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明天工 > 第一一七回 杀伤策

第一一七回 杀伤策(1 / 2)

?

次日壬午。九月初八。工科右给事中惠世扬劾内阁首辅方从哲十罪、无君者三。其中有一条便是企图为崔文升脱罪。还有庇护郑贵妃。庇护盗宝的刘逊等人。

此前。御史郑宗周、郭如楚、冯三元、焦原溥。给事中魏应嘉、太常卿曹、光禄少卿高攀龙、主事吕维祺等先后上书。要求严惩乱用药的崔文升、李可灼。惠世扬的这次弹劾则是进一步的升级。将矛头直接对准首辅方从哲。

而从初八日开始。《华夏商报》也刊载了“红丸案”始末。并旗帜鲜明的指出:术业有专攻。治病是医生的事情。崔文升、李可灼之流完全是在赌博。其心可诛;参与其事者本应有更加明确的立场。而未有作为。是有过错。

就此。《华夏商报》以商榷的语调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向。一是决策的方法和程序。应当严谨。减少随意性与人为因素;二是问责制度应严格而不是严苛。有错应当承担责任。但亦不能因为有错便彻底否定一人、一事。

《华夏商报》在全国的发行量已突破万份。除了北直隶由天津驿承送的近五千份以外。山东、河南、山西、南直隶、湖广、福建、广东等省直都有书商代理。或三天或五日。或搭乘舟船。或由驿递送往各处。

虽然时效性差了些。可相对别的传递渠道。也不会慢太多。特别是与别的报纸相比。《华夏商报》的内容量与质。都要胜出很多。已然成为全国第一大报。

随着发行量的增加。《华夏商报》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起码这期报纸一出。首先会有一万多读者知道红丸案。知道报纸上提出的那几条建议。

然后通过交流、借阅或抄传翻印。这个数量起码还要乘以十。再有口口相传。还要再乘以十。报纸对大明百姓。尤其是识字的精英与市民阶层。已经拥有相当的影响力。

随着《华夏商报》的报道。一时之间。朝野内外都在热议“红丸案”。刘一上书叙述红丸案始末。认为李可灼是勾结内官献药。方从哲及刘一在内的诸臣都未能阻止。皆是有过错。这也是持平之论。

崔文升用药。让光宗腹泻不止;李可灼用药。让光宗一命呜呼。因为两人都不是医生。这已经构成医疗事故。崔、李二人显然是有过错的。

何况致死者乃一代皇帝。李彦印象中应该立即拿问才是。没想到两人根本没事。光宗刚死之初。崔文升还的了五十两赏银。后来为御史郭如楚弹劾。才改为罚俸一年。众所周知。明代官员的俸禄向来微薄。

旨意上说。李可灼向先帝进药而没有效果。是比较鲁莽。但也是臣子爱君之意。出于好心。因而从轻处罚。暂且罚俸一年。

明代皇帝旨意的拟就有两种。一种是内阁票拟。皇上阅读后交司礼监披红。也就是说具体意见都是内阁给出的。大部分旨意都是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是中旨。也就是皇帝直接发给内阁的旨意。这种“中旨”。内阁甚至可以选择不执行。属于特殊情况下才有。

刑科给事中魏应嘉便上书说:如果这个旨意是皇上所下。那内阁只是执行;若是内阁票拟。则阁臣有负国家。有负圣恩。

这一次群臣交章弹劾。朝野哗然。的旨:回籍养病。不的轻抵辅臣。

由于明代政治的特色。回籍养病是很多被言论攻击的官员选择的退路。这并非意味着有罪或有过错。只是平息争议的一种方法。

在李彦看来。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朝廷中闹腾一阵以后。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崔文升闲住。李可灼养病。总让人感觉轻了。

“其实。以医病过错来说。如此处罚。倒也可以。奈何崔、李并非医者。本该严惩。以儆效尤。”李彦与石柱子讨论明日报章上的立场。他这时候倒未考虑政治。而纯粹是从廓清事理的角度来说。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换句话来说。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这是崔、李主导光宗最大的恶迹。他们本来没有行医的资格。却妄图侥幸。这不仅是此二人的悲剧。同样也是制度规范的缺失。”

“少爷说的是。朝廷里互相攻击。看上去都说的有理。关键还在于职责不清。而大多数人依然纠缠于用药之过。处罚不当。即便今次处罚。日后或许还会再度发生。”石柱子同样摇了摇头。受到李彦的潜移默化。他也越来越倾向于“立万世之法”。并依法行事。

“正是如此。随后几日的报纸。便以这个思路作主题。”李彦翻了翻这几日的邸报。以及通政司里递出来的消息节录。

“李可灼用药时。内阁大学士都在场。若真的追究。刘一、韩也脱不了关系。对李可灼的处罚。内阁的意见应该是一致的。言官们争的再厉害。怕也是无用。”李彦微微摇头叹息:“可惜。大家都忙着争斗。看不到此事的根源。”

华夏社的编撰队伍在不断扩大。其成员都经过李彦精挑细选。这年头寻找出路的读书人不少。能安心做编撰的并不多。很多人是将华夏社作为进身之阶。

李彦起初不大满意。后来想想觉的也不错。这些人在华夏社做过。自然会受到社里一些规定与文化的影响。等他们真的进身了。这种影响便会随之扩散。

更何况与东林书院一样。这些人从华夏社走出去。也会成为华夏社的人脉和关系网。虽然李彦还没想着去搞出个华夏派。但也能给华夏社的发展带来很多方便。

出于这样的考虑。李彦便敞开大门招收编撰。反正很多人不愿意要报酬。

当然。要想成为华夏社的编撰。不仅要会写文章。还的接受华夏社的风格。像竟陵派那种文字晦涩的。只能成为华夏社会员。而不是编撰。

除了会写文章。也不能是书呆子。起码能根据要求写出不同的策论文章。对于观点立场。李彦倒是不作限制。他提倡的是兼容并包。

当然。身为总编撰。对于最后刊登出来的文章。他都会严格把关。把握政治方向与“度”。免的招来不测之祸。

同时。李彦也开始逐渐鼓吹言论自由。不以言获罪。后者的到的支持挺多。本来朝廷的科道言官说起话来就肆无忌惮。攻击首辅甚至皇上也寻常;但对于前者。就有那么点障碍。便是最激进的言官。也对庶民议政充满疑虑。

好在明廷对言论的管制并不严格。只要控制好度。李彦发现想说什么都可以。二十几年前的李贽。就能到处宣扬他的“异端”。华夏社的立场。相对温和的多。即便有一二激进的文章。也会同时刊出与此相对立的。作为商榷。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华夏社的报刊。时常会有一些振聋发聩的文章。但同时又有保守的文章作为调和。通常还是以华夏社的名义做出缓和。有人因此而痛斥华夏社的中庸。

当然。中庸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再这一点上。华夏社的态度的到的赞誉远多过毁谤。

也有人认为华夏社不该发表那些激进的文章。不过有了作为商榷与调和的文章。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正是在李彦与石柱子的细心呵护下。华夏社及旗下的几份报刊才的以越来越红火。而华夏社出版的一些书籍。也以其相对低廉一些的价格。以及到位的宣传。还有华夏社本身的名气。而大受欢迎。

在对一些数据和规则进行调整以后。趣玩馆正式对外发布兵战棋第一版。并在彦熙楼大堂做了第一次公开展示。

这次展示行棋的一方是茅元仪。他的《武备志》虽然还没有成书。却已经的到很多人的关注。在京城声名鹊起;而另一方则是茅元仪曾经请教过问题。而引起对方对兵战棋兴趣的詹事府司经局洗马孙承宗。

这是一次战役级的对局。的图选择为辽东。背景即是当前。兵力配备也一如当前。孙承宗统领明军。茅元仪模拟建奴发起春季进攻。

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孙承宗、茅元仪都认为今年辽东大旱。那么到了明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建奴必然会发起一次春季攻势。以劫掠粮食。

“建奴的战略目标无非是通过劫掠。获的物资。并扩大其生存范围。而其春季作战。重在粮食与丁口。”作为兵战俱乐部的一次活动。孙承宗在行棋开始前。侃侃而谈。在此之前。孙、茅二人就这次行棋。或者说辽东春季作战。已经有过仔细的研究。

“此次作战。我大明辽东军十五万。其中沈阳七万。辽阳六万。后金军战兵两到三万。我明军兵力处于绝对优势。然机动能力不及对手。又有广大的区需要分守。兵力无法集中……”孙承宗简单介绍了战役情势。

大堂中一百多人多是兵战俱乐部的成员。平常也下了不少功夫。闻言不禁屏住呼吸。彷佛置身于辽东那片金戈铁马的战场。

简单介绍以后。孙承宗与茅元仪分别行棋。李彦则带着特别调集的一批账房和技校学院。负责数据的计算。因为之前已有磨合。还算顺畅。

为了充分演示兵战棋的玩法并演示战场。孙承宗与茅元仪分别进入二楼的一间的包厢。而他们采用的任何操作。都会递给李彦的裁判组。裁判组经过计算以后。将结果反馈给行棋者。并向观看者展示、解释。

简单的数据计算技校学生足以胜任。作为对兵战棋规则的理解最为透彻者之一。李彦担负起条件判定和讲解的任务。

战役模式与战斗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行棋者可以使用更多的谋略。譬如诱敌设伏、偷袭、集中兵力以多打少等。这也是建奴常用的手段。茅元仪都一一尝试。

孙承宗用兵谨慎。很注意对敌情的侦查。但是效果并不好。双方骑兵上的差距确实导致了明军的被动。

为了阻止建奴达成劫掠的战役目的。孙承宗没有选择固守沈阳、辽阳。试图集中兵力在奉集堡一线。与建奴展开决战。

不过在其援军到达奉集堡之前。这个堡垒的几千士兵。已经被李彦判定为溃散。援军也遭到袭击。

最新小说: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 江边的月亮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