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宋之安居乐业 > 第六卷第十八章 日本内战 下

第六卷第十八章 日本内战 下(2 / 2)

“换弩,压制城门附近城墙。”

弩不是大明羽林的标准装备,明军有专门的连弩兵,不过最早明军弓骑不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用弩骑兵代替了弓骑兵。弩不够弓灵活,尤其是在马上弩更是远不如弓,但弩胜在威力大,而且瞄准简单,准头高。孙泽就是从弩骑兵地时代过来的,后来弓骑兴起,孙泽觉得弩有弩的优势。于是命令他部下的弓骑带弓的同时也要带弩----往马上一挂就是了。这也多亏了大明科技发达,箭支的制造已经模块化,弩用地小箭完全可以装入箭匣,而几个箭匣是占不了多大地方的,不然一个骑兵就两匹马,又是弓又是弩,带点箭还要分弓用的和弩用的。带得了这么多吗?

大明羽林跑到战场的另一边。这里有专人看守他们的另一匹马。一般来说这些马要离战场远点,但倭人已经被围起来了,这些马就放在离战场不远的地方。羽林将士换乘另一匹马。这匹马上有弩,士兵们换上弩,弩已经有一个箭匣,这是战前装好地。

明军重新回到战场。

参谋计算了一下形势,倭人的弓射程在两百步,而且威力有限,在一百五十步之内应当是安全距离,再考虑到明军的马匹刚换马力充沛。箭支暂时不缺。于是参谋建议最佳射击距离在一百八十步。

测量员再进行测量。

“风向七,风速三。”

“距离一百八十步。”

孙泽下令:“目标。京都城东门附近两百步的区域,覆盖射击。”

以前明军的弩只有两种,连弩和强弩。以前的连弩是五连发,一次可以而且必须连射五箭,最大射程三百步,相当于一百七十米左右;强弩又叫神臂弩,单发,最大可射五百步,穿透性必较强。

不过经过多次改良,现在明军的弩有三种,一种是将连弩改良,用软钢取代了以前地木质结构,弹簧地发明也增强了连弩的威力,改良后的连弩还是叫高山弩,新地高山弩可连发五矢,也可单发,弩上有机括控制连发单发,射程也打到了四百步,相当于两百二十米;第二种还是强弩,这个没什么改变;第三种则是增强的强弩,又叫狙击弩,这种弩的射程极其恐怖,可射千步,全弩都是钢制,是软钢和硬钢的结合体,而且这种弩对士兵的要求非常高,眼力、射术不说,其臂力也必须超于常人。

孙泽的手下也有用狙击弩的,不过现在貌似用不上。

连弩非常耗费箭矢,对后勤要求非常高,但那威力就不多说了,枢密院可是专门测试过,只要箭矢足够,一千改良后的高山弩兵完全阻挡三倍规模地骑兵冲锋,就是对上弓骑也占优势。当然,甲骑不在此列。

孙泽现在可是有一万人,其中连弩至少有七千,七千连弩是什么概念,如果这七千人全部开连发地话,一次可以射出三万五千支箭,其密集程度足以遮天蔽日。

不过连弩的弹匣必较占地方,孙泽地人也就带了三个弹匣。

三次射击,第一次将近四万支箭在很短时间内覆盖了整个东门,东门之上密密麻麻全是箭,几乎每寸地方都不下十支,被射中的倭人至少也是身中几十箭,有些更是被射程了刺猬----全身上下几乎找不到没中箭的地方。

城门附近被清扫一空。

即使这是混乱的战场,但如此惨况依然让倭人震惊,城门附近一时间是空了,没有一个倭人还站着。

“愣着干什么,炸药呢?哦,你们没有炸药,那冲车呢?冲车快上。”明军的箭雨不但让倭人惊骇,也震住了日本人,城门都被清空了,日本人居然愣着没反应,都不知道趁机撞门,孙泽气得直吼。

日本人顿时反应过来,冲车马上开上来了。

“砰!砰!”

倭人的城门修得并不结实,冲车没撞击下城门就出现了裂缝,经不起几下撞的。

倭人大惊,一群人冲上来填补了城门附近城墙的空白,或者往下射箭,或者丢檑木石头,甚至有人倒油。

明军的箭匣早换好了,等的就是现在,于是乎,又一阵类似的箭雨覆盖上去,城墙又为之一空。

倭人畏惧了,退缩着不敢上来,军官大呼小叫地逼迫了一些倭人再上城墙,这些人用强弩和少量连弩就足以对付了,孙泽懒得再浪费仅剩的一次齐射。

“砰!”

“哗!”

简陋的城门经不起冲车的反复蹂躏,城门大开。

负责冲车的日本士兵连忙闪到一边,孙泽一挥手,明军上前又是一次齐射,聚集在城门后面防守的倭人一倒一大片。

随后明军勒转马头撤了下来,日本步兵蜂拥而入。

最新小说: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穿越大唐当股东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