华夏商报》的版面进行调整,在扩大纸幅的基础上,使用对折式多张的形式,除了单面印刷,其它已经与现代报纸差不多,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增加版面的情况下,避免连折式地不便之处。

之所以单面印刷,是因为报纸使用地皮纸较薄,而使用的墨又是水性地,容易渗透,这是印刷坊正在竭力解决的问题,最新铸造的金属活字同样需要粘性更强的油墨。

改版以后,《华夏商报》扩展到四张对折八版,由于版面要比原来超出两倍更多,相当于原来的十六版,空间还要更大些。

改版在技术上的准备工作一直都在进行,改版后更适合刊登小篇幅的文章,并且每个版面可以划分出更多版块,而这些版块就可以用来印刷插图,以及广告。

相比较插页广告来说,分散在不同版面的广告无疑更容易吸引到目光,而且也不会引起多少反感,改版后肯定会造成阅读上的不习惯,不过也是暂时的,应该很快能适应。

改版并辟出广告位以后,李彦首先在这些位置上登出一些宣传《华夏商报》的广告词,除了“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之类的功能性广告,还有“华夏商报、知识生活”之类的文化类广告词。

除了报纸本身的广告,另外还有大篇幅的有关于《华夏商报》首届广告招商大会的“广告”和“新闻”,而为了避免被指责有“铜臭”的嫌疑,美其名曰:品位生活、名品名店。

晚明人对于物质生活相当讲究,对于这样的口号也能接受,并且持欢迎的态度,

对于李彦来说,虽然赚钱很重要,但眼下维护《华夏商报》的声誉也很重要,所以对广告客户的选择,也不仅只是出价的多少。

除了报纸上面的广告,对那些有名气有实力的商家,华夏社也是专门发了请柬,邀请他们参加十天后的招商大会。

将时间定在十天而不是三天以后,是考虑到山东、淮扬一带的商人,这也是郑所给出的最后期限,李家现在的流水,也只能支撑十天左右,超过这个时限,不仅华夏社、印刷坊要停下来,就是锁具坊也要难以为继。

最新小说: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归藏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