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六十四章 等待 下

第六十四章 等待 下(1 / 2)

?

宋宣和三年四月十八,壬午。。【西元1121年56】

基隆。

“童贯要回京了。”

东海安排在大宋境内中的密谍系统效率甚高,虽然基隆远在杭州南面两千里之外,但京中的消息只比童贯慢了半月,就传到了赵瑜手中。当了解到王、梁师成即将出掌复置的应奉局后,他很快就得出了与童贯相同的结论。

“童贯必须要回去了!”赵瑜重复强调着,“所谓三人成虎,从来没有政敌进谗于内,而大将能安坐于外的道理。若是他再留在江南,莫说日后统军北伐,说不定就连自保都难。”

“会不会迟了点?”赵文有些担心,“王、梁师成已经撕破了脸,不可能不防着童贯回京翻盘。何况他还下了伪诏,这是做臣子的大忌啊!”

赵文自度,就算是以他在赵瑜面前的亲贵程度,如果他假作伪诏,赵瑜也绝不可能把他轻轻放过,何况童太师可没有跟道君皇帝一起玩到大,同患难二十年的情分在。

“没关系的,童贯是宦官,没有功高震主的忌讳,私下罪己诏也是为国无暇惜身,道君皇帝不会怀疑他有什么私心,最多也只是心中不爽罢了。只要他能及时回去面圣,以他在军中的威望和往年的功绩,保住自己并不难。最怕的就是他被直接贬到外州安置,不得进京,那就完了。

赵瑜虽是这么说,但他心里也免不了有些打鼓,他的底气来自于记忆中的历史,但是现在天下大势虽然依然按照他记忆中的流程发展,但细节却变动得太大,今次童贯吃回瘪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赵的性格,这些年来赵瑜已经了解得**不离十。对于身边亲信,道君皇帝还是很顾念旧情的。何况童贯在宫中自有势力,也有反击的力量,凭王、梁师成父子二人想一手遮天,根本做不到。而且这几年,王、梁二人势大,连蔡京也给逼得致仕,他们得罪的人并不少,以童贯的政治头脑,不会找不到办法对付他们。

“童贯自保也许没问题。但北伐怎么办?”赵文皱眉问道。“童贯死活没人会在乎。怕就怕北伐被耽搁。”

“王和他地恩府先生【注1】既然动了手。。就不会放过童贯最在意地北伐之事【注2】。不过你也知道地。当年王因何执中而进。得志后为投靠蔡京又以二十大罪弹劾何执中。再后来与蔡京不合。倒向了蔡京政敌郑居中。现在又拜在郑居中死敌梁师成门下……”赵瑜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他对于王这棵政治墙头草实在佩服得紧。每转换一次门庭就能升一次官。这棵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地:“金眼王相公这种就是纯粹地小人。哪边势力大。他就倒向哪一边。毫无节操可言。他早前还是支持北伐。现在他这一系与童贯闹矛盾。所以才开始反对。不过一旦童贯回京。做出点利益交换。他肯定又会改弦更张……根本不必担心啊!”

赵文从赵瑜桌案上地公文堆中找出一张纸。那是童贯发来要求引渡方腊之子方等明教余孽地公函:“即是如此。那这东西是不是可以丢到一边了。”

赵瑜瞥了两眼。扯过来揉成一团。当真丢到一边:“只要道君皇帝不介意。我也可以把这件事忘掉。”

“难道二郎你打算要把他们送回给童贯?!”

“怎么可能?!要是那么做了。我地脸面还要不要?既然投了我东海。即是我赵瑜治下子民。犯了法。我自当惩处。却没有把他们交给外人地道理!”

“所以就把他们全都流放麻逸?”放心下来,赵文开起玩笑。

“没有全部啊……不还有个吕将嘛!”赵瑜摇头笑道。他事前并没有料到,就算经历了如此凄惨的毁灭性打击,他们的信仰基础仍未崩溃,一百多人中却仍然只有一人愿意放弃崇拜摩尼。这种意志坚定的危险分子留在台湾并不合适,窜之四荒是比较恰当的惩罚,让他们去土著那里传教好了。

“那童贯那里怎么办?”

“明面回童贯说绝无此事,私下里派密使传个口信,把我的难处说一说。打了这么些年交道,我也帮了他不少忙,让他担待一些,应该不成问题。没有我,杭州和福建都要完蛋,童贯不会不知!”

“当是如此!”赵文并不觉得童贯会体谅人,不过以东海的实力也不须惧怕童贯,乃至他背后的道君皇帝。日后要北伐,童贯还有许多地方要借重东海,赵瑜的面子他是驳不起的。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边的月亮 归藏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