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二百七十二节 “以番易汉”

第二百七十二节 “以番易汉”(1 / 2)

? 宰相杨国忠兴高采烈地扶植着节度使哥舒翰,远在幽州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感到了威胁。( . . )

对于这个明显不利于自己的威胁,安禄山束手无策,但他的手下人才济济,很快给他找出了应对的办法。

实事求是地说,安禄山是历史著名的政治家,其政治才能远远超过了军事造诣。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安禄山也是历史著名的吃货,肥的流油,因为体重严重超标,血液粘稠,经常听着汇报睡着了,因此,日常工作主要依靠信得过的人。

安禄山身边信得过的人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孔目官、太仆丞严庄,一个是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甚至,他最好的朋友史思明都不能得到他充分的信任。

三人,较有故事的是高尚,这是一个不甘于平淡、一心想做大事的人。

高尚是幽州雍奴人,本名高不危。

高尚是战国时期苏秦一样的人物,不甘心碌碌无为,年轻时离开家乡出外闯荡。他的母亲在家无所依靠,最后都到了靠乞讨度日的地步,而他依然不归,继续在外“下而求索”。

国人以孝道为本,连老妈的死活都不顾的人,注定是不顾一切要达到目的的野心家。

高尚在前半生并不顺利,寓居河朔县界,与安禄山的重要将领令狐潮做邻居。

高尚虽然没钱,但他的肾腺素充足,不知怎么搞了令狐潮的婢女,生了一个女儿。

搞大了人家的肚子,高尚没辙了,“遂收之。”

公平的说,高尚“颇笃学,赡词”,确实很有才能,但是,有才能的人未必命好,他的命途多舛,在外打拼多年,迟迟没有获得提拔的机会。因此感叹“高不危宁可举大事不成而赴死,终不能咬草根以求活耳!”

不过,是锥子总会捅破口袋,是人才总会冒尖。在高尚贫困之际,恰逢安禄山大力罗人才,于是,他来到安禄山的军投效。

虽然是一介书生,但高尚野心勃勃,梦想着成大事。然而,他很清楚自己的分量,最多也是一个汉初四杰张良的角色,只有靠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安禄山是高尚的大树。

安禄山外表愚钝,实则内心缜密,看人的眼光很毒,很快发现了高尚不同凡响,于是破格提拔,任命他为“掌书记”,也是机要秘书。

前面说过,安禄山肥胖过人,胖人爱睡觉,经常在听取汇报时打起了呼噜。

在安禄山打呼噜的同时,高尚充耳不闻,伏在案头处理军国大事,等安禄山醒来,该做的事都做了,差一个签名了。

任何领导都喜欢能干而不越权的部下,而高尚恰恰是其的典范。很快,高尚得到了安禄山的充分信任,可以随时不用通报进入安禄山的卧室。

在杨国忠给安禄山下套的同时,幽州流传着一个神秘的预言,语句似是而非,让人摸不清头脑。

安禄山很为这则莫名其妙的预言发愁,于是找来孔目官,也是秘书长严庄和机要秘书高尚,让他们给自己揭开谜底。

庄严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早已经和高尚穿了一条裤子,共同商定,将老板推高位,自己也有机会成为开国元勋,实现出将入相的伟大梦想。

基于这样的理想,高尚和庄严一顿神忽悠,解释安禄山非常符合预言,换言之,安禄山是天命所归,注定要面南称孤的。

安禄山被神忽悠得热血沸腾,起了造反的心思,他被高尚和严庄忽悠了高台,从此再也下不来了。

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安禄山,应该从两方面看。历史告诉我们,安禄山在一开始是没有野心的,他的**是被唐玄宗李隆基一点一点的勾起,胃口随着位置的提升而不断扩大。

当安禄山刚刚升任平卢节度使时,在第一次到长安面圣时,对长安的繁华充满了羡慕,因此被人举报有谋反的心思。但是,这只是一家之言,他的内心应该还是忠诚的。

当安禄山同时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时,他的内心还是忠诚的,兢兢业业的为这朝廷打江山。对于这一点,世人自有公论,起码史书不支持他有野心的说法。

而我们现在了解历史人物,只能从史书得来。除非某一天的考古有了重大的发现,发现了安禄山日记之类的东西当然,这是一个扯,因为安禄山喜欢猪头肉而不喜欢写字。

通过人性的判断,当安禄山越混越大,同时拥有了范阳、平卢、河东广大地域管辖权时,实力决定野心,必定与初任节度使时有了很大不同。

不过,促使安禄山有了野心的原因很复杂,有些被逼迫的因素,如,他得罪了太子李亨。而他也确认,李亨实在不鸟自己,时刻等待着报复。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归藏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