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炎黄再现 > 第五章 千年世家

第五章 千年世家(2 / 2)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解释】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解释】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解释】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君子忧道不忧贫)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解释】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解释】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解释】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孙中山先生说:“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解释】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礼运大同篇: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解释】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解释】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论语》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解释】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解释】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受社会潮流风气影响的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解释】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唐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最新小说: 归藏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