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民国二三事 > 第一九三章 淞沪战 三十

第一九三章 淞沪战 三十(1 / 1)

?第一九三章一二八·淞沪战(三十)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虽然对于张学良采取的不抵抗主义持默认的态度,但在对日交涉、坚守锦州等问题上,其对日态度明显较张学良强硬。

对于其统治区域的腹心之地上海之安危,蒋介石也十分重视。

1931年10月初,日军在侵略东北之际,又派出陆战队开赴上海,试图威压胁迫国民政府。蒋介石闻讯后即发电指示上海市长张群:“日本军队如果至华界挑衅,我军警应预定一防御线,集中配备,俟其进攻,即行抵抗。”可见其武力保卫上海之决心。

1931年12月中旬,蒋介石在内外压力下不得不第二次通电下野。但在不久后,他在杭州与汪精卫会晤,并达成合作协议。

1932年1月下旬,已基本达成合作协议的蒋介石和汪精卫联袂入京,25日,孙科辞去行政院长职务赴沪。

1月26日,范杰从上海赶回南京。说实话,他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离开上海的,日本人咄咄逼人之势,已经预示着上海战事为期不远,甚至于驻沪各国领事都在逼问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村井日本是否将对上海动武,上海滩风起云涌可见一斑。

但这一趟,他又不得不回来,力行社出大事了,虽然这早就在范杰的预料之中,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回了趟家,收拾了一些衣物,范杰马上赶回到了中央军校,师兄酆悌在等着他。

范杰让赵祥带着自己的行李会教导总队那边,他自己则去了师兄酆悌的办公室。

范杰站在酆悌的办公室门口,吸了口气,使劲揉了下脸,他已经有好几天没有休息好了,一直在上海那边进行安排,浏河防线实在有些长,没有两个团的兵力根本是无法防守的,这里是他猜测的日军后期最有可能的登陆地点,安排也是最多的,留下王启年在那边继续指挥,他才能安心的回到南京。

范杰轻重示意的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沉思的酆悌,他抬起头,使劲甩了一下,轻轻吐了口气,高声喊道:“进来!”

听见酆悌的声音,范杰推门进来,酆悌一看是范杰,终于露出了笑容。范杰每次来他这里都要敲门,别看两个人师兄弟,关系特近,可是该有的礼貌范杰想来不缺,而且这样也可以避免范杰看到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

“师兄!”范杰将上海带回来的糕点轻轻的放在桌上,问道:“师兄,情况怎么样了,这么急叫我回来。”

酆悌抬眼看了眼窗外,话也没说一句,就走了窗前,伸出头去四周望了一遍,然后才将窗户闭上。

“校长已经决心将力行社的书记换成君山了,滕杰再过一段日子就会卸任。。”酆悌将这次把范杰叫回来了目的说了出来。

“嗯,这事我早有预料,师兄,滕杰担任这个书记本来就是看在他是力行社筹划人的份上,再加上当初学长们都心有顾虑,才让俊夫这样一个四期生担任力行社书记的,这一点上我和俊夫早就沟通过。”

范杰从一开始就知道滕杰在力行社的书记位子上呆不长的,校长一旦决心插手力行社,必然会选用他自己熟悉的容易掌控的人选,贺衷寒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他在政训这方面浸淫多年,能力突出,是能够带领力行社发展壮大的,但是唯一的问题是他个人的野心问题,不知道校长看出来没有。

“这样就好。”酆悌轻松的靠在了椅背上,他实在有些担心滕杰心有顾虑,对力行社以后的发展不利,贺衷寒上台后,力行社内湖南派实力大增,有邓文仪这类校长侍从室的贴心人,还有贺衷寒酆悌这类身处各种要职的实力派,下有四期五期六期的湘籍学弟,在加上范杰这种蒋介石宋美龄的干女婿,才能与号称“天下第一师”师长的胡宗南相抗衡。

校长的接班人,这个位子上最有利的争夺者就是胡宗南和贺衷寒了,贺衷寒一向以黄埔老大自居,而胡宗南更是携“天下第一师”师长的巨大威望,其他人根本就无法与这两人相提并论。

这事说起来还是从蒋经国在苏联被软禁说起,1925年10月,蒋经国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后来一步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俄共青年团。四一二之后,蒋经国在中山大学的集会上登台演讲,谴责蒋介石叛变革命,几天后在塔斯社发表公开声明与蒋介石断绝父子关系。

这令蒋介石极为伤心,这对于蒋介石的第一次下台未尝没有影响,这时候的蒋经国在苏联委曲求全,蒋介石是并不知道的。

1929年开始,蒋经国多次提出申请加入联共,即布尔什维克,11月2日,托尔马乔夫军政研究院党支部一致同意接受蒋经国入党。12月15日,蒋经国被接受为第四类党员,所谓第四类,指的是“人民敌人”的子女。1930年3月28日,列宁格勒军委会正式批准蒋经国为联共候补党员。

1930年5月,蒋经国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每一科都是“优等”,自托马契夫中央军政学院毕业。他的毕业论文是探究游击战争。他的个人资料档案上,记载他“非常聪明……全校最优秀的学生”。

毕业之后,蒋经国再度申请,要求准予回国,但是苏联绝不会这么轻易的放“人民敌人”的儿子回国的。自然蒋经国的申请被拒。

蒋经国在军校念书,体魄自然几位强健。可是,这件事使得回到莫斯科的他生了一场大病。这是他在留俄期间,几度重病的一次。这些病毫无疑问与他的糖尿病有关联,又因他心情抑郁,大量喝伏特加酒而更加恶化。

10月间,蒋经国病愈,奉派到莫斯科一个重要工业设施——迪纳摩电厂当见习生。起先,他要担任机械工具操作员,每天8小时以上繁重的体力劳动,月薪只有45卢布。共产国际要他“亲身体验无产阶级的生活”。他每天清晨7时起床,夜里还要到列宁国际学院研修工程科学至深夜11时。农村动荡引起食物短缺的现象,此时已蔓延到城里,经国有时候早上没有饭吃,就得上工,然而他善于发挥课堂所学,在电厂里提议做了若干技术改革。5个月之内,薪水加倍。加薪,反映出斯大林突然改变主意,谴责“齐头式的平等”,在工厂内导入论件计酬制,鼓励技术官僚的精英制。依照蒋经国的自述,他全身心投入工作,除了在工厂工作,上学研修之外,他每星期还抽出7个小时,在工厂讲授军事学。

大约在这段时期,蒋经国在列宁国际学院一次会议中批评王明,导致共产国际要他离开莫斯科,到西伯利亚阿尔泰一个矿场工作。经国以身体健康为由,向苏联共C党中央申诉,才得以取消此一派令。

1930年夏天,王明和一批亲斯大林的中山大学毕业生,秘密潜回上海。这批学生号称“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构成中共党内所谓的斯大林“回国学生派”,此后数年与毛主席争夺对中国共C党的掌控权。

1931年,斯大林研判此时仍不宜放蒋经国回中国。他把蒋经国派到莫斯科郊外柯洛温斯基地区朱可瓦村的一处集体农场。俄国各地的经济改造进行得相当痛苦,但是莫斯科地区则相当顺利。这些农场供给莫斯科居民粮食所需,附近的“模范集体农场”又可做为宣传之用。

蒋奇怪的是,经国在他的回忆录里只一笔带过集体化的过程,根本没谈到富农的命运和粮食短缺的现象。鉴于朱可瓦村相对稳定,加上当时俄国人人活在奥威尔式备受监视的社会里,经国很可能相信农村必须改革,在斯大林领导下也有“令人目晕神眩,大为成功”的成绩。

朱可瓦村农民绝大多数“没念过书、粗鲁不文”,半数以上饱受虱、蚤缠身之苦。第一天夜里,蒋经国睡在教堂的仓库。第二天上午当他去吃早餐时,几个农民嘲笑他:“瞧,来了一个只晓得吃面包、却不会犁田的人。”蒋经国立刻认真学犁田。第一天就一路埋首工作到日落,吃了饭,已瘫倒在床上。农民对他印象大好,10天之后就推选经国“代表他们与镇上的组织交涉谈判贷款、交税和购买农具事宜”,再也不要求他从事体力劳动。事实上,几个月之内,他就成为这个集体农场的主席。

而在蒋介石方面,自从清共之后,蒋经国写了篇文章骂他之后便没有蒋经国的消息,作为父亲他没有让手下去查,真要去查,结果是什么。谁知道?

蒋介石对蒋经国的那篇文章并不记恨,但他对苏方并不相信,担心这一查,苏方反将蒋经国给杀了。

蒋介石数次围剿中央苏区,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而在内部贺衷寒则与胡宗南争夺校长继承人的角色。

;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归藏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九州立志传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