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 第144章 窥豹一斑,有隐情

第144章 窥豹一斑,有隐情(1 / 2)

所谓卤水提纯矿盐法,这是个很大的概念。

各家提纯方法千差万别,五花八门。

这种制盐法能制出如此高品质的盐来,又怎么可能随便示人或透露呢?

“本官再问一下,你们盐矿的日产盐量,能有多少?”

他这是比较专业的询问。

鲁应平想确定,是否能够规模化生产。

永乐元年才开启,不知为什么,淮安府署知府大人梅辰,对食盐突然加大了征收数量。

竟然要求他们盐运局,除了往常收购,短时间内另外征集出一万石精盐来。

这不是难为人么。

江南沿海一带,尤其淮安府是大明朝食盐主产区。

产量这些年也就这么多。

这上哪儿去找这么多盐?

也不知是朝廷要求,还是知府梅大人自己头脑发热。

可就算贴了官方告示,也顶不了大用啊。

制盐哪有这么简单?

的确,外头有新开的盐户送来了盐。

可那些所谓的盐,质量不堪入目。

粗糙杂质多,苦涩有毒。

若是以往,那是绝对不会收的。

可眼下属于非常时期。

只能收来搭配好盐掺在一起凑个数。

而他们盐运局,软硬兼施,逼迫淮安府所辖盐户们要增加产量。

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可眼前这个新面孔,送来了五千斤精盐,属于雪中送炭,及时雨。

这让压力山大的鲁应平,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哦,大人这是想了解小的盐矿场的产量,是吗?”

在得到对方点头确认之后,张乐平默默盘算了一下。

“回大人的话,小的盐矿场,每月至少能提供这种精盐约六万斤,五百石左右。”

“每月五百石…似乎有些少啊。”

鲁应平闻言嘴里嘟囔一句,暗自神伤。

“大人莫叹气,小的盐矿场是年后才开采提纯,五百石是目前产能,回头我跟大东家商议一下,可以加大盐矿投入,说不准产能可以翻番。”

“那敢情好,倘若你们精盐产能翻番,也是解决咱们盐政的燃眉之急啊。”

鲁应平听罢,喜形于色。

“大人,只是这盐的价格…”

张乐平见火候差不多了,准备趁热打铁谈价钱。

在商言商。

谈判就是要抓住对方心理,乘胜追击。

“你们这盐的品质…我一个人现在还无法定价。”

无法定价就不能收入库啊?

“那大人,无法定价…那我只好先拖回去了。”

张乐平装出一副很失望的嘴脸。

他天生就是个做生意的料,善于观眼察色。

这么好的盐不收入库,万一被搞私盐的盐帮们抢了去,那就亏大了。

“哎…二掌柜莫要慌急嘛,这批货咱就暂定为三十文/斤,如何?”

盐运司衙门收盐的官价,一般是在十五至二十文/斤不等。

当然,特别精盐就是无价,需要官衙几位验收官集体研判决定。

所以,现在鲁应平以最高限价收购,实属公正公平。

张乐平事先对食盐收购官价了解过,当然知道鲁应平出的三十文/斤,还算公道。

“行,咱就暂按这个价吧。”

张乐平点头,“不过鲁大人,这告示上写着近期提升三成价格,咱们这是否也跟着涨吧。”

“有了溢价,小的到时候也能孝敬大人一点。”

最后一句,张乐平几乎是贴上鲁应平耳根说的。

最新小说: 天下长宁 首辅 光宗耀明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秦仙医 大唐天将军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