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鳌拜王朝 >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岩的决定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岩的决定(2 / 2)

鳌拜轻道:“除你以外,其他人我也不放在眼里。你只要别添乱,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忙了。”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李岩没有争雄的野心,他更像一个独行侠。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世界的。鳌拜依靠的也是众人的力量,他会武功,可是更喜欢用头脑来解决问题。他们是没有利益冲突的。

李岩成了自己人,威胁解除,就等女真人派兵入关。

双方都在等,其实时间可以预测。金国特别喜欢在过年的时候出兵。

皇太极想把朝鲜的几位将领召回,留下豪哥做主。可是阿济格、多尔衮两兄弟受了箭伤,没法再加入中原的战斗了。皇太极只好留下了岳托、硕托、多尔衮、阿济格、豪格五人。留下了镶白旗、正红旗以及蒙古士兵们稳固朝鲜境内的戍守,准备将朝鲜酿成了金国的一个省。

阿济格和多尔衮都是故意受伤的,这是多尔衮的放置,看到箭射来故意没躲。多尔衮告诉阿济格,只要顺利,很快就可以为额娘阿巴亥报仇了,还能夺回应该属于他的汉位。

阿济格是个爆脾气,他因为宁锦之战后顶撞皇太极,连旗主的位置都丢了,现在多尔衮是镶白旗的旗主,他相信自己的弟弟。

两兄弟聚在帐中,阿济格轻声问道:“你到底有什么体例可以夺回汗位?我们现在就这么一旗的军力,多铎年轻,在正白旗也没有实际权利,我们三兄弟根本没法成事。”

多铎在额娘去世后一直没有缓过劲来,过的特别出错,每天吃喝玩乐,成了一个纨绔子弟。他要领兵征战,恐怕还要等很久。正白旗的士兵,实际是由副都统控制的。

多尔衮道:“我们只要等着就行了。皇太极这次去中原有些太急了,我们八旗军不熟悉中原的地形。在关外打野战有优势,出去了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皇太极很可能会败,如果他死在了中原,我们在朝鲜干失落豪格,就能控制局势的。大哥知道很多内情,他会支持我的。”

阿济格皱眉道:“你觉得去中原会败,为什么不早说?去中原的可是我们八旗军的主力,如果他们败了,大明会不会趁虚而入?”

“不知道,可是皇太极不认为会败,他觉得打破僵持阶段的好机会,只要进了中原,就算攻不下北京,抢掠一番也能缓解经济压力。我如果劝他,只会遭白眼,不如让他去打好了,只要他失事,打下朝鲜的我肯定威望最高,这就是机会。以后的事情,现在考虑也没用。”

多尔衮对阿济格也没有说实情,鳌拜的事,他不筹算对任何人说。如果说了,帮不了金国太多。只会坏了鳌拜的好事。

有意思的是,鳌拜也在等,他不筹算介入到和八旗军的战争中,把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了几位将领。

孙承宗下达了撤兵命令后,亲自到了蓟州镇,这里的守军也已经减了一半,蓟辽总督刘策对朝廷这种放置很是不满,几次上疏要求加固防御,朝廷没有理会。

虽然没缺军饷,边关守军的士气却很降低。因为八旗军有可能从这里打过来,如果真的来了,他们一万左右的守军挡对方几万,下场肯定很是凄惨。

如果不是孙承宗亲自到这里坐镇,只要对方露个头,不消打,士兵们也许就退却了

刘策见到孙承宗后,坦率的说明自己的看法。“孙大人,以前你强烈要求加强了喜峰口的防御,说是鞑子有可能从那里绕路,继而攻击蓟州,直逼北京城。现在却又把士兵们撤走了,这是为什么?难道大人真的相信鞑子打完朝鲜后会和我们议和,让出辽阳和沈阳?那是不成能的。大人深得皇上信任,现在派兵固守的话还来得及。”

孙承宗叹了口气,轻道:“你说的有事理,但这都是朝廷的放置,皇命难违,我们只能服从命令。”

刘策发现孙承宗来到蓟州镇后,就总是一副愁眉锁眼的样子,人好像老了许多,士兵们是依照他的要求撤离了边关,没去救朝鲜。事情按他想的标的目的成长着,他却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主帅尚且如此,士兵们哪还有士气可言?

在总督府,一个白面长须的男人进了孙承宗的房间,劝慰道:“孙大人,你这副脸色,会影响士兵们气势的。黄太傅想出这个体例,很有可能让我们一举取告捷利,你不是也同意了吗?为什么现在又犹豫起来了?”

这人的名字叫孙元化。明万历四十年举人,曾从徐光启那里学习火器和数学,后经侯震旸保荐参军辽东,他是大明的火器专家,也是孙和斗,孙和京的父亲。

孙承宗道:“我没有犹豫,为了我的家人,我早想开了。”。.。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