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重生之大书商 > 第五章 采访

第五章 采访(2 / 2)

大领导的要求,记者当然不敢违逆。掏出电话本,就用尚瑞达办公室的电话,给平时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位副省长拨了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这记者跟这位黄姓的副省长寒暄了几句,才开始说道正题。

等这记者说得差不多了,尚瑞达才拿过电话,向黄副省长说明:自己的小儿子,是杂志社的特邀记者,这次到长安,有事情需要向省里核实,现在人就在省政府门口,因为没带证件,进不了门,希望黄省长帮忙接待一下。

尽管手下有三大王牌杂志,但尚瑞达本人,这十来年却是一直声名不显,出名的是三家杂志的主编,还有那些栏目的记者。

《财经》是份什么样的杂志,黄副省长自然清楚,听说杂志社最高领导的儿子有事来省政府核实。也是不敢怠慢,跟尚瑞达客气了一番后,挂了电话,就让秘书到省政府门口接人。

“这么小的屁孩子,就是记者,还真看不出来。”等尚文远跟黄副省长的秘书走远了,武警战士才闷闷的嘀咕了一句。

真正见着人了,黄副省长老实的惊讶了一下,也就是一错眼的工夫,就恢复了平静。

很是客气的让尚文远坐到待客区的沙发上,让秘书沏好茶,自己就坐在临近的沙发上,用亲切的语气跟尚文远随意聊了起来。

越聊,黄副省长越吃惊,这毛孩子还真看不出来,十五、六岁吧,就高中毕业了,马上读大学了都。

最关键的是,这毛孩子的父亲不是《财经》的主编,而是三份杂志的掌舵人。

尚文远以后要做的事,跟当地政府,是脱离不了联系的。这时候表明身份。对以后行事,就多了很多的便利。借着闲聊的当口,就顺势把老爸的身份,说了出来。

黄副省长说话愈发亲切起来。

聊了会。就开始转到正题。

尚文远的分寸把握得挺好,说在全国走过不少地方,发觉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一边倒的趋势。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因为地理和交通的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有些困难。这次到成县,就发现,一县的县府所在,很多家庭温饱就很成困难。离县城更远的边远农村。可想而知。

说话的同时,也把从成县那记下来的记录,从小背包里拿出来,双手递给黄副省长。

接过记录,黄副省长粗略浏览了一遍。就放在一边。

作为主管经济的一省之长,成县的这种状况,他又怎么会不明白。他又不聋,也不瞎,这种记录,每天不知道要过目多少份。

黄副省长叹了一口气,语气也沉重起来:“小尚啊。你说的这情况,...

我们也知道,这是我们的失职,表明我们的工作还没做到位,很多政策没落到实处,很惭愧啊。”

“那黄省长。针对这些情况,贵省采取了哪些措施?立足的重心又是什么?有清晰计划没有?”尚文远没有接这话茬,而是冷静的问道。

都是政治成熟的大领导了,对尚文远的这几个问题,黄副省长应付起来很熟稔。

无非是省委、省政府如何如何重视。制定了三年、五年规划,随着这些计划,出台了什么政策,这些政策解决了多少多少就业人口,给农村特困户、城里特困职工发放了多少多少补贴。

都是官面上的文章,听着不错,但实际效果怎么样,恐怕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

尚文远把黄副省长说的,摘成干条条,记在了面前的笔记本上。

也不想跟这官场老油子打太极,等黄副省长说完,尚文远直言不讳的说道:“黄省长,您别当我是一名记者,我攀个高个,您就当我是一个孙子晚辈。您觉得,您说的这些,真正有用的有几条?在农业发展的问题上,省里做过深入的调查吗?全省有多少适宜耕种的土地,其中又有多少可以发展经济作物?各地的土壤、气候、水文条件,省里有权威的数据吗?对全省各地工业的定位和刺激政策,是经过了科学的调研做出来的吗?”

“呵呵,看来尚记者是有什么高招,能不能让老头子我学习学习啊?”黄副省长被尚文远连珠炮似的几个问题,问得脸色一变,称呼上跟着就变了,语气也变得不那么亲切。

“黄省长,看来您是误会了。”尚文远正色说道,“我不是质疑贵省在经济工作上的施政纲领和具体的落实情况,我也没这个资格。只是作为《财经》杂志的记者,我有责任,把所见、所闻,客观、公正的摆在全国读者的面前。”

这话说得挺强硬,眼见着黄副省长脸色一僵,怕彻底激怒了这位手握重权的政府大员,尚文远连忙补充道:“我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贵省有。实际上,整个西部,都基本是这种情况。东西部发展平均衡,贫富差距逐步拉大。所以,我们社正在筹备一个公益活动。一方面,是想通过全社会的大讨论,对这种发展的不均衡,提出合理的建议。另一方面,也是想集中社会的力量,对整个西部的贫困地区,尽最大努力的支持和帮助。”

“哦,是哪方面的活动?”黄副省长面色终于缓和下来,似乎感觉刚才的态度有些不妥,自嘲的笑了笑,又道,“唉,手长衣袖短啊。小尚,别怪你黄叔给你摆脸色,实在是你刚才说的这些问题,都很现实,也很严峻。咱们爷俩关起门来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谁不想?你黄叔也是生于斯,长于斯,哪天不想着,能为父老乡亲做点实事?但你也看到了,整个陕省就是这个情况。论资源,咱们不比晋地,地下有东西,论地理、交通,也不是什么交通枢纽,工业底子,又赶不上你们双江。天时地利人和,咱们哪条都不占。小尚你说说,咱们有什么办法?”

这才是官场大佬,说变脸就变脸,谈话节奏、情绪、语气掌握得恰到好处。要换一个人,估计就得被黄副省长一番掏心掏肺的言辞给打动。

作为主政一方,操纵无数人生死的常务副省长,跟一个小屁孩儿掏心窝子?天方夜谭吧这是。

还不是因为顾忌小东西背后的杂志影响力。

如果《财经》仅仅只是一份有上千万读者的普通刊物,那黄副省长也不会放在眼里。你读者上亿又如何?民意是什么?不过是大人物手里的一把夜壶,用得着的时候,拿出来解决问题,用不着了,你就待黑暗的犄角旮旯里发霉发臭吧。

但《财经》不是,没看杂志封面那大大的俩字,是南巡老人家的亲笔吗?到了黄副省长这个位置,又怎会不知道,《财经》现在已然是跟内参差不多待遇,国家领导的案头刊物?

如果眼前这小屁孩儿,要真跟你较真,在杂志上,给你弄一篇什么不好的东西出来。恐怕整个陕省的负责人都得吃挂落。如果更严重,给你安个渎职、失位的帽子,怕是得有人出来顶黑锅才能了结。

更何况小东西还说了正在策划一个公益活动,听口气还是跟扶贫有关的,那就更不能摆什么官架子,小孩子心性,万一把这位小爷逗不高兴了,回去给老子一歪嘴,到时候落到陕省的份额就没了,那他这个常务副省长还不得被头上的两位给骂死。

“是,黄叔您说的我明白,我也理解。陕省的实际情况,确实如您所说,看起来确实没什么优势。”当然明白黄副省长的这番表演是什么意思,尚文远也很配合,诚恳的说道,“不过,黄叔,我已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发现陕省其实不是没有优势。在我看来,跟邻近的晋省相比,陕省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更明显。”

“哦,是吗?快说说看。”

“那小子就放肆了,您姑且听听,觉着不对,就权当我胡说八道。”尚文远沉吟了一番,才开口说道,“在我看来,陕省最大的优势,在于人文历史,如果从这方面充分挖掘,结合目前国内逐步兴起的旅游热潮,陕省未必没有机会。另外,陕省的工业,如果能集中发展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比如航空、电子、计算机这些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恐怕会更有前途,而且陕省有这个条件。”

ps:

感谢:“理想中的行者”、“看过流云”、“bswar”的月票。

还有其他费心阅读拙作的朋友。

你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张票,每一次订阅,对我都是最大的动力和鼓励。

非常感谢!

最新小说: 综漫:开局空之律者 木叶:开局团藏让我泡玖辛奈 娱乐:演唱会递麦,你玩真的? 世界好吵.我们逃吧 四合院:家父姓赵,全院破防! 四合院:举报贾家,收养小当槐花 龙魂医圣 人在庆国:融合凯多,打爆大宗师 崩铁:我被曝光后,流萤哭着上门 我在柯学画漫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