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一百二十七节 彩云之南的南诏

第一百二十七节 彩云之南的南诏(2 / 2)

说远了,扯回来吧。

这一对衣着迥异的夫妇是南诏国王阁逻凤和王后,他们离开了都城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前往成都,拜会大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商讨抵御吐蕃势力进入云贵高原的事情。

在国雄鸡版图的西南方,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山水相连,北高南低,以雄峻的喜马拉雅山主峰为起点,逐渐蔓延而下。雅鲁藏布江纵横于山岭峡谷,犹如玉带将两个高原串连在一起,几乎成为一个整体。

大唐朝廷控制着四川盆地,设立剑南节度使,触角已经进入云南腹地,在当地驻扎了大量军队,犹如一个楔子,紧紧地楔进这两块高地之间。

即使如此,也没有阻挡住吐蕃人的脚步,自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至武则天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吐蕃陆续征服西洱河(今洱海)诸蛮。据吐蕃史书说,“向白蛮征税,乌蛮亦款服”。白蛮有农业,乌蛮住在西洱河北方山谷,生产落后,所以白蛮要纳税,乌蛮只纳贡表示降服。

虽然吐蕃的触角伸进了云南,但那里的气候炎热,习惯了寒冷的吐蕃人不适应,也是象征性的收点儿税。在这块土地,实际说了算的是乌蛮的酋长。这些酋长都有自己的家族,先后成立6个诏。

关于诏的意义,或说诏即王,或说“先时南蛮六部不相臣服,天子(唐朝)每有恩赏,各颁一诏,呼六诏”。据考证,两说以前说为是,所谓诏,是当地的方言,意即大首领、大酋长。

南诏国王的始祖名舍龙,祖居哀牢(今云南保山县),是当地的酋长。在没有法律的蛮荒之地,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舍龙砍人的功夫不硬,打不过仇家,只好脚底抹油率全族逃跑,迁居到蒙舍川(今云南巍山)。随着物换星移,舍龙在此地混大了,因此称为蒙舍诏,因为在6诏最南方,亦称南诏。

其余的5诏与河蛮部落,因为更靠近青藏高原,受吐蕃威胁很严重,没有能力抵抗,因此,经常背弃唐朝归附吐蕃。而南诏王始终归附大唐朝廷,至始至终不离不弃,因而得到大唐朝廷的支持。为了收买南诏,李隆基赐名皮逻阁为蒙归义,为了加强他的实力,于是将阳瓜州(云南巍山县)的土地赏赐给了他。

在大唐与吐蕃争夺安戎城之战之际,皮逻阁坚定地站在了大唐朝廷一方,主动率军进攻5诏,起到了牵制吐蕃的作用。为了支援皮逻阁的正义行动,大唐朝廷派遣使(宦官)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参与军事行动,南诏先灭越析,次灭三浪,又灭蒙,很快统一了6诏。

皮逻阁占有了广大的土地,野心增加了许多,于是请求合将6诏合而为一。当时的大唐剑南节度使王昱收到了南诏大笔的贿赂,立刻编造理由向朝廷代请,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允许。他在给王昱敕里说蒙归义效忠出力,讨伐西蛮,“彼(指五诏)持两端(附唐也附吐蕃),宜其残破”。

南诏国在大唐朝廷的支持下,凭借自己强大的国力统一了6诏,彩云之南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局面。毫无疑问,这是对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其丰功伟绩决不能抹杀。

实力决定野心,有多大的本钱做多大的买卖。皮逻阁股本丰厚,自然要想把独资企业做大做强,早一天市骗股民的钱,因此,想向东兼并另一个白蛮部落西爨(因床)。

然而,央王朝自古以来实行“羁縻”政策,也是所谓的分而治之。大唐朝廷也是如此,绝不会坐视南诏一支独大,因此,要保护同样依附唐朝的西爨。但是,大唐朝廷需要南诏牵制吐蕃的侧翼,不好主动撕破脸,所以,派兵在南诏夺取西爨的必经之路安营扎寨,却没有主动攻击。

虽然唐军摆出了不偏不倚的姿态,但这是明显的拉偏架,这让皮逻阁很是不爽。然而,战争拼的是实力,实力大,不用说狠话,自然有人看脸色;实力不济,吃多大的亏都得忍了。

皮逻阁是如此,他掂了掂自己的分量,觉得兜里揣两块砖头都不够沉,于是,一个响亮的屁都没敢放,乖乖的领着打手走了。

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皮逻阁死,他的儿子阁逻凤继承了南诏王位。

多说一句,南诏王家族的姓氏很有意思,儿子姓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如说,皮逻阁的儿子姓阁,阁逻凤儿子姓凤,他的儿子叫凤伽异。

挺扯的吧,不过,这是历史。历史因为怪异,才有那么多人孜孜以求,当然,这也包括你。

懂得历史,让我们有了畏惧,有了畏惧知道了进退,这是非常好的行为,因此给你掌声!

...

最新小说: 归藏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