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重生之熙宁大帝 > 第二十四章:新都上海

第二十四章:新都上海(2 / 2)

不多时,赵兴便领着龙卫军进驻了新都的皇城。新都皇城的布局与汴京差不多,少了华丽气派,却建的雄伟大气。

新都,崇政殿。

“皇上,这是新都的布局图样,请皇上御览。”蔡京令人抬上了一张已经装裱好的新都地图。

“蔡卿家辛苦了,你的功劳,朕会记在心里的。你给朕讲讲吧!”赵兴的眼睛却是早在地图上扫视了。

“是,陛下。新都分为两部分,分立黄浦江东西两岸。东城是工坊商贸之城,所有的作坊都是建在了东城。分为六环。中心三环都是商人的店铺,外三环,东边是作坊,西边是工人住宅。东北角大部分是货仓,外接黄浦港,是商品集散地。”

蔡京拿着一根木棍为赵兴详细地讲解着。

“作坊有多少家?”

“一千六百多家。分为官营、私营,按陛下的旨意,官营的作坊都是兵器生产作坊,有火药生产作坊、火箭生产作坊、炮车生产作坊、青龙刀生产作坊、甲胄生产作坊、弓弩生产作坊等十六家,还有李大人的白琉璃生产作坊。东城务工百姓有六十多万人。”

“嗯,不错,安排得挺好。”

“西城是主城,布局和汴京差不多。中央是皇城。内城全部规划为四大学府用地,各占一角。东北角是文明学府,西北角是天工学府,西南角是卫国学府,东南角是济世学府。除了四大学府之外,各级大学、中学、小学、蒙学也分布在内城四大学府周围。内城成了读书人的地方,约四十万人。”

“这么多人?朕安排的教员不是都走了吗?怎么办起来的?”

“陛下,那帮见风使舵、不识皇恩的人能当什么教习呀!他们走了正好。陛下为了筹办学府,不是运来了八千万贯钱财吗?微臣便用这些钱财重新招揽了一批教员,按陛下的分类的学科,进行选拨,已经有十万名没有功名的书生顶了上去,四大学府反而运行得更好,不像那帮走了的人一般出工不出力,还拿着陛下给的高额俸禄。现在这批教员,能力不仅胜过他们,而且兢兢业业,支付的俸禄还少了九成。陛下运来的钱足以养这四十万学员十年了,还可以把钱投给学府研究院,重新筹备陛下的变法以及交待的工艺研究。”

“新的内阁成立了?”

“四大学府师生已经推选了九位内阁成员,分别是微臣、李佩雄、汤崎山、王真、李商海、张振光、熊志刚、吴青海、杨志学。至于内阁辅臣还得陛下亲任。”

“你、李佩雄、汤崎山,朕是知道的,其它人原来都是做什么的?”

“都是海商,但都有一技之长,他们献的祖传工艺可不少,按陛下的旨意,是可以进入四大学府的。他们在筹建四大学府时出了大力气,很多物资都是他们提供的。出钱出力,还有一定的学识,在四大学府声望很高。”

“嗯,你做得很好,想必你也知道,以后朕能管得到的地方恐怕就是新都的一府六县了。汴京那边,朕不想兄弟相残,这大宋江山已经不是朕的了。你能不走,朕很欣慰,以后你就做内阁首辅吧!李佩雄做次辅,另外一个,汤崎山不合适。朕身边的肖老虎,肖一远原来也是个书生,颇有才华,就让他做次辅。内阁改九人为十人。”

“谢陛下隆恩。微臣誓死追随陛下。”

“好了,起来吧!再讲讲别的。”

“外城的东北是富商大贾的住宅,西南是联防军驻地,现在有五千联防军。其他地方是普通百姓的住宅。人口有一百二十万人。整个新都城内常住人口是两百三十多万人。其余六县人口是两百四十多万人,原住民只有十几万人,其它多是周边州府迁移过来的百姓,还有逃难的流民。周边迁移过来的百姓都已经开辟了荒地,安排了田产。陛下派来的十五万禁军改编的屯田军驻守在金山县,在那修堤屯田。流民有一百二十多万人,没有田地,微臣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工地,给商人修建房屋。还与商人合力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的海洋捕捞船队,驻扎在上海府沿海以及周边。如果等上海府大部分房屋道路修建完毕,这一百二十万流民恐怕是不好安置了。上海府贮备的粮食也无法供应,周边各县供应的粮食只能供应五十万城内常住民,九成的粮食供给来自其它各州府,通过长江水运过来。”

“现在国库有多少钱?”

“上海府没有税收,财政收入都是来自于出租地皮和店面,一年的收入只有五百万贯。全部都投入到新都的建设上去了,陛下运来的八千万贯也用了一部分,现在国库只有六千万贯。供养学府每年约要花八百万贯,官吏俸禄要五十万贯,士兵二十万贯,屯田兵、务工兵要一千二百万贯。”

“嗯,蔡卿家,朕是听糊涂了,你就说现在上海府要解决什么问题吧?”

“陛下,人口过多,是上海府最大的问题,必须要在一年内逐渐转移至少一百五十万人口。不然,上海府没有那么职位安排这么多人。还有,上海府必须是都城才能聚集这么多人,最大的港口城市泉州也不过三十万人。现在大宋其它地方都不在陛下治下,工业作坊的原料来源怕是难于得到及时供应,这样的话,上海府很快就会衰退。”

“嗯,蔡卿家是内阁首辅,上海府虽小,却有四百多万人,具体运作就交给内阁了。包括内阁官制法在内的各项新法,要尽快推行。人口转移的问题,朕会想办法的。原料问题,想必汴京不会阻扰,只要有利润,商人会想办法的。”

“遵旨。”

一个以商人为主干的小朝廷很快在上海府建立起来,为了推动上海的发展,赵兴又通过股权竞标法,允许商人经营兵器生产,刀枪弓弩也成为了一大出口商品。由于赵兴允许民间百姓持有兵器,兵器作坊的发展非常迅速。

根据赵兴的旨意,内阁下拨了三千万贯,向各家作坊订购了大量的农具和军帐。开发流求,新设的台湾省,是赵兴唯一的选择。政府的采购和新都的大规模建设,拉动新都工商业的巨大发展。

赵兴要解决的就是后续的跟进,不能让上海衰退。

夜幕降临,赵兴却是久久不能入睡,自己原本的计划都被一场暴雨冲散了,以后该走向哪里呢?

新都的皇城不像汴京,特别是大内,空荡荡的,让赵兴显得更加地孤独。新法规定,皇宫不再用太监,现在整个新都皇城就只有跟在赵兴身边的李向安一个太监了。皇宫的宫女也很少,只有十来个,还是专门负责打扫皇宫的大妈级别的女性。皇宫变得不像皇宫,更像是龙卫军的军营。

“皇上,你也没睡?”李佩玲在皇城闲逛,是不是恰好撞到赵兴,就不知道了。

“嗯,朕睡不着,出来走走。你都看一天了吧!皇宫有那么好看吗?”赵兴笑道。

“搬新家了,总得打理打理不是?”李佩玲笑嘻嘻地回应道。

·····

...

...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归藏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边的月亮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