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二百二十三节大军进发

第二百二十三节大军进发(2 / 2)

大军风餐露宿,在茫茫的草原迤逦前进。

尽管军情如火,但是,安西唐军的行军速度并不快,重载的大车压迫着草地,行走的速度快不起来。

实事求是地说,高仙芝很重视这次战斗,为这次远征准备了大批的物资,巨大的车弩300具、30架攻城车、40架投石机、10000把横刀、30000支长矛、50000件盾牌,以及100万支各类弩箭和堆如山积的甲胄,甚至还有马掌。

可不要小瞧了马掌这类的小物件,这是冷兵器时代不可或缺的军用物资,甚至能够决定一支军队的命运。一代统帅拿破仑在撤离莫斯科时,是因为拒绝了部下为战马更换马掌的建议,因此被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追,最终导致全军覆灭的。

战争不是仅仅消耗杀人武器的,任何物资的匮乏,都可能导致行动的失败,3万人的粮秣和药品,以及幕帐,甚至点火用的灯油,这些都是不能缺少的。

携载如此多的军需物品,行动的速度必然大打折扣,两个多月以后,在当年的七八月份,唐军到达了怛逻斯城外围。

说是外围,也是越过了碎叶水,进入了怛逻斯城的管辖地域,安西唐军还没有渡过珍珠河。

距离珍珠河还有40里,高仙芝不走了,命令军队选了一个有水源的高岗处立寨,挖了堑壕,埋下了鹿砦,设置了陷马坑和梅花桩,安排了强壮的将士驻扎在大营四周。

高仙芝按照兵法部勒军队,防备敌人的偷袭和夏天经常出现的泥石流。这一方面是和他的军事素养有关,另一方面,这是在大食人的土地作战,偷袭随时可能发生,作为军队主官,他不能不防。

战争有一个法则,是兵贵神速。这时候没有任何选择,直接开到怛逻斯城下,立刻攻城。然而,高仙芝反其道而行之,这引起了将士们的不解和疑惑。

但是,因为高仙芝在军具有无的威望,对于他的命令,没有任何将士敢于问为什么,是李嗣业也不敢。

对于具有丰富野战经验的高仙芝来说,他最不愿意做的是攻城,因为他知道“攻城为下”的道理。避免攻城作战,这是冷兵器时代的铁律,不到迫不得已,决不能轻易为之。

没有兵临怛逻斯城,并不仅仅是“攻城为下”的铁律发生了作用,因为唐军此行的目的是拿下怛逻斯城,攻城是唐军绕不过的坎,早晚都得这么做。让高仙芝没有立刻采取攻打怛逻斯城的军事行动,还有一个原因。

让高仙芝谨慎的原因是现在已经是农历八月,大唐朝廷万众瞩目的“千秋节”快到了。

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五。因为开元之治,人民的幸福指数很高,人民由衷的爱戴自己的领袖,“一致要求”将玄宗生日设为“千秋节”。并规定每逢此日,朝野同欢,“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

李隆基是一个很奢侈的玩家,为了庆祝“千秋节”,李隆基还传命在“勤政务本楼”下广场表演舞马等百技,允许百姓观看。

为了皇帝的寿辰,各方自然不敢马虎和随意,梨园弟子们曾为“千秋节”专门训练了百余匹舞马。表演时,舞马随着乐曲或“奋首鼓尾,纵横应节”,或在安设的3层木板“旋转如飞”,或在大力士举起的床榻纵身跳跃。最后,以舞马微蹲后腿,衔着酒杯给唐玄宗敬酒祝寿,将表演推向**。

在这里多说一句,现在日本人的“天长节”,是天皇的诞辰,日本人普天同庆。这个“天长节”是山寨唐玄宗李隆基的“千秋节”。

弱弱风的问一句,国政府向日本人讨要专利费了吗?

在这样的节日即将到来之际,高仙芝可不敢惹出麻烦来给唐玄宗添堵。

备注关于唐军的兵力,一直众说纷纭,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唐军主将是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2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善于夸大敌手实力的阿拉伯史籍是10万;曾经被大食军队俘虏的唐军下级军官杜佑著述的《通典》记载唐军为7万人;《段秀实别传》是6万人,《旧唐书。李嗣业传》是2万;《通鉴》是3万,《唐历》记载是3万)。”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研究,一致公认为是3万人左右毕竟,在吐蕃军队威胁之下,安西唐军能动用的军队也不会超过2万人。

或许,有的史学家在统计人数时,将后勤保障的民工都计算在内了。

...

最新小说: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