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三百一十七节 回纥骑兵

第三百一十七节 回纥骑兵(2 / 2)

听到了这件事,这个士兵的母亲大哭起来,根本就哄不住。

别人劝说道:“你儿子是普通一兵,吴起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这是莫大的荣幸,你为什么还要哭呢?”

士兵的母亲回答道:“你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当年,我的夫君也得过脓疮,吴起将军也吸过疮上的脓,这一下坏了,我的夫君上了战场就疯了,一往无前地拼命,绝不后退一步,因此就战死了。现在吴起将军故伎重演,又为我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

将领们关心士兵,士兵们自然在战场上拼命,李嗣业和吴起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公平的说,吴起为人功利,为了权力不顾一切,甚至杀了相濡以沫的妻子取媚于国君。吴起关心士兵有作秀的成分,而李嗣业发自本心,这一点,李嗣业要比吴起光明磊落得多。

安史之乱爆发了,都城失守,各地勤王之师纷纷赶到,李嗣业带领的5000安西精锐粉墨登场了。

安西精锐是高仙芝的嫡系,都是最能打的汉子。他们的到来,这就让唐肃宗李亨吃了一颗定心丸,感慨的说道:“今天有你助阵,胜过数万兵卒。成功与否,一切在你。”

李亨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李嗣业十分感动,拔出腰刀,割伤手臂,任凭鲜血流淌,发出重誓:王师爱民,不伤害经过的任何一个郡县。

从此以后。李嗣业率领安西精锐加入平叛战场。

李嗣业没有忘记自己许下的诺言,每战必为大军先锋,担任爆破手的角色。

在战斗时,李嗣业身先士卒,每战必持大棒冲击,势不可当,所向披靡。

这样的军队不缺乏战斗英雄。在李嗣业的带领下,先后涌现了白孝德、荔非元礼等诸多名将。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后来都成为保卫大唐江山的栋梁之臣。

多说一句,白孝德、荔非元礼都是胡人,他们都在为汉人的江山拼命,说他们是民族英雄不为过。

中午时分,唐军在长安城西的香积寺北沣水东摆开大阵,与列阵于沣水之北的安守忠、李归仁率领的10万叛军决战。

对于战斗,叛军似乎更急切一些,叛将李归仁率精锐骑兵数次挑战,都被唐军万箭齐发。射了回去。

经过了几次挫折,叛军的士气变得低沉。唐军统帅郭子仪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命令骑兵乘胜与叛军激战。然而,攻守之势异也,叛军挡住了唐军的进攻,唐军骑兵溃不成军,叛军趁势反击。突入唐军阵营。

叛军见唐军后撤,马上加快进攻速度,直扑唐军辎重部队,辎重部队士兵看叛军向自己扑来,顿时慌了手脚,纷纷放弃辎重往回跑。他们一跑,整个前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叛军的马刀之下,唐军大阵被撕开了一条巨大的缺口,叛军趁势扩大战果,到处绞杀唐军的抵抗。此时,唐军阵营一片混乱,溃兵不断后撤。眼看唐军士气就要崩溃。

这里的唐军是大唐朝廷最后的一点家底,如果遭到溃败,大唐朝廷将一蹶不振,黄河两岸的有利态势亦将逆转,最终难以摆脱覆灭的命运。

作为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郭子仪也是束手无策——这一刻,似乎佛祖已经抛弃了李氏朝廷。

就在这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李嗣业站了出来,对郭子仪说道:“今天不跟敌人拼命,我们每个人都休想活着回去。为国家牺牲,请从嗣业开始。”

郭子仪异常感动,但是,李嗣业手下只有数千人,似乎无法改变战斗的结果,因此,他的感动凉了半截。

李嗣业顾不得郭子仪的感受,冲出大帐,当着陌刀军将士的面脱掉了上衣,露出了伤痕累累的臂膀,大喝一声:“随我来!”

李嗣业深得将士们爱戴,看到他要拼命,将士们没有任何的犹豫,随之扔掉了上衣,手持陌刀,赤膊上阵。

李嗣业突进阵中,手持陌刀立于阵前大呼“杀贼”,逃兵经过他的身边,陌刀一挥,“人马俱碎”,连杀了10几个逃兵,才重新稳住了唐军的阵脚。

唐军混乱的阵营稳定下来,但将士们畏惧叛军的凶猛,无人敢于冲锋。

李嗣业一声令下,陌刀军将士排成一条散兵线,如墙而进,紧逼叛军大阵。陌刀一挥,人碰着人死,马碰着马亡,总之,陌刀之下,没有什么完整的东西。

陌刀军犹如定海神针,唐军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占据了格斗的上风。

叛军正面的突击遭到了挫败,于是,调动埋伏于阵东的叛军骑兵乘机杀出,偷袭唐军后方。

叛军训练有素,动作精准,唐军刚刚稳定下来的形势陡变。

唐军乱了,叛军想组织反扑时,他们发现,自己阵营的后方乱了起来。

在叛军全力攻击唐军的时刻,李嗣业率领前军以及回纥骑兵已经悄悄迂回到叛军大营后方,从后面向叛军发动了袭击。

唐军士气大振,李嗣业率领陌刀军当先开路,回纥骑兵在两翼突击,叛军大阵动摇。

郭子仪抓住战机,命令全军反击,唐军将士山呼海啸,有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到了夜晚,唐军挑灯夜战,叛军终于力不能支,士气崩溃,绝望的逃散。

这次战斗,唐军斩首6万余级,几乎全歼占据关中的叛军,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大捷。

长安城已经近在咫尺,唐军大兵压境,长安城瑟瑟发抖。

担任骑兵将领的仆固怀恩敏锐的发现了战机,主动找到广平王李俶请战,激愤的说道:“叛军主力毁于一旦,残兵无力守城必将趁夜逃跑,请大帅允许我率领二百骑兵追击,一定能抓到安守忠和李归仁。”

安守忠和李归仁都是安禄山麾下的猛将,在叛军中拥有广泛的号召力,只要抓住他们,叛军将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然而,再好的建议也得有人听,讲给一个笨蛋是一点用都有没有。李俶就不认为这个建议有道理,于是回应道:“将军苦战半天也累了,先休息吧,等明天再追吧!”

仆固怀恩坚持道:“李归仁、安守忠都是叛军中的猛将,此次大战,本来已经快赢了,结果被我军击溃,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良机,如何能让其逃之夭夭!一旦让他们逃跑,必将重新振作,到那时悔之晚矣。战斗只争朝夕,为什么要等到明天!”

固怀恩说得有理有据,可惜李俶听不进去。

仆固怀恩深深的为这个决定叹息,因此,坚持自己的意见,一夜之中,仆固怀恩反复请求多次,结果都是一样,广平王就是不听。

第二天一早,广平王终于同意骑兵拦截叛军,但已经晚了,叛将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田乾真等人弃城而逃,已经到了潼关,唐军再也追不上了。

从这一点看,广平王李俶和他的父亲一样,志大才疏,烂泥扶不上墙,有了这样的领导,这是人民的悲哀。可惜的是,封建体制家族遗传,人民没有办法选择更好的领袖。

唐军得到战报,广平王李俶立即下令入城。京师长安沦陷15个月后终于收复了,这是进入战略决战以来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

进城之前,回纥叶护要求广平王李俶兑现承诺,允许回纥骑兵抢劫。

这一次,李俶终于有了准主意,代宗劝阻叶护:“现在刚刚收复长安,如果离开抢劫,那么,洛阳的百姓就会和敌人一条心,收复洛阳就会牺牲很多将士。请允许我到了洛阳再履行约定。”

回纥叶护是一个懂道理的人,认为广平王李俶说的有道理,马上回答道:“愿意为殿下取洛阳!”

回纥叶护言出必行,没有进入长安,率军与仆固怀恩由城南绕行,到浐水以东安营扎寨。

如此一来,长安百姓躲过一劫,洛阳百姓被出卖了!

叛军实力消耗殆尽,已经无法阻挡唐军的反击。安守忠、李归仁放弃长安,率领残部向东撤离,逃出了潼关。

唐军收服帝都,顿时士气高涨,一直打到了黄河流域。

对于苦战中的唐朝军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意味着叛军由盛转衰,彻底覆亡已经不可避免。

公元七五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李俶率军进入长安,此时距离他的祖父李隆基选出长安已经过去了15个月。

当身为元帅的广平王李俶率军进入长安时,城内的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他们呜咽着、欢呼着,为从此结束朝不保夕的动荡生活而庆幸,为摆脱叛军野蛮铁蹄的蹂躏而欢庆。

长安城的百姓也许并不知道,一场无厘头的灭难在不察觉中与他们擦肩而过,这一切还得感谢“仁慈”的广平王李俶。(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