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青春校园 > 北纬三十度游记 > 第十部 第十四章 第二节 267

第十部 第十四章 第二节 267(1 / 2)

?第十部第十四章

第二节(267)

象山石浦港浙东渔文化探秘

余姚河姆渡原始村文明寻踪

当人们来到浙江之后方知道:为什么都说江南好呢?原来这里除了是鱼米之乡外,还多是山水胜地,号称文物之邦。一分队科考队员们水、路兼行,很顺利地从普陀山来到宁波市。原来宁波是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有着丰富资源的著名旅游城市。它的名片很多,如东方大港,河姆文化,名人故居,儒商摇篮,佛教圣地等等。在宁波市最值得一游的,就是“天一阁”和“天童寺”了。宁波市政府派来了足够的旅游中巴车及向导,拉着科考队员便分头去浏览了。

天一阁,是中国第一的民间藏书楼。天一阁位于宁波市区风光秀丽的月湖之畔。始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是兵部右侍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现存最古老的民间藏书楼。占地面积2.6万余平方米,以藏书文化为主要特色,总体布局由天一阁、东园、陈家祠堂、秦氏支堂、书画院和地方志等景点组成。天一阁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代书籍,现有藏书30余万册,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人物、风俗、民情等珍贵的历史资料,素有“南国书城”之美誉。不但以其藏书而闻名于世,还以其书楼设计之奇特和园林构筑之秀美而誉满全国。

据说范钦在兴建书楼时反复考虑过防火问题,他在阁前开凿了一座水池,池下有暗沟与月湖相通,使池水终年不竭,万一失火,可就近汲水抢救。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阁前池边建造假山,增筑小桥亭榭,环植竹木,用山石砌成“九狮一象”,面积虽小,相当精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后来各地保存《四库全书》的七阁,都是模仿天一阁的式样而建。从此,天一阁享誉全国。后来,又把历代碑林移到天一阁后院,名曰“明州碑林”;其中以三块“南宋旅日华侨碑”最为珍贵,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华侨文物。

素有“南国书城”的天一阁,是范钦取千古奇书《易经》的“天一生水”的说法,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阁内藏书13000多卷,其中大部分是明代刻本和抄本,有不少还是海内孤本。除了藏书外,在防火、通风、防潮等各方面有独到之处。难怪人们常说:“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

天通禅寺位于宁波以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号称“东南佛国”,为佛教禅宗五山之第二,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寺院傍山而筑,梯级布局,有天王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钟楼、御书楼等20多幢古建筑,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为国内罕见。天童寺坐落在国家森林公园,整个寺院掩映于茂林修竹间,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有十大景点点缀其间。寺内还有清代顺治、康熙、雍正皇帝的御书碑刻等文物。

天童寺作为佛教圣地,不但是临济宗的重要门庭,还是拥有800万教徒、33000余所寺庙的日本佛教主要流派曹洞宗的祖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日本和东南亚久负盛名。

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在渺无人烟的山中有一个小孩,每天给他送斋送水,最后寺院建成。有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说:“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大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在大功告成,我走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天童为寺。

天童寺四面环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间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象”、“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点缀其间。宋王安石在鄞县任县令时,曾留下描绘天童的诗句:

“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描写得十分贴切。

于渙生科考小组带领科考队中年轻的、喜欢海的队员们,则直接开车南下,首先来到了浙江中部沿海宁波市的象山县,象山县地处北纬28度45分、东京122度,濒临太平洋。是由628个岛礁组成,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其地理位置具有非常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征,故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温和湿润。

象山历史悠久,早在6700年前就创造了塔山文化,春秋时期为越国鄞地,唐神龙二年(706年)立县。因该地有山“形似伏象”,故取名象山。这里的森林覆盖面积达58%,所以,此地空气中丰富的负氧离子,大气中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一般为400个~700个,而象山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47万个,被称为自然的‘绿色’空气,并誉为“天然氧吧”。

县政府把科考小组带到了象山半岛最南端的石浦港,是浙江省的又一颗东海明珠——是仅次于舟山沈家门的第二大鱼港。石浦港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记载。石浦港山环水抱,地形独特而美丽,石浦人世世代代以鱼为生,蕴含着众多神奇的渔文化和丰富而广博的渔风情。尽管时代更替与变迁,人们倘佯在石浦老街中,依然可以玩味到明清建筑的丝丝风貌,和渔贾文化的连绵气息。

石浦古城沿山而建,依山临海,人称“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即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城门就形而构,居高控港是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征。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婉蜓曲折,饶有风趣。中街始建于明代,曾是繁华的商贸街,沿街商铺有100多家,几个别具特色的封火墙,是为了防火防盗而建。后街有颇多的老宅,历尽风雨沧桑,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人们在老街浏览,不经意就会遇到老宅或古迹。如600多年历史的“关帝庙”,是渔民为了乞求风调雨顺、阻挡海盗而建;“惜字亭”则有一段渔民崇尚知识,珍惜字纸的古诗;“大夫第”为清末四品官员院宅,尽显大户人家气派等等。

象山的渔文化应溯源于境内的塔山文化。距发掘7000余年前出土的文物看,居住在今县城南平原的先民,就已学会以海为生,大量的陶制品留下了他们亲手描绘的水波纹和贝壳印痕。相继发现的姚家山、红庙山和毛洋庙山头、高塘岛朱门村新石器遗址都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文化根系,散发着浓郁的与海共舞的腥咸。

在长期的以海渔为生实践中,这里的先祖们学会了造船、织网、甚至学会了制作各类船具、各类网具。渔民先祖很早就传下来一套实用的谚语:即“初三潮,十八水,初八,二十三小水低。”象山农历初三潮位最高;初八、二十三在一月中潮位最低。掌握了出海、归航时间、气候、海上作业的一系列程序外,还包括劳动禁忌、服饰要求等等。形成了与内陆和山地文明迥异的、以“渔”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以这种物质性的文化现象为出发点,逐渐形成的渔区风俗、信仰和崇拜,及以劳动伴生的号子、歌谣、传说、故事等精神品质的要素开始丰富渔文化。

这里从宋末开始流传妈祖文化,到元代建的妈祖庙(或称天后、天妃庙),从此,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从古至今,妈祖的庇国护民,救苦救难,乐施善助,孝义节烈等精神,几乎成了这里的人们,尤其是渔区百姓的性格,视为最为传统的美德。

石浦港地处舟山、渔山、温台三大渔港中心,象山是宁波市的渔业重点县,石浦港是这里的重点渔业基地,这里全年的渔业产量占宁波市的四分之一。石浦港的渔船驶出港口便可捷足先登,优先捕获这里的黄鱼、带鱼、鲳鱼和石斑鱼等各种经济鱼。另外,石浦港周围港湾众多,滩涂广阔,适于多种鱼虾、贝藻生长,特别是对虾、紫菜等养殖规模位居全省第二位。石浦港真不愧为是东海的明珠。

于渙生小组给队长打电话,准备直接去温州,顺便考察一下南、北雁荡山。张翰东不允许,他说:“政府已经安排好了,明天下午之前,一分队全体都要赶到余姚的河姆渡参观。”于渙生想科考小组只好原路返回,但小组其他成员不同意返回宁波市,藤仁、辛哈等人请求小组要到奉化县蒋介石的故居,去看看溪口的蒋氏老宅或顺路去雪窦山浏览一番,再去余姚河姆渡也不迟,于渙生只得同意大家的意见。

他们离开象山县,途径宁海县北上抵达距宁波市仅二十公里的奉化溪口的蒋氏故居。这里东靠武岭,北临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穿过壮观的武岭门,三里长街沿溪而筑。街旁屋舍,古色古香,俨然一座江南小城。

大家走马观花地浏览了文昌阁小洋楼、武岭门、丰镐房及蒋家曾在这里开的玉泰盐铺。还有当地新造的类似展览馆的“民国大杂院”,里面就是搜集了民国时代老百姓的主要生活用品,这里还搜集了当时蒋氏家中的三个房间的家具,包括蒋母和蒋经国以及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的照片等。

溪口小镇有山有水也很有生气,其秀美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其实最让于渙生一行人惦记的,还是別误了明天下午对河姆渡的考察。为此,他们直接开车奔向“四明第一山——雪窦山风景区。旧时传说三隐潭隐居着“蛟龙”,每遇到天旱,村民们常常来向“蛟龙”求雨。隐潭其实是一个峡谷,两边都是岩壁,是这里的峡谷和千丈岩飞瀑形成了三个隐潭而已。

一隐潭居于峡谷顶端,山泉从顶端循峭壁倾泻而下,形成一道瀑布,使两壁间顿成奇观,瀑布之下是个隐潭。二隐潭两边较为开阔,瀑布呈斜坡形曲折而下,与一隐潭相比另有一番景象,流泉再与西岙山谷间下流的溪水汇合,注入三隐潭。三隐潭靠东边是一块大岩壁,旁有石峰,山泉从石洞中入潭,形成更为奇特的景观。在三隐潭石壁的另一边就是妙高台,一波三折的流泉,加上奇岩峭壁、修竹山花,真是曲径通幽哇。

最新小说: 阴间直播:不打赏?我揍你先人 重生大齐,我屡破奇案 我,区区扎纸匠,你却让我办大案 末世天灾,抢艘航母当基地 快穿:修仙大佬在各位面杀疯了 我在游戏世界抓凶手 人在高武,无敌从提前登录开始! 顶流别慌:傲娇大小姐是玄学真大佬 规则怪谈:花火在怪谈里欢愉 天灾降临,我在海洋求生当大佬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