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三百零八节 马嵬坡

第三百零八节 马嵬坡(1 / 2)

? 叛军毫无意外的拿下天险潼关,伟大的潼关失守。[燃^文^书库][www].[774][buy].[com].v.Om

在这里,必须有一句慨叹:潼关是关中屏障,一旦失守,必然导致关中震动。

治理天下最难的就是治理人心,人心一失,天下必然不稳,要不怎么说,得人心者的天下呢!在潼关失守的历史时刻,大唐朝廷风雨飘摇,不,应该说是“忽喇喇大厦将倾”。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历史事实,尽管潼关丢失,长安再也无险可守,但是,大唐朝廷没有完全绝望,还是有机会的。毕竟,白鹿原还在朝廷手中,关中的唐军仍有数万,三辅还有不少丁壮,只要朝廷调配得当,官军凭借坚城和叛军作战,假以时日,朔方和剑南节度使的军队在十几日内就可以到达。

一旦朔方和剑南节度使的主力到达,形成内外夹击态势,叛军立足未稳,没有后援,将无路可逃,安史之乱将画上句号。

这个假设有合理性,在中国古代史上,潼关被无数次攻破,但并不是每次潼关失守,都意味着长安必然陷落。就是长安陷落,这个朝代也未必灭亡,因为长安的北面还有相当广泛的战略纵深。如果一定要认定潼关失守就失掉了一切,在几十年以后,伟大的桓温就一定会跟你急。

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一个**的王朝没有向心力,看着强大,实则不堪一击,叛军还在潼关,关中就开始了胜利大逃亡。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来,大唐朝廷的河东、华阴、冯翊、上洛四郡的防御使,不约而同地选择弃城逃跑,到了任何人也找不到的地方。将领们无影无踪,士兵立刻作鸟兽散,在他们身后,留下4座空空荡荡的城池。

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到长安。大明宫一片慌乱。

在那一刻,巨大的恐惧感从唐玄宗李隆基的心底升起,这是他70年人生中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然而这一刻却真实发生了。

这一刻,唐玄宗李隆基才知道瞎指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或许会为自己轻易杀掉高仙芝和封常清而后悔,会为自己逼迫哥舒翰而难过。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买。他已经悔之晚矣!

一切都过去了,现在还是想想以后怎么办吧!唐玄宗李隆基在无奈之下,终于发扬了一次民主,召来大臣们开会,希望能得到一个力挽狂澜的锦囊妙计。

江山破碎如此,除了齐天大圣,谁也没本事力挽狂澜,就是姜子牙复生也未必做得到,因此。大臣们一律禁言。

满朝大臣都在扮演苦瓜,唯有宰相杨国忠的心情阳春白雪。实事求是地说,对于今天的局面,杨国忠早就预见到了,因此,拿出了自己的预案:“请陛下移驾剑南节度使的防地,那里的唐军能够保护朝廷。”

事到如今。没有别的办法了,唯有逃了!唐玄宗李隆基没有过多思考,同意了这个建议。

既然已经确定了行动方针,那么,一切都变得简单了。唐玄宗李隆基发出诏令,命令朝廷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结禁卫六军。同时精选900余匹战马,在皇宫内苑集结待命。

虽然一切布置的还算妥帖,但是,这么狼狈出逃有失脸面,总得找块遮羞布才是,于是,唐玄宗李隆基对外宣布:“朕将御驾亲征。讨伐安禄山。”

既然是御驾亲征,那么就要做出姿态,唐玄宗李隆基再一次下达诏令:“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也就是看家的;京兆少尹崔光远升任京兆尹、西京留守;宦官边令诚掌管皇宮所有的钥匙。”

安排好了一切,会议散去。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唐玄宗李隆基开始了胜利大逃亡,携杨贵妃姐妹、皇子、嫔妃、公主、皇孙、杨国以及亲近宦官、宫女出了延秋门,一路向西开始逃难。

因为逃得匆忙,有些在外过夜的龙子皇孙们都不知道消息,第二天回宫一看都傻了,赶紧找地儿跑吧。

唐玄宗李隆基走错了一步棋,其实,他实在没有必要如此仓促,时间有的是,这一点历史记录在案。因为叛军夺取潼关以后,接到了安禄山的一个奇怪命令,就是原地休整,在10天以后再对长安发动攻击。

安禄山是马贼出身,又在北方的战场出生入死多年,难道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吗?

显然不是,这就是历史的一个谜,至今没人破解。有人猜测,或许是安禄山念及唐玄宗李隆基得诸般好处,因此给他逃生的时间。实事求是地说,这个猜测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安禄山的性格。但是,这只是猜测,就像在诺曼底海滩时,希特勒下令停止德军攻击一样,给了英法联军逃脱的机会。

如果哪位一定要刨根问底,好吧,自己去问唐玄宗李隆基吧。他要是拒绝回答,这可不关我的事,实话实说,我和唐玄宗李隆基没交情。

纸里包不住火,第二天早朝以后,上殿朝拜的大臣们扑了一个空,唐玄宗李隆基跑路的消息迅速传播,长安城的王公贵族纷纷四散逃命。对他们来说,去哪儿都没关系,就是不能留在都城了。

混乱之中,总有浑水摸鱼的,盗贼蜂起,纷纷涌到长安城,到处杀人放火,抢劫公私财物。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安的混乱达到了顶点。

朝廷无人主事,西京留守崔光远和宦官边令诚商量了一阵,安排人扑灭了大火,剁了10多个趁火打劫的流氓,总算把长安稳定下来。

不过,稳定的长安已不再属于大唐朝廷,而是已经属于叛匪安禄山了。

西京留守崔光远很清楚长安的状况,知道留在此地就是等死,而一旦逃跑,大唐朝廷肯定不会饶了自己。索性另找出路,好在他的脑子活泛,很快找出了立功的办法,派自己的儿子前往洛阳拜见安禄山。

边令诚听到了西京留守崔光远私通安禄山的消息,自然不甘落后,马上派人迎接叛军。将皇宮的钥匙交了出去。

在城内的大臣们争先恐后的向安禄山献媚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正在逃亡的路上。

还没有进入子午谷,唐玄宗李隆基就体会到了什么是丧家之犬的真正含义。

实事求是地说,唐玄宗李隆基对逃亡是有安排的,逃难之前,特意安排太监出城,通知沿途郡县招待。

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车队到了咸阳县,该吃饭了。然而,整个县城空无一人,负责传旨的太监和县令都不见了踪影。

没关系,唐玄宗李隆基有的是钱,花钱买吃的总可以吧?

都说没钱不能,但有时候,钱真不是万能的,这句话千真万确,起码现在正确。这时候。唐玄宗李隆基的钱再多也没地儿花去。

找不到吃的,唐玄宗李隆基只好饿着瘪肚子继续赶路,还真不错,附近百姓得知了唐玄宗李隆基驾到的消息,想一想大唐朝廷的恩义,眼睛发酸,不忍心了。于是将家里能吃的都搬出来,招待饿得眼睛发绿的龙子皇孙们。

就是这么饥一顿饱一顿的,3天以后,唐玄宗李隆基一行来到了马嵬坡(陕西兴平市西马尾镇)

到了这里,将士们不干了,要求吃饱饭再走。这怪不得将士们。饥饿是酷刑,唐玄宗李隆基都吃不饱饭,跟随的军马就更饿了。

将士们食不果腹,一想其中的原因,马上就将仇恨集中到宰相杨国忠的身上。可惜的是,杨国忠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众矢之的,还在为能重回蜀地而沾沾自喜。

此时。一场针对杨国忠的阴谋正在酝酿。主角就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陈玄礼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忠诚部下,在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宣武门之变时,以除韦后有功,任禁军龙武大将军。

从史书上我们可以知道,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为人忠厚、勤勉,洁身自好,不搞小团体,是一个很少见的正人君子。在铜臭味浓厚的官场,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是很少见的,堪称凤毛麟角,因此,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颇受宠信。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很痛恨宰相杨国忠的专权误国,很想除掉这个祸国殃民的家伙。然而,发动兵变不是小事,陈玄礼需要支持。

最新小说: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九州立志传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 江边的月亮 嫡女重归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