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 第五百九十八章吐蕃之策

第五百九十八章吐蕃之策(2 / 2)

在风中,他的声音有极强的穿透力。

即便现在已经四十六,但吴玠依然气息洪如大钟。

卢云便将所有记录在案的手册呈递给吴玠,吴玠翻看了一遍,眉头紧紧锁起来。

接到调兵函,吴玠便知道陇右有变,所以十万火急赶回来,没想到如此之快,若是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数日之后,东京的赵桓收到密报:顺义郡王与各部首领密谋谋反,被当场抓获,正押往京师途中。

青唐、湟州两座陇右重镇皆已有重兵把守。

这一日,翰林学士石洵来延福宫。

“陛下,青唐与湟州已各有小学和中学五所,共能容纳学生一万人,能够满足青唐和湟州所需。”

“只是,许多人,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为何?”

“因为他们认为,在家里种地和去草地牧羊,比去读书,更有用。”

赵桓心中了然,人的行为都是根据自认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来发展。

读书确实好,但读书是长期投资,回报在将来。

许多人家里吃饭困难,是不会考虑长期投资的。

而且陇右因为地处边境,高原地带,要发展工业其实很难。

那里的就业环境非常原始,条件最好的青唐城土地肥美,适合农业。

人们自然会思考,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种田需要读书吗?

显然不需要,他们种田只要有好的体力就可以了。

放羊呢?

也不需要,小孩子都能放羊。

做官?

吐蕃人不会认为朝廷会让吐蕃人做官。

朝廷的确推出了六年义务教育的法规,三年小学、三年中学,是必须上的,有违反者,当判刑入狱。

但这只是法规,大宋那么大,近两亿人口,不守法的多了去了。

难道皇帝还要从最底层开始抓?

这显然不现实。

又或者派人强迫去执行?

“石卿有何妙策?”

“回陛下,第一、强迫执行;第二、吐蕃对茶叶需求非常大,目前民间商社远不能满足吐蕃对茶的需求,朝廷可在青唐、湟州设立茶司,茶司差办,可从吐蕃人读过中学的人中选择录取。”

“现在可有中学卒业的?”

“陛下,目前那里都有读过中学的,不过人数极少,大多数还是汉人,但只要有人便可。”

“好!如此便去办。”

“是!”

“对了,歌剧院、书坊、马球场等游玩设施,要全部配套齐全。”

“遵命!”

“还有佛教,在吐蕃大力扶持佛教,选择一个愿意听从我们的,朕册封他为喇嘛。”

石洵有些疑惑:“陛下,臣愚钝,何为喇嘛?”

喇嘛是清朝册封的,在吐蕃语中是大师的意思,这个年代的人自然是不知道有这么个称号。

但吐蕃人会明白的。

“喇嘛在吐蕃语中是大师的意思,就如同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

“陛下学识渊博,臣万分不及,臣这就去办。”

石洵走后,赵桓又将虞允文叫来。

“近日吴玠对吐蕃用兵,待朝廷平定吐蕃之乱,对吐蕃的茶叶全部降价,朕要让吐蕃大多数人都喝得起茶,让交子在吐蕃中通行。”

“是!”

虞允文也不多问,显然皇帝是要对那里施行经济战,茶叶倾销。

这些词语,虞允文也是在皇帝的《经济论》里学来的。

最新小说: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