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青春校园 > 北纬三十度游记 > 第三章 第四节 214

第三章 第四节 214(1 / 2)

?第二部第三章

第四节(214)

僰人悬棺崖葬学说众纷纭

史皇仓帝创造人间象形字

科考分队从早上七点,在宜宾的流杯池招待所出发。三辆北京越野吉普车排成一队,依次奔向云、贵、川三省的交界地,四川盆地的南缘—珙县。

王自治坐在秦乃正驾驶的头车上,满怀着对僰人的神秘向往,急着踏上了去往珙县悬棺的路程。一路上,山野纵横,沟壑交错。

张翰东坐在向导驾驶的第二辆车上,尔古边走边介绍那里的自然情况。珙县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7.5度,年降雨量1192毫米。

李大刚驾驶着最后那辆车,队员们也是在议论着小夕昨晚对地球人的警告。他们同外星人的对话已经不止一次了,但认为这次问题提出的尖锐深刻,批评得恰如其分,值得地球人类深思,并立即付之于行动。

车队在群山峻岭中盘旋,一条清澈的南广河,一直伴随着车队在湍湍流淌。科考团的车队很快就来到了珙县的洛表镇。在镇里大街两边张贴着“热烈欢迎世界科学考察团光临指导”的标语。在大街中心,醒目地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书写着“僰人故里”。这里就是2400多年前,僰人的聚居地。即东汉应劭注《汗书》所称的“故僰侯国”。

途中,在秦乃正等人的要求下,王自治讲起了僰人的故事:

自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朝,僰人大体活动区域就是以今天的宜宾市为中心,东可达泸州市,西接近乐山市;南到达云南的巧家,北临近彭山。在这片广大的区域里,靠以农耕为主。从汉代起,就与汉民族有着频频地接触,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较大。但其僰人彪悍骁勇,早在周朝时,因协助武王伐纣有功,被册封为“僰侯”,率先在西南建立了僰侯国。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他们被称为“野人”,汉朝被称为“滇、僮”,明朝则呼为“都掌族”。

由于其生活于荒野荆棘之中,素有“披荆斩棘”之美誉。练就了一代代都能骁勇善战,故为历代统治者所不容。在唐朝就曾受到过镇压。明朝万历年间,僰人头领哈大王,在东面的兴文一带发动起义,后中央政府派四川巡抚曾省吾、总兵刘显等人调动十四万大军,以更锋利的武器优势,对付冷兵器时代的英雄。显然,绝不可能打败装备着大炮的明军,胜负已成定局。后来攻陷了僰人的山寨,留下的只有被后人传诵的僰人史诗。镇压时间持续了两年,刀光剑影染红了一座座草篷和沟壑,剩下的僰人纷纷逃离家园,藏匿在各山地的溶洞中。

秦乃正问:“僰人都逃到哪去了?”

他继续说:“有些僰人民众为躲避当朝的镇压,干脆把‘哈’姓改为姓‘何’,据当地人传说,何姓人家即僰人的后裔。一个民族就此消亡了,而留下这个谜,就一直在民间流传着。除了高悬在离地面百米的断臂悬崖上的265具悬棺外,这个部落从此就销声匿迹了。”

车队已离开了洛表镇,向着悬棺集中的麻塘坝前进。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展现在他们面前。沿着一条坑洼不平的机耕道进入,两边不高的山崖渐渐地展开,田园及农舍渐渐出现。一条小溪从中穿过,偶尔看到山民在田间劳作,村姑在溪边搓洗着衣裳,不时耕牛在长鸣。当地民风非常纯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个人都显得非常知足。抬头望去,悬崖边不时出现悬挂在半山腰的黑褐色的悬棺,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僰人悬棺,巴蜀一绝。

悬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式,俗称“挂岩子”。同世界各民族的天葬、土葬、水葬、火葬、瓮葬等方式没什么差别。只是在悬葬形式的采用上令人难解。

车队沿着大路往北走,路边的树木苍翠,微风中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科考队员们下车步行约十分钟,来到了悬棺较集中的麻塘坝。首先看到的是僰人文物陈列馆,里面陈列着僰人曾使用过的器皿和工具,棺木里的随葬品和使用过的铜鼓。还有僰人的复原蜡像,男的椎髻,短式左袄;女的髻长裙,皆赤足。

各地发现的悬棺葬,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悬棺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型棺,属春秋、战国时期之物。随葬品有大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四川珙县、文兴一带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而珙县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一般为竹器较多,另外则有木器、陶瓷、铜件、编织物等。随葬的竹筷上还写有汉字。能享受悬棺待遇的一般都为酋长、巫师、贵族等。而广大贫民百姓根本就没有这种待遇。

麻塘坝南北狭长,东西两侧奇峰挺拔,在陡峭险要的岩石之间,许多棺木半悬山崖。仅在悬崖峭壁上,现存悬棺150多具。这是悬棺最集中的地方。据《珙县志》介绍,‘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而得其名。现在,这里早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原本僰人居住,又地处通向僰、滇的交通要冲,自秦汉以来建县为‘僰道’,所以遗存的悬棺较多。

除麻塘坝外,另一处悬棺集中的地方,就是曹营乡的苏麻湾。距麻塘坝10多公里的苏麻湾,陡峭的岩壁上分布着40多具棺木。这些棺木离地面仅二、三十米,较高的可达八、九十米。悬棺的崖壁上有许多红色彩绘的岩画,这些岩画内容丰富,形象逼真,构图简练,线条粗犷。通常画有动物、人物、武器、符号等等,是研究川南一带少数民族历史发展难得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观赏价值。

看王自治对着岩画不停地拍照,还真有些恋恋不舍的样子。

麻塘镇和苏麻湾两处悬棺的风格大体相似,其悬置方式有五种:

一是木桩式。在悬崖上凿高、宽约15厘米的方形桩孔,插入木桩,然后置棺其上。由两桩或三桩置一棺,也有一付桩置两棺的。

二是凿龛式。在岩壁上用人工开凿长方形的横龛,大小宽窄以能容纳一个棺木为限。棺木横置其中,另一侧外露。

三是天然洞穴式。利用岩壁上的天然缝穴或溶洞置棺其内,供后人祭奠。其中又分为横置和竖插两种形式。

四是岩墩式。在可以躲避风雨的岩墩上放置棺木。

五是架壑式。利用天然岩洞或岩石的缝隙,将棺置其上。而另一头架于陡峭的木桩上。棺木大都由楠木挖凿而成,重达几千斤。也有用木板制作的,头大足小,重约几百斤。棺木内的随葬品,大多系明代的生活用品。

1981年全国悬棺葬学术研讨会,在宜宾的珙县举行。会议期间,经过考察和评价,认为珙县的悬棺最为集中、数量最多、保存较为完好,堪称世界之最。而麻塘坝成为世界悬棺葬研究注目的中心,巴蜀这一特有的文化遗产,不但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为之考察,而且还将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来此驻足和观光。

在珙县转悠了整一天,晚上县政府和县文化馆的领导,安排科考队员住在县政府宾馆。晚饭后,科考队员们同文化馆的几位专家聊起了僰人悬棺的事。

秦乃正问,当时科学不发达,工具又落后,为什么要悬葬呢?

文化馆几位专家,曾多次参加省市关于僰人悬棺的考察研究。他们回答说:“我们也只能把多年来的猜测集中说一下。一是风俗说。僰人是游猎民族,生以山居,死当山葬,这是传统的风俗习惯;二是瘟疫说。在高山森林里常有浩大的瘟疫传播,人死后崖葬,可免去更甚的瘟疫流传;三是对先人的敬仰。让僰人的祖先‘人兽不可侵犯’;四是显贵说。对以故去的先人,悬棺高挂,子孙荣耀,后人显贵。

总之,僰人悬棺是他们对山水产生无比崇高的感情,死后葬在靠山临水的位置,也表明亡灵对山的依恋和寄托之情。

藤野教授也提出问题:“僰人到底是怎样将悬棺放到山崖上的?”

专家说:多年来人们多方猜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代表性的解释,有如下几个说法:

一、吊装说。1973年9月公安部门曾侦破一起盗悬棺案。两名盗贼公认,他们买了数百公斤粗铁丝制成软梯,上部紧绑在岩顶的大树根部,一人望风,一人顺梯而下至洞穴,再设法在崖壁上开辟一条栈道,随后盗棺而出。这种学说认为僰人是反其道而行之。悬索下枢,自上而下用绳索吊棺木,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凿孔栽在木桩上。

最新小说: 末世天灾,抢艘航母当基地 人在高武,无敌从提前登录开始! 快穿:修仙大佬在各位面杀疯了 重生大齐,我屡破奇案 规则怪谈:花火在怪谈里欢愉 天灾降临,我在海洋求生当大佬 我,区区扎纸匠,你却让我办大案 顶流别慌:傲娇大小姐是玄学真大佬 我在游戏世界抓凶手 阴间直播:不打赏?我揍你先人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