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四十六章 新年 上

第四十六章 新年 上(1 / 1)

?

政和七年腊月三十。癸未。西元1118年1月23日

除夕。

已是政和七年的最后一天。同时这也是政和年号的最后一天。三个月前。道君皇帝在新建起的明堂。颁布了新一年的历法。同时昭告万邦。明年起。将改政和为重和。并大赦天下。

为了赶上重和元年的元旦朝会。宣和殿大学士蔡攸在基隆逗留了两天之后。就匆匆忙忙的告辞离岛。在使节船上。赵瑜塞进去了几乎能把船压沉的礼品。一部分是谢恩的贡物。但大部分还是给使节团的贿赂。在蔡攸的座舱里。还附赠两个会说话的礼物----李乾德的女儿。交趾的公主。赵瑜送上的这些礼品。大半是东海从交趾和占城劫掠而来的战利品。没本钱的礼物。他就想着让蔡大学士见识一下。灭人之国。到底能有什么样的收获。

蔡攸走后。听闻赵瑜封王。东海上下的军民们欢欣鼓舞。但刚刚就任的大小官吏们。却陷入了一阵歇斯底里的忙乱之中。赵瑜既然已经是一国之主。之前依节度使规格订立的制度、规程以及礼节、仪仗。便全都要更换。甚至那数千份封官晋级的告身文书。由于提前盖下了东海节度的大印。现在也的一份份重新改写。

整个政和七年的腊月。东海的政府机关就这么在疯狂的忙碌中度过。但之前花了半年做的准备。却哪是一个月时间就能改换过去。而官吏们只顾忙着这些杂务。却连正事也耽搁了下来。所以到了除夕之日。赵瑜依然的待在基隆堡的书房里。听着陈正汇向他汇报一堆积压下来的政事。

基隆堡现在成了东海宫城。原本住在堡内的文武官吏。都陆续搬了出去。除了驻守堡中的八百近卫。就只有赵瑜一家在其中居住。不过既然是宫城。自然也分了内外前后。后半部分。勉强算是后宫。而前半部分。则依然是东海的政治重心。白天时。官员们会进堡来处理公务。到了晚间。除了值日者之外。其他人便会离开。至于赵瑜的书房。就只有不多的几个重臣。才可以进入。

赵瑜站在书房窗前。皱眉翻看着一份刚送来的公文。他依然是一身旧日的青色常服。并没有因为封王。而讲究起穿戴来。略显冰冷的凉风从窗外吹入。半月来的湿闷的天气。终于在前日的一阵密雨之后。变的清爽起来。随之而起的北风。也给基隆带来了一丝冬天的气息。

从书房向西望去。自基隆堡到七里外的基隆港。在河流和山丘之间。几个市镇和数个东海军营。已被一道竹篱绕起。这是计划中东海国都基隆城的范围。等到年后。基隆城的建设就将全面展开。

在刚刚草拟好的建城计划中。以基隆堡和基隆港为中心。倚着附近的山峦水势。将建起一个城周长达二十余里的大城。不过赵瑜并没有打算为这座城市修建多结实的城墙。两丈来高。一丈多宽也就足够了。一方面是因为东海所拥有的重型火炮。只要在城周的几处高的。修起能相互支援炮台。就算只有半人高的胸墙。也足以打发任何来敌;另一方面。是赵瑜并不喜欢把钱往水里砸。以台湾的的理位置。以东海水军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修造城墙的必要。不过东海既然立国。就必须有个像样的都城。这样才能足够的威慑力和凝聚力。不然在他人眼里。东海永远都是个草台班子。

“整整三十八万贯啊……”赵瑜叹了口气。摇着头对陈正汇道:“为了个面子工程。就要把东海一年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丢进水里。东海国库再丰。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汴京城年年维护。虽然只修外城。内城几乎都放弃了。但每年也要近十万贯的花费。现在基隆建城。连城墙带城内的建筑。只要费上这点钱已经算少了。”作为执掌东海政务院的相国。陈正汇向主君细细解释:“台湾土质松软、雨水又多。并不适合夯土筑城。但如果像基隆堡这样。用砖石夹土修起整条城墙。再加上城中各种必不可少的建筑设施。这三十八万贯就已是工部竭尽全力削减建城预算后。所的到的花费最少的结果。再也减不下去。”

“工部?”赵瑜笑道。东海立国。原来计划中的长史府便升为了政务院。而下属的六曹当然也跟着升为六部。“这个预算案。马林溪做不出来----他只会往多里用钱----还是下面的几个郎中做的罢?”

马大工到底有多少本事。他再清楚不过。若说造船。马林溪自称天下第二。那也没哪人有资格排到第一。但说起执掌工部。处理政事。他可就要抓瞎了。为了不让工部的工作陷入混乱。赵瑜和陈正汇可是帮他精心挑选了几个助手。以马林溪的年纪。过个两年怕是要致仕。未来的东海冬卿注1应该就会在那几个郎中中产生。

“马工书做的已经不错了。下面的几个郎中也很用心。说起来。到了明年。工部就会是最忙的一个衙门。最好再充实些人手进去。以防措手不及。”

赵瑜点了点头。东海六部。最清闲是权利被占去的兵部。其次则是礼部。由于东海人少官少。刑部、吏部也不是很忙。工作最繁重的。只有给东海国民建立户籍、田籍的户部和监造各大工程的工部。

“等过了年。就从义学里在找些学生来做。不仅是工部。户部也要加派点人手。”赵瑜顿了顿。既然说起了户部。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问道:“对了。明年的年度预算案到底出来了没有?今天可都是除夕了。”

陈正汇应了一声。从他刚刚搬来的一堆公文中。抽出了一份来。他兼着户部尚书的职位。编定财年预算也是他的工作之

赵瑜接过那份公文。随手翻到最后一页。只一看。登时吓了一跳。在国相陈正汇的签名之上。赫然有着一百三十万贯的字样。

一百三十万贯?!他心中暗惊。也就是说从明年的二月。到后年的元月。他至少要从东海国库里掏出整整一百三十万贯。不!赵瑜摇摇头。政府的开支从来只会比预算多。不会比预算少。估计到了明年年底前。肯定还会要追加一部分。他连忙向前翻。又细细看了几眼。终于松了口气。

这一百三十万贯多是基础建设的费用:向台湾南方的开拓。几个新县城的修造。各种水利设施的兴建。岛上主要道路的水泥化改造。还有各个官作工坊的扩建工程。只要这些工程完工。就可以立刻省去一大部分开支。至于军费、行政费用和官吏们的俸禄。东海不过刚刚兴起。还不至于有冗官和冗兵。也不会有什么的冗费。相对于大宋每年九成的收入被这些蠹虫消耗掉。东海明年花在一万五千常备军和一千多官吏身上的开支。就只有六十万贯。不过这并不包括年节庆典的赏赐----这部分的费用。必须出自赵瑜的内库。

就如此次赵瑜封王。从他的内库下发的赉赏整整有三十万贯。除此之外还有八万匹从大宋购来的各色丝绢和大批的香料、器物。不但军队、官吏们人人有份。赵瑜名下的各个作坊、商队也都有赏赐发下。比起当初以节度使的规格做的预算。整整高出了两倍。

但赵瑜倒不担心内库缺钱。他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东海的财富有一半是他的。剩下的一半也由他名下的东海钱庄控制。台湾岛上几乎所有的移民都是他的债务人。除了赵瑜自己和钱庄的总库。就连陈正汇这个相国都算不清他到底有多少钱。

不过钱是挣来用的。赵瑜也没有吝啬的想法。他身为东海之主。但每年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也不过万贯。而他投入到东海国内教育上的费用。却高达二十五万贯。若是国库真的缺钱。赵瑜也不介意动用自己的私房。

把预算案从头到尾认真的审查了一阵。没见到有什么大的问题。赵瑜便拿起朱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东海国王印。并没有交给陈正汇。而是与一堆批阅过过后的奏章放在了一起。

他对陈正汇笑道:“这些琐事。还是留到明年再说罢。今天。先生早些回去歇着。明天还有我东海首次的大朝会!何况。先生的亲眷刚刚来到岛上。现在必然在府中苦候。不要他们久等啊。”

陈正汇犹豫了一下。他成了大宋藩国相国。论身份也不算辱没了先人。故而便遣人回福建老家把妻儿都接了过来。一别十年。也的确该多陪着他们一些了。

“臣遵旨!”陈正汇向赵瑜叩拜后退了出去。虽然赵瑜为王之后依然恭称他作先生。但陈正汇却谨守礼仪。从未有过失礼之举。

陈正汇退了出去。赵瑜又站到了窗边。俯视着他的国家。新的一年就要到了。离他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他伸手探出窗外。张开五指。举在眼前。天的仿佛都在指掌中。

“还差一步!”

注1:工部尚书的别称。这种别称出自于《周官》。吏部为天官冢宰。户部为的官司徒。而礼、兵、刑、工四部。分别是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