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三百二十一节 叛军内讧

第三百二十一节 叛军内讧(1 / 2)

? 安庆绪杀了安禄山,随即称帝,似乎实现了平稳接班。[燃^文^书库][www].[774][buy].[com]但是,这只是一个虚假的现象,因为他登上帝位的手段过于肮脏,很多安禄山的旧将都不服气,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史思明。

对于新皇帝登基,史思明没有按照惯例上表庆贺,因为他很瞧不起安庆绪的为人。不仅如此,史思明公开站在安庆绪的对面,高调招降纳叛,只要是对安庆绪不满的,他一概给与庇护。

古人是非常重视孝道的,有一句话很说明问题,“父叫子亡子不的不亡”,这句话是没有前提的,也就是说,不管老爹说的对错,儿子都要承受。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将领们鄙视安庆绪的为人,很多将领都逃了,要么投降唐军,要么依附史思明。

洛阳失守以后,叛将李归仁指挥的精锐的拽落河、突厥同罗部落军队、6州契丹胡人军队总计3万人,没有跟随安庆绪前往邺郡相州,而是一溜烟跑回了范阳。

—路上,这些败兵贯彻“贼不走空”的精神,沿路抢劫,抢他们看得到拿得住的一切,很快就满载而归,心满意足地进入范阳境内。

这些人以为,只要进入了范阳,有辽阔的大漠和东北大平原作依托,大唐朝廷鞭长莫及,他们就安全了。然而,他们想偏了,忘了范阳现在是史思明的地盘。

对于这些没娘的孩子,史思明早有准备,为了自己的实力,一定要招降这些败兵。当然,史思明不会去做思想工作,而是派出了大军“迎接”。

面对史思明的大军,精锐的拽落河和六州契丹胡人部队选择了投降,唯独原来阿布思统领的同罗部落军队不同意投降。

史思明早就作了两手准备,一手握着胡萝卜,一手握着大棒,既然同罗部落军队给脸不要脸。那么,就是大棒伺候。

同罗部落的军队没有料到史思明这么狠,一击之下溃不成军,多数人战死,只有少数人逃回了老家。但是,他们捡了一条命,抢劫得来的财产都没了。

史思明招降纳叛。军队的实力迅速扩大。

回过头来继续安庆绪的故事,将领们逃得四面八方。就是不到洛阳,因此,弄得安庆绪很没面子。

对于叛逃到唐朝的将领,安庆绪没有办法,毕竟是敌对阵营。对于史思明,他的气可就大了,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家人,背后捅刀子太狠。这么做太过分了。

安庆绪生气的结果很简单,就是要找机会干掉史思明。但是,他没有找到机会。

与此同时,唐军却在快速推进,迅速扫荡着叛军的残余势力。安庆绪无可奈何,率残兵前往邺郡的相州(今河南安阳)。

安庆绪在相州站稳了脚步之后,马上发出诏令。四处征兵,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叛将先后投奔,他又得到大约6万的叛军。只有史思明既不派兵,也不派使者慰问。

安庆绪新仇旧恨一起算,于是派了忠诚的宰相阿史那承庆、亲王安守忠、大将李立节3人,带了5千骑兵赶到范阳。以征兵为名,实则欲察看情况,准备偷袭。

史思明是白了毛的老狐狸,听说几人同时前来,而且带着这么多的打手,马上明白了这是阴谋。

史思明心里冷笑,在老子的地盘算计老子。这不是找死么!

史思明在城内埋伏了一支精兵,然后率领数万大军出城,亲自迎接使者。

史思明在城外见到使者后,立即下马行礼,握手叙旧,十分的殷勤,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史思明的大军环饲左右,阿史那承庆等人根本不敢下手,只好故作亲热的打着哈哈。

史思明盛情邀请使者进城,阿史那承庆等人无法推脱,随其进了范阳城。

史思明将阿史那承庆等人迎进了大堂,这里早就准备了酒宴。

在音乐的伴奏下,盛大的宴会开始了。

有了胡娘肚皮舞的热度,阿史那承庆等人很快就喝高了。等到酒喝得差不多了,史思明狠狠地摔碎了手中的玉杯。

随着玉杯的清脆炸响,伏兵一涌而出,掷出一只酒杯,将喝得高了的阿史那承庆3个倒霉蛋捆成了大闸蟹。

随后,史思明派兵出城,将安庆绪的骑兵缴械,给了些钱财遣散了。

史思明公开和安庆绪翻脸,害怕安庆绪跟他拼命,这就需要有另一个大树为他遮风挡雨,能给他希望的,唯有大唐朝廷。

史思明向大唐朝廷奉上归降书,痛哭流涕的检讨,希望朝廷不计前嫌,允许他回到人民的一边。只要朝廷给予改邪归正的机会,自己愿意率领管辖范围内的13个郡以及13万兵力向朝廷投降。

史思明是够分量的大人物,这样的人很容易找到买主。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