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三国鬼才郭嘉 > 第七章 官军必胜?

第七章 官军必胜?(1 / 2)

?

听了崔栋的模模糊糊的回答,程立心下不由暗自感叹,如此人物又怎么能当得起一地太守?

话虽如此,但程立却也不能直接说出来....罢了,罢了,纵是不晓得敌军虚实,但黄巾贼多是喜好烧杀掠抢的贼子,想必当也是出不得什么厉害的人物,倒也是不必过于在意。

眼看着对面的黄巾军逐渐逼于城下,程立摸了摸下颚的硬须,低声对着崔栋言道:“崔太守,依老夫观之,此番黄巾贼前来阳翟县声势虽大,但却少有强弓硬弩,攻城利器更是虚谈,您看他们鼓噪声势,其意无非就是想乱我城内军心民心,使我城中军民自乱,太守当作速准备。”

崔栋闻言,脸色登时变得煞白,转头对着程立低声言道:“既如此,吾等又当如何应对?还望仲德教我。”

程立不慌不忙的摆了摆手言道:“太守勿急,只需令弓箭手在城上日日列阵齐射,步卒兵马则日日在城中操练,每日辰巳之时擂鼓训兵,壮以军威,则军心可固!然后贴出告示,言黄巾贼子皆乌合之众,不足以惧,让百姓安心度日,以安民心;军心民心皆稳,则黄巾贼子无隙可乘,只能日日在城下空费钱粮,且士气必然日渐衰退,即时,待朝廷屯骑校尉鲍鸿军到,太守便可指挥城内兵马冲杀出去,与鲍校尉内外夹击,则黄巾贼子一日可破。”

程立的话恍如一针强心剂深深的扎进了崔栋的心中,但见这位软弱的太守匆匆转过身去,对着身后的校尉言道:“汝等没有听清程先生的话么!还不作速前去去照办!”......

~~~~~~~~~

颍川书院。

东城的喊杀与震天的擂鼓之声已是依稀传至到了书院之内,书院坐落于城池西边,与城东之地相隔一县之遥,尚能闻切,足见此时两军的交战情况已是如雷轰鸣,声势若以震天彻底而形容,亦不为过。

众学子一个个满面煞白,坐立不安,手中的书卷或是早已放下,或是握在手中攥的特紧,尽显心中之不安,独独有依稀几人不曾露出忌惮之色,依旧是专心读书。

其一便是荀彧,其二乃是其弟荀谌,其三乃是荀彧之侄荀攸,不过虽然名义上为其侄儿,但细细看来,荀攸却还要比荀彧大上几岁。

另有一人,面色不佳,看书时也是屡屡咳嗽,身体精瘦精瘦的,仿佛风一吹,便能将他刮跑,其人乃是颍川书院有名之才子,名为戏志才。

总体来说,书院的人中,能够做到依旧专心攻读的目前也就是这几个了。

马夫子坐在书堂正中,摸着白花花的胡须仔细的打量着下方中各个学生的反应,眼见荀彧,荀攸,荀谌,戏志才几人处变不惊,依旧是专心攻读,马夫子心中不由的老怀大慰,暗道:如此危难时机,书院当中能有四人如此表现,已是不少,他老人家当真也可以说是一代名师了,毕竟能人不是随手就可以到处去抓的......要做大事,这胆必须就是首要之关键.....看来荀彧等四人,已是充足的具备了这个条件!

“呼~~~”

什么声音?远方依稀传来的乱战与喊杀之声,还有堂内依稀的躁动不安之绪,这其中却隐隐的还伴随着一股不切时宜的....

呼噜,的的确确的呼噜之声!

顺着声音的来源望去,只见郭嘉双臂前伸,双脚外劈,四仰八叉的卧在书案之上,晶莹剔透的口水已是流了整整一桌子,显然早已是去和周公喝酒去了,而且,从这状态来看,应该还不是单喝了一壶两壶了吧。

倒不是郭嘉的胸襟有多宽广,不惧生死之事,相反的,这个已经被花盆砸死过一次的倒霉货内心的深处远比任何人都要惜命,今日晨间的跑路计划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结果很可惜的被荀彧给阻止了。

眼看着黄巾已经杀奔阳翟,郭嘉再想跑路那基本就是不可能了,不过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与其唉声叹气的上火,倒不如好好的睡觉补充补充体力,黄巾万一杀到颍川书院之后,他也好能跑的快点,再说爷们身体本来就差,睡一觉也属正常。

眼见着呼噜一声高过一声的郭嘉,荀彧等人一个个皆是在心中暗暗点头,佩服不已,值此时机依旧能酣睡如从者.....郭奉孝真非常人是也!

马夫子的脸色也是或喜或怒的阴霾不定,喜的是,当此大祸之时,郭嘉表现的确实超乎他的想象,竟然有天地惊变而不变色的广大胸怀。

怒的是....这里好歹也是书堂,老夫还未死呢!你郭奉孝未免太不将老夫看在眼里了吧!!

颤颤巍巍的走到了郭嘉的书案旁边,马夫子重重的咳嗽了一声,低沉着嗓音言道:“郭奉孝!”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