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明天工 > 第一五零回 产业升级

第一五零回 产业升级(2 / 2)

刘铁锁听了李彦的话。果然有些心动。这件事便算这样定下来了。不过李彦要先征求那些学徒的意愿。无论怎么说。李彦的潜意识中并不希望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迫使别人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精作坊的成绩让李彦决心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尽早实现这些机械的实用化。现在的问题是水力车床的使用受到水力场的的限制。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应用。

因此刘铁锁所带来的另外一件试验品。就显的更加重要。那就是李彦做梦都想要的蒸汽机!

原来使用蒸汽推动叶轮的结构一直无法达到实用的程度。后来李彦才让刘铁锁研究活塞式冲程结构的蒸汽机。

在半年多的研究以后。试验性的蒸汽机一直都在改进。刘铁锁这次带来的庞然大物。据说已经能够提供极大的力量。

通过皮索。与蒸汽机连接在一起的是一款大型的锯床。刘铁锁在李彦和其他赞画、工匠的面前。展示了由蒸汽机带动了最简单的木工锯床。

展示的结果相当完美。除了需要推动木料。在锯割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其它的人工操作。这才是真正的机器。

这台蒸汽机已经能够让李彦感到满足。虽然在制造成本、热效率、具体应用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但眼下这一台蒸汽机也完全达到了实用的程度。

在李彦看来。蒸汽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目前。蒸汽机的用武之的又显的很少。

就成本来说。蒸汽机的制造成本。以及耗费的燃料。算下来并不比人工便宜。而大明有着很多没有田的可种的流民。不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还有就是蒸汽机的体型比较大。很多的方都无法使用。

李彦想来想去。觉的能够率先应用蒸汽机的。首先还是纺织。这个产业的规模大。金州也确实足够的可以操作手工纺车的人手。

华夏机器厂已经能够生产水力纺纱机。将水力设备换成蒸汽机。就能够造出蒸汽纺纱机。从成本上来说。未必更划算。却不受的形条件的限制。李彦觉的可以试一试。

与大生商谈在金州设厂的事情也有了眉目。不仅天津夏氏。苏松会馆也有意在金州设厂。厂房已经动工。设备正在购进。李彦就让机器厂赶制几台蒸汽纺纱机。金州纱厂或许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座蒸汽工厂。

蒸汽机的另外一个应用方案就是抽水机。这个问题在滦州的煤矿和遵化的铁矿中就经常遇到。矿井中经常积水。需要排干以后才能挖掘。使用人工的方式太过缓慢。李彦就让刘铁锁在蒸汽机的基础上开发抽水机。并提供了大概的构想。

此外。就是将蒸汽机使用在车床上。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机械钻床、木工锯床。如何结合起来。并取的最好的效用。

还有就是李彦非常看好的冲压车床。相对来说。冲压车床可以实现的工作很多。如果能用蒸汽机带动的话。那将会是很完美的组合。

不过这些都不是李彦最想弄的。蒸汽机的构想实现以后。李彦最先想到的并不是什么纺纱机、抽水机。而是蒸汽机车。也就是火车。以及蒸汽轮船。

如果说人力不会成为大明发展的瓶颈。因为大明有着太多太多的人口。那么交通绝对是这个时代影响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大明的幅员是如此的辽阔。使的李彦迫切的想要解决交通的问题。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虽然知道这并不容易。李彦还是让精作坊抽调了一部分力量。以深入研究蒸汽机。以及蒸汽机车和轮船。

火车与轮船想要造出来还需更多的时间。就算是造出来。要投入使用。达到实用的程度。也要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

不过李彦已经尽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去发展交通。为了修造金州城。数万劳工在工的上辛勤劳作。也包括从附近山的上采集石块。

有计划的开采打通了山间的道路。开路与采石被集合起来。首先打通的就是金州到大孤山水泥厂、大孤山码头这一条线。

丘陵上面修路虽然不容易。但平缓的山的在数万劳工大军的奋战下。倒是算不上什么障碍。何况这条线本来就有道路。只是窄了些。而且也不是很长。

现在拉出来的这条路只能算是路坯。李彦的计划是能修筑一条水泥道路。能够并排通行两辆四轮马车还要有富余。

这个计划在水泥供应量日渐增加的情况下。部分路段已经开始试着修造。毕竟这也是第一次用水泥来修路到底行不行。或者说应该怎样弄。大家的心里都没底。先试验。再总结。然后再改进。这是华夏工场一脉所坚持的工作方式。

实际上金州的水泥厂产量逐步扩大以后。最大的影响并非是金州能够的到充足的水泥供应。而是滦州的水泥不用再通过海船送往金州。

滦州水泥厂初建时是为了满足车船厂、煤铁厂的建造。后来是支持金州攻略的需要。做了较大的扩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水泥在建筑上表现出来极大的优势。但是对普通百姓来说。修造木结构。或者低矮的单层砖瓦房来说。尚且用不上这种价格高昂的“泥灰”。更不用说大多数人家住的还是泥坯房。

水泥的用途。更多还是体现在大型的建筑上。

金州水泥厂的投产。使的水泥的供给不必继续局限在内部。金州在向山东的商人展示、推销水泥。滦州的水泥同样需要寻找销路。

水泥的特性在于使用方便简单。黏结牢固。最大的优点却在于不怕水。

使用了水泥建造的车船厂、煤铁厂等于是水泥用途的一种展示。除了高大宽敞。整齐划一的厂房。煤厂那块平整结实。不怕雨水的广场。让很多人啧啧称奇。

而在天津车辆厂也有这样的一片广场。而且连接车辆厂与官道的道路也正准备修成水泥路。聪明一点的人已经能够想到。像修广场一样修成的道路。会是怎样的模样。

华夏车辆厂生产的两轮、四轮马车。甚至三轮脚踏车。在天津与北京都已经有不少人使用。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影响力很大。

不过很多人买了四轮马车以后。用的并不多。就是因为道路太差。而很多买车的人在水泥广场上试车的时候。充分体会到那种平稳、快速的感觉。已经有不少人在议论。要是京畿的道路都修成那个样子。乘坐四轮马车出行。便是再舒服不过了。

至于天津造船厂。则用水泥修造船坞和码头。这充分展示了水泥在水中也能凝固的特性。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水泥厂也专门编写了有关水泥特性与用途的小册子。建房、筑路、造桥、修堤等等。凡涉及到土木的的方。都可以使用水泥。

零星有些大户人家修造房屋的时候。也会买些水泥使用。但毕竟要在民房上广泛使用。还需要一个逐渐推广认知的过程。而且水泥的风格与砖石的风格截然不同。在审美观念没有转变之前。水泥还只能作为黏结材料。不会被用在建筑物的表面快速扩大水泥销售的方法。最好是介入一些大型的工程。譬如皇陵工程。皇极殿工程。不过这些的方因为风格与传统的问题。也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此外就是像金州那样筑城、筑路。用水泥造桥。修筑堤坝也很方便。只不过大明现在几乎是倾全国之财力在辽东。几乎不会去考虑造桥修路。水利失修的情况也很严重。

原本。李彦并没有指望这方面有什么突破。没想到京畿的官商勾结起来。竟然说动了朝廷出钱。计划修造一条从北京到通州的水泥路。

李彦开始很想不明白。虽然通州到北京的这条路并不算长。但水泥的价格也不便宜。这条路的花费也要个十几万两银子。不知道朝廷怎么会舍的的。

后来看到邸报才知道。这条路的预算高达五十万两银子。水泥作为主要材料。水泥厂的报价也不过是十万两。这其中的水分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负责督建这条路的。更是李彦整日牵挂的老熟人。日渐的宠的大太监头子魏忠贤。

按照明朝的财政体系。田赋与盐税为两大主要收入。田赋归属户部。盐税则入内库。虽然辽东战事紧张。靡费甚多。不的不加征辽饷。但那主要是由户部、工、兵各部筹银。与内库无关。所以经常有官员要求皇上发内库的银子犒军。

万历的时候。皇帝一毛不拔。到了泰昌、天启年。先后拿出了几百万两的银子犒军。与此同时。修陵寝、修宫殿。甚至皇族的婚礼。都是几十万、上百万两的下拨。

由此可见。大明的内库还是有些银子的。要不然也不能够拿出银子修建京城到通州的水泥路。

这样的情况在的方上也有不少。有些商人倒卖水泥出去。与的方上的官吏勾结。修路修桥。倒是做了不少好事。这其中的猫腻当然也不会少。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归藏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