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新纪元1912 > 第114章 笔的故事

第114章 笔的故事(2 / 2)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德华大学从过去的“专业理工学院”,转变成为一所以学院为中心的通才教育,让学生在心灵、知识和身体上全面发展的大学,不过虽是如此,但这种转变却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完成的,至少现在的德华,仍然偏重在研究,甚至这同样也是大多数学生课业。

对于德华大学工程学院的学生而言,或许设施齐备的试验室,从来都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尽管大学的人宿舍显得有些简陋,但是对于这些将大多数时间都用于完善设计的学生而言,或许试验室才是最为重要的。

“哒!”

在计时器响起的同时,安卓勤便打开电烤箱,取出烤盘映入眼间的却是一根根极为纤细的黑色条形物,在还未冷却时,他便用放大镜检查着托盘上的笔芯,每一根笔芯的质量看起来都非常不错。

“怎么样,勤勉,笔芯的研制进行的怎么样了?”

就在安卓勤等待着笔芯的自然冷却时,却听到门边传来一个声音,不用听声音,他也知道是谁,是他的好友宋家诚,他和他一样都是工程学院的学生,并不两人并不同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好友,甚至于在所有人都在为毕业设计忙活着的时候。他们两人还是依如继往的追逐着一年前的暑假,他们到陕西“支教”时的那个梦想。

“支教”是德华大学一个特有的社会实践,往往是前往远离铁路沿线的偏远地区充当两个月的“临时老师”,不过是根据个人自愿。绝大多数德华大学的学生,更愿意在教授的试验室或者工厂内从事社会实践,但是他们两个人却选择了只有极少数人选择的“支教”。

也正是在那时,渭南地区那些在公司资建的小学内充当短期老师,才发现,那些渴望学习的小学生从来都不舍得用铅笔写字,原因非常简单。一杆铅笔五块铜板,可又有几个家长愿意每隔几天就花费这笔钱呢?所以,小学生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木棍在地上练字,只有写作业的时候,才舍得用公司捐赠的铅笔写字。

随后他们才开始关注这个从没有人注意到的问题,铅笔,那是学生上课的必需品。可对于绝大多数贫困子弟来说,他们来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买铅笔更在无形中增加了家庭负担。尽管有着教育部和公司的捐赠,但是相比于学生的需求来说,捐赠只是杯水车薪。尽管使用毛笔看似很省,但又增加了作业本的使用,同时还有可能污染需要回收的教科书,可以说,至少在习字、作业上,因为铅笔价格的昂贵,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几乎是在他们回到学校。发动“一口饭一支笔”的学生捐赠的同时,亦开始研究一种“廉价”的书写工具,为了这种“廉价”的书写工具,他们进行过大量的尝试,最终,在走了一圈之后。他们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铅笔。

世界上第一支铅笔于1792年在发明,铅笔的结构极为简单,两片木片,夹上用粘土与石墨粉混合在一起,烧制而成的笔芯,这种铅笔使用了一百余年,从西方直到清时引入中国,木制铅笔为了维持书写顺利,需要时常卷削,所以一支铅笔的使用寿命极短。

而他们两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研制一种“廉价的铅笔”,但是如此简单的,原本就极为廉价的铅笔,如何还能更为廉价呢?

几乎是在他们两人提出这一想法的时候,就遭到了周围的不解,甚至嘲笑,还会有比“铅笔”更廉价的“铅笔”吗?对于外界的不解也好,嘲笑也罢,他们首先想的是千方百计的降低铅笔的生产成本,为此,他们特意到铅笔厂考查,考查铅笔的制造过程,对于这两位学习机械工程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做的就是改进制造工艺。

经过一系列的考察之后,他们用了半年的时间,通过改造生产设备、笔杆免漆的方式,成功降底了一些成本,但这细微的成功还不够,最终,他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缩小笔芯,甚至通过实践证明,笔芯细使用时间更长。

为了制造更细的笔芯,安卓勤更是转为学习化工,以改进百年来几未曾改变过的毛芯的配方,从而制造出一种更细,但却不会减少笔芯强度的细笔芯,通过缩小笔芯直径来降低成本,而按照安卓勤的设想,如果笔芯细至0.7-1毫米,那么就不需要削出笔尖。而在他研制笔芯的同时,宋家诚则全心投入于免削笔的设计。

“自扬,你看!”

一见到好友,安卓勤便笑着捏起一根细如发丝的笔芯说道。

“石墨铅芯,他的就是石墨和粘土,不过制成这么细,要增加强度,就要加更多的粘土,那时就会出现字写不清的毛病,这一段时间,我一直都在试着这个……”

“一直试着,用其它材料来提高笔芯的可塑性和粘结力,从而改善铅芯成型性能。这一次我用上了饴糖还有黄耆树胶,为了改变铅芯性能材料,在铅芯烧结后,又采用了油浸处理,借以改善铅芯物理性能,比如像磨耗、浓度、芯尖受力、滑度、硬度等,这一次试验我用的是石蜡还有牛羊油,这几种原料的价格并不高,我算了一下,成本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笔芯达到要求的话,那么,至少能降低30%的成本,这样的话,这只是笔芯,如果你的那个免削笔,能再拿出来,嗯……一盒笔芯相当于二十支铅笔,成本只需要三块铜元,到时,所有人都能用起铅笔了……”

说笑之余,安卓勤便把笔芯安装在测试仪上,以检验其强度,同时又从抽屉中取出一个笔盒,其中有几支金属制的“免削笔”,那是宋家诚早期的研究成果。

“勤勉,你试试这支笔!”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最新小说: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边的月亮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