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汉风1276 > 487章 归化

487章 归化(1 / 2)

?

开封城头的羊毛大纛黯然降下,灿烂的金底苍龙旗迎着晚霞冉冉升起,北元兵力困守塞北、京畿各大营,中原腹心空虚,河南江北行中书省驻节之地被大汉轻取。

开封既下,襄樊、南阳、洛阳等地元军和北元的联系被切断,惶惶不可终日。抵抗?连勇悍绝伦的蒙古精兵,智谋无双的伯颜、张弘范、张珪,都倒在了汉军的脚下,试问普天之下,尚有谁堪与争锋?

北元“以蒙古精兵拱卫京畿,探马赤军分驻河洛关陕,新附军杂处江南各地”,中原地区以西域色目和女真、契丹、党项各族士兵组成的探马赤军,完全没有死战到底的觉悟,汉军兵临城下,各地元军就纷纷开城投降,大小州县传檄而定。

楚风和陈淑桢漫步开封城中,蒙元兵力匮乏,攻克开封的战斗并不激烈,市井街巷都没有遭到破坏,得益于汉军官兵的消费、南方商家的到来,街道上熙熙攘攘,比北元治下繁荣昌盛得多。

不过让楚风最高兴的,还是城中居民没有在战争中受到任何伤害。张珪悬于百丈青天、在十万人瞩目下明正典刑,三十万元军头颅砌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大京观,这极大的震慑了华夏的敌人,再残暴的恶魔,也得掂量掂量大汉帝国复仇的决心,显然开封守军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他们受到的惩罚仅仅是三年苦役,而不是成为京观的建筑材料。

陈淑桢,这位美丽的女将军今天一身素纱夹衣,分外妖娆,头戴一朵嫩黄的小花,就和开封城中春日踏青的仕女们别无二致,浑然看不出金山寺妙高台观战的元帅风范、百丈高空热气球上刺击海东青的绝世神功。

她笑指御街两旁的柳树:“黄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十月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可惜要到秋后才开。不过现在汴河两岸垂柳依依,正应了白乐天诗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嗯,隋炀帝种了这许多柳树,不过俗话说十年树木,也不知在他的有生之年,可曾有幸目睹千里柳林的胜景?”

楚风话中带着点揶揄,隋炀帝穷奢极欲,外使来朝之时,他令官吏将国都树木缠上锦缎以夸示国力,然而外使一句“吾观中华尚有衣不蔽体之穷汉,何以绸缎裹树,而不衣之?”就使隋炀帝哑口无言。

陈淑桢闻言莞尔,“偏生你有许多指摘,隋炀帝便有千般不是,这沿岸的柳树,也算得中原一景,还有他开挖的大运河让你运兵运粮,也不曾收过你的过河费。”

陈淑桢的话有所指。

中原底定,商家纷至沓来,闽广两浙沿海——长江——京杭大运河——黄河成为新兴的黄金水道,无论南洋的香料、大汉的工业品还是江南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都从这条黄金水道运到开封,然后北上山陕、西去洛阳长安,甚至被碧眼鹄目的胡商们,贩运到漫漫黄沙覆盖之下遥远的西域。

汉国大小商人都从这条黄金水道运送货物,陈淑桢的族叔陈子龙也把闽广一带的食盐、布匹、茶叶运往开封,结果在京杭大运河被拦了下来,要征收过河费。

按照大汉税法,商人只交百分之十的商税便可通行全国,不再设关卡征税,官吏要收过河费,陈子龙自然不服,两边争吵起来。陈子龙是当年驻守汀州的老将,脾气老而弥坚,那运河管事则是郭守敬门下紫金山弟子,性格执拗,两边一言不和还动了手,最后把官司一直闹到御前。

毫无疑问,就在昨天于开封城原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府衙召开的大汉帝国临时朝会上,大多数朝臣站到了陈子龙一边:军方出于对这位退役功勋老将的尊重,和他被北元归汉年轻官员“欺负”的同情,匠户系代表新兴大商人利益,自然要替商家说话,就连儒门官员也认为朝廷不宜“与民争利”,既然国库充盈,就不要加重税赋。

“与民争利?”楚风笑了,算不上熟读历史,他也知道这句话在后世,大明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那些代表江南巨商利益的官员,是多么冠冕堂皇的把这句抬出来。

结果也显而易见,可爱的崇祯皇帝决心不在商业上与民争利,于是江南富得流油的丝商、盐商承担的税赋极轻,而陕西农民却要缴纳产出的数倍、连政府基层都财政困窘不得不裁汰人员!当然,李自成和张献忠们用行动表达了抗议……

庞大帝国的灭亡,总是从财政制度开始,当贾似道的会子、交钞急剧贬值,打算法成为一纸空文,当元顺帝无法保证货币信用、无力支付治理黄河的民工工资,当明王朝的皇帝穷得当掉铜器,当满清政府把海关税作为战争赔款的抵押,王朝的丧钟就已经鸣响。

楚风笑着问朝臣们:“谁,还记得我大汉帝国征收税赋的道理?”

千百年来,缴纳皇粮国税似乎是百姓天职,从来没有人问一句为什么,可大汉皇帝给了臣民们一个相当超前、却从尧舜禹时代就已客观存在的答案:购买公共服务。

“整备军队以御外侮,兴办教育以启民智,雇佣警察以备治安,修桥铺路造福乡梓,养赡官吏维持政府”,这是大汉帝国各政法学院对税收何所用的标准答案,官员们耳熟能详。

“对啊,既然税收是为了购买公共服务,就必须公平,试问商人在闽广出售货物,和在开封出售货物的利润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一样,若利润相同,何必辛辛苦苦转运万里?

“商人将本求利,自然理所当然,可诸位知道京杭大运河每年都需要整修、疏浚,所费何来?”

文天祥不假思索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自然是运河两岸百姓服徭役。”

楚风将手一拍,笑道:“是了。商人通过大运河运货,赚得盆满钵满,两岸穷苦百姓捞不到什么好处,却还要替商人承担运河维护的人力物力,天底下有这样道理吗?何不令富商出钱,而使小民得以休养生息?”

断断没有!文天祥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他出身富贵却深知民间疾苦,不管怎么说,绝对没有让穷苦百姓贴补富商这样的道理。

然而加税就是与民争利,怎么皇帝这次的道理,倒是这么理直气壮呢?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喃喃念道:“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皇上行的是天道,天道啊!”

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竟有些欣喜若狂。

陆猛平生只看兵书,什么不足有余的听不大懂,此时见满朝大臣尽皆喜形于色,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扯着侯德富问:“文部长说的什么,大家高兴成这样?”

“此是黄老之学,老子写在道德经里面的。”侯德富细细给他解释:“譬如富商做生意,就是行的人之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本钱大、实力雄厚就能吞并小商家,越发财雄势大,小商家竞争中落了下风,要么赚不到大钱,要么干脆倒闭,这就是损不足的小商而奉有余的巨室;皇上却要行天之道,让有余的富商,将所得拿一部分出来,贴补给不足的小民……”

陆猛恍然大悟,“哦,这样一来,固然富商能顿顿山珍海味,小民也能喝点汤,不至于饿肚子。呵呵,常听儒生们说什么天下大同,大约这就是罢。”

楚风想了想,已悚然而惊,只道后世才有抑制贫富差距的说法,却不料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把人类社会自然产生贫富分化归为人之道,而朝廷天子应该实行削富以补贫的政策归为天之道!

“对,天之道,今后不加商税,但京杭大运河,还有新建设的码头、官道,要向经过的商户征收部分税赋,”楚风还有一句话没说,藏在肚子里:“将来,也许有一天,我们不但不收农税,还要用工商税补贴农业呢!”

最新小说: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