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二百八十一节 送马试探

第二百八十一节 送马试探(1 / 2)

? 宰相杨国忠根本不在乎安禄山的感受,行动没有任何忌惮。正因为他的强盗行为几乎明火执仗,安禄山的手下很快查到了原因,立刻报给了安庆宗。

安庆宗是一个官二代,还没有学会淡定,蛋疼倒是真的。听到长安的府邸遭到了洗劫,当时吓出了一身白毛汗,马秘密将消息告诉了刘洛谷,让他尽快安排传递消息,通知幽州方面做出指示。

很快,在长安城夜色黄昏之际,一羽信鸽冲了天空,向着浩淼的北方展翅高飞。

信鸽一刻不停的飞向了遥远的幽州,落到了安禄山的郡王府。得到儿子传来的消息,安禄山顿时紧张了起来,看来,拖延下去容易生变,事情得抓紧了。

从去年以来,是不足几个月的时间,安禄山已经看出来了,无论唐玄宗李隆基还是宰相杨国忠,他们都已经在怀疑自己了。无论是送水果,还是考察,都有一个看不见的目的,是对自己不放心。

安禄山黯然长叹,自己以不变应万变,韬光养晦,装足了孙子,还是不能打消朝廷的疑心。杨国忠突然搜查自己的住宅,那更是试探自己的底线,甚至是逼着自己出手。

但是,虽然杨国忠将拳击手套扔到了他的脸,安禄山也只能忍,因为李隆基对自己确实有恩,在他活着的时候不打算动手。现在,虽然到了不得不动手的紧要关头,虽然幽州方面加紧了军事部署,但是,军事行动牵动太大,军事部署还是不到位。

安禄山作为一个从死人堆里滚出的将领,吃过的亏太多了,深深地知道,贸然行事于事无补,“拔剑四顾心茫然”,只会让自己彻底失败。

正因为如此,安禄山决定试探朝廷的底线,然后再决定是否尽快采取行动,也是孤注一掷。

安禄山试探朝廷的办法很简单,是给朝廷赠送马匹,而且一次要赠送3000匹。

安禄山尽管手笔很大,但他没有得到掌声。

安禄山送马行为并不是很令人惊诧的事,在当时,藩镇大员给朝廷献马,早已经成为了惯例。但是,他有一个不是惯例的附加条件,是让唐玄宗李隆基允许范阳节度使的军队进入原。

安禄山的军队进入原,也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是护送战马。但是,他也知道,这个借口很牵强,因为原太平得很,能够打闷棍的毛贼还有几个,能劫持数千匹战马的匪队还不存在。

安禄山是这条路的常客,他岂能不知道这条路的情况。这封奏折是故意的,其实是安禄山投石问路的石子,他在试探唐玄宗李隆基对他的信任程度。

如果李隆基同意安禄山的军队进入帝国的政治、经济的心腹地,那么说明唐玄宗李隆基对他依然信任,动手的时间往后推移。如果唐玄宗李隆基不同意,进而推迟他的献马日期,那么说明唐玄宗李隆基对他已经产生了怀疑,那没有任何选择,战争要开始。

正是基于这样的打算和目的,安禄山走了这一步称不高明,但绝对狠毒的一步棋,直接将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痛处。

当年七月,正是长安城最热的时刻,唐玄宗李隆基接到了安禄山的奏折范阳军镇战马繁衍,特贡献北地战马3000匹。幽州距离长安遥远,为了保证战马的安全,范阳节度使要派兵押送,22名蕃将率精兵6000人沿路押送照顾。

接到安禄山的奏折,李唐玄宗隆基刚刚从华清池泡完澡回来,未加考虑打算准奏。实事求是地说,唐玄宗李隆基确实需要这批战马,因为朝廷和大理南诏的战争还在继续,战斗损失很大,战马短缺的很厉害。

对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决定,高力士一看急了,立刻说道“大家千万不可!安禄山久藏祸心,此次献马乃是诡计,须加防范才是!”

唐玄宗李隆基没听明白,翻着眼皮等着高力士的下。

高力土屏退左右,郑重其事地说道“据奴所闻,辅琳两次奉旨范阳,都曾收受禄山的厚贿,所以他饰词复旨。”

唐玄宗李隆基吃了一惊,惊间道“竟有如此之事?辅琳受贿,卿是如何得知?”

高力土道“前几日,奴在辅琳家传旨曾趁其出外时看到安禄山给他的信札,词语暖昧,多次打问朝廷内情。据此可见,安禄山内外交结,贿赂勾通,此说当为可信。今日圣回来,奴即特此前来奏知。”

唐玄宗李隆基脸色一变,半晌没有说话,虽然高力士言之凿凿,但他还是无法相信。不过,如果高力士说的是真的,安禄山突然要献3000匹马,这件事值得怀疑了。

这件事不太好办了,唐玄宗李隆基非常疑惑,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犹豫之,消息不可避免的传的沸沸扬扬,得知这个消息的不少官员同样疑惑。

河南尹达奚的管辖地域紧靠着范阳节度使管辖的地面,对于范阳军的飞扬跋扈十分不满,甚至深恶痛绝。得到了安禄山要献马的消息,立刻感到这里有阴谋,于是直接疏朝廷道“陛下应该指示安禄山将献马日期推迟至冬天再献,范阳军队不能进入原,应该由沿途的官府配给马夫。”

唐玄宗李隆基阅罢,感觉很有道理,从此时起,他终于对安禄山的意图产生了真正的怀疑。

李隆基下达诏令现在是农忙季节,地的青苗不能践踏。范阳军镇献马应安排在秋高马肥之际,冬天最好。

现在李隆基下令推迟献马日期,安禄山明显的感受到了阵阵寒意,于是,加紧了战争准备,立刻下令军队收缩,以防御敌寇为名,在范阳城北筑了雄武城,里面储藏了不少兵器和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底牌即将揭开。

安禄山虽然下定了造反的决心,但是,范阳节度使和卢龙节度使的军队毕竟姓李,他也担心军队哗变,因此还在犹豫。

这时,将安禄山逼到悬崖边的事情出现了,曾经收受安禄山贿赂的辅琳案发了。

辅琳的倒霉不是无缘无故的,也是杨国忠做的手脚。

自从水果特使辅琳从幽州返回长安,在李隆基面前大吹了法螺,让安禄山安然渡过难关,当时引起了宰相杨国忠的愤怒和怀疑。

杨国忠动用了一切侦查手段,甚至将触角伸到了辅琳的老家。

很快,探子们报告,辅琳的父亲和兄弟突然暴富,在当地置办了大量的田产。因为收购的土地过多,以致当地的土价翻着跟头涨。

辅琳是怎么进宫的他很清楚,是因为家穷,他的父亲将他卖进了宫,换几个铜板过日子。现在突然暴富,仅仅靠有限的薪水做不到这点,严重的不符合逻辑。对于这件事,宰相杨国忠是用脚丫子想,也会联想到辅琳接受了安禄山的大笔贿赂。

杨国忠命人秘密逮捕了辅琳,一顿板子落到屁股,这个极度缺乏肾腺素的软蛋招了。

得到了辅琳招供的笔录,杨国忠大喜过望,心暗骂安禄山,老子终于抓住了你的马脚!

虽然杨国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他知道自己政治对手的分量,安禄山那厮抗揍,不是一棍子能打死的。要让安禄山彻底不能翻身,他还要进一步的证据。于是,他命刑部搜查了辅琳在长安的外宅。

刑部官员迅速查封了辅琳的外宅,意外的发现了几个漂亮的胡女,以及胡女和安禄山的往来信件。

至此,辅琳勾结藩镇事件水落石出,安禄山的反叛之心昭然若揭。

宰相杨国忠得到了安禄山即将造反的铁证,当然是大喜过望,马把全部证据和口供封存,整理出说明报告,多少加了一些作料,立即报给了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看到了人证和物证,内心的担心得到了无情的证实,当即惊得目瞪口呆。

兹事体大,唐玄宗李隆基作为一个政治家,不会相信一面之词,特别是不能相信有着个人恩怨对手的证词,于是,下达了诏令,亲自提审了辅琳。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