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恶梦(1 / 1)

?在学校的时候,坏孩子觉得每一个人都比自己好十倍百倍,自己什么都不好,而且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拉长,变得越来越严重。小小年纪他就似乎得了‘焦虑症’,做事瞻前顾后,总有种莫名的恐惧时时刻刻在大脑萦绕,挥之不去。

坏孩子最羡慕的要数和自己同龄,个子和自己一样的波了。波的爸爸在京剧团工作,姑姑和叔叔也都在外地工作,波的爷爷也是村里有名的能人之一。坏孩子觉得波的家庭实在是太完美了!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幻想什么时候能和波一样,生活那该多么幸福啊?

在坏孩子的记忆里,每到星期天或节假日相华偶尔也会去波的家里走走,坏孩子虽然悟不出其中道理,可他却能够感觉到波的与众不同。

上学的时候,坏孩子最渴望的是每天早点放学,在很小的年纪,上学对于坏孩子来说,已经成了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他害怕在校时看到阿华那张恐怖的脸,可又不敢不去,他清楚的知道旷课对自己来说会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当上学成了负担,怎么可能有乐趣可言。每天胆战心惊的过好每一天是他上学时必须考虑的!在那个本该是天真活泼的童年时代,他的心里始终背着沉重的包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自己又无法排解,十岁不到的孩子,就早早的体会到了什么是煎熬,以至于这种自卑和危机一直伴随了他整整半生。谁该为这样的后果负责?毋庸置疑相华难逃罪责。启蒙老师素质的好坏,真的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坏孩子一家五口人,家里自然种了很多地。那个时候,一家人的重担全压在母亲一人肩上。在坏孩子的记忆里,家里唯一有一辆手推车,用来运送庄稼。母亲起早贪黑,二十亩地几乎都是她一个人手刨肩挑,就连最亲的叔叔婶婶们都没有一人帮过忙,母亲受得苦遭得罪言语根本无法描述。

在坏孩子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干活,到了晚上就会听到母亲长吁短叹。他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这样痛苦,更不可能替母亲分担。因为年少无知,不懂得母亲的辛苦,他害怕回到家那种枯燥而且乏味的生活。他无数次埋怨母亲为什么不能和别的孩子母亲那样轻松的生活!他更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和别人的家长吵架,让自己出门在外受冷落。他也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会利用自己放学回家的间隙,还要短暂的躺在炕上让自己并没有多少力气的拳头在她脊背上使劲敲打,然后费劲的从炕上爬起,接着干活。直到长大后他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苦衷。

放学后,坏孩子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包往墙上一挂,然后飞快的向民的家中跑去,他害怕了母亲叫住自己给她捶背!他也害怕出去晚了就找不到民了,因为只要民不在家,波也会跟着民出去,那样放学后他就会一个人孤零零的,再没有伙伴可以玩耍了。

民比坏孩子大两岁,在坏孩子的眼里,他特别会玩,有他就有开心。民的母亲非常善良,一口浓重的胶东口音,是老人最大的特点。坏孩子很早就知道他是青岛即墨人了,后来听人说,六十年代初期全国闹饥荒,青岛尤其严重,民的母亲就因生活所迫来到我们这里安了家。可能她经历的苦多了,就更懂得人生的不易,所以他从来没有对坏孩子另眼看待。坏孩子每次到她家,第一件事就是大声的叫一声大娘,她都会开心的答应一声,然后笑笑,坏孩子也会很开心。

民每次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猪食,另外他家还养了很多小兔子。坏孩子为了能和民有更多的时间玩耍,放学后很多时候都会和民去拔草喂猪和兔子,那样他就有更多时间和民在一起玩了。民的家里养着一只狗,每次去他家狗都会‘汪汪’的咬个不停,坏孩子都会从家里偷偷拿一口干粮扔给它。说也怪,只要给它一点吃的狗马上就摇头晃脑转怒为喜,慢慢的去民家给狗带点吃的也就成了习惯。

那个时候的农村去野外挖野菜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草儿几乎刚露头就会被大人和孩子们挖光,挖一筐青草也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坏孩子虽然很厌倦拔草这种事情,可比起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家,还是感觉开心更多一些。

民小时候特别聪明,他总有办法让和他一块玩的孩子帮他干完必须完成的营生。他会弄一根指头粗的木棍,用小刀均匀的刻上标记,一头拴上用铁条弯好的钩子,离钩子不远处用绳子系一个结,再找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用绳子系好做秤砣,这样一杆秤就做好了。民很巧,无论做什么总能做的惟妙惟肖,坏孩子很崇拜他。

在野外,我们几个一般大的孩子就会按照民的要求四散跑开争先恐后的努力拔草,然后过秤。因为只有快点帮民打完猪食,才能在天黑前和民一块玩游戏。

民和波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坏孩子能感觉到波的母亲包括他的奶奶经常用眼睛瞅波,意思可能是不想让他和坏孩子玩吧?小时候,坏孩子对别人的眼神格外敏感,他甚至可以准确的读懂每个眼神传达的意思。

被奶奶瞅,很多时候波就当没看见,有时也会调皮的一笑,然后置之不理,他的奶奶也就没有办法了,总之波的家人还是不错的。小时候坏孩子、民、还有波是最好的玩伴,他们几个几乎玩遍了村子周围所有能玩的地方。

民总有办法让和他玩的孩子开心,他会轻而易举的把游戏玩出好多花样,大人们都戏称他为孩子头。为了玩,民的母亲没少数落他。民有很多小人书,有古装的,有现代的,有样板戏,也有抗日打土匪的。因为民喜欢舞枪弄棒,所以他的小人书大多都是武侠和战争题材的。

坏孩子最忘不了每次帮民干完活,他都会在家门前不远处的空地上用一人高的木棍支起一个框,挖窝把棍子固牢。再找一块石头系在棍子的中上部做喇叭,然后弄一根长线向方框的正前方延伸,接下来比民小的孩子各自搬一块石头当座位,老老实实的坐好,摆出一副看电影的架势。

这个时候的民就会坐在方框底下,先是用嘴哼一段开场曲。接下来就会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小人书,一页一页的慢慢翻,并且声情并茂的做着讲解,民自导自演的电影就这样开演了。每到这个时候,坏孩子就会静静的坐在那里,聚精会神的看完只有他们才可以享受的电影大餐。每次回想这些坏孩子都难掩幸福,这也是坏孩子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说到看电影一种难言的痛也会搅乱思绪。在那个精神极度匮乏的年代,能看上一场真正的电影对孩子们来说是再开心不过的事情了。记得那个时候,一年到头根本看不了几场电影。

有个场景我想只要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就是村子的远处放影员徒步拉着双轮放影车,一个人在后面推。孩子们看到后都会欢呼雀跃跑上去,众星捧月似的把车子围在中间,齐心协力簇拥着帮电影员把车子推到大队里,那感觉亲切极了。

每每看完一场电影,第二天同学们一定会如数家珍般的描述电影里那些难忘的镜头。也会学着电影里好人坏人的样子游戏其中,反反复复的学着、说着、表演着乐此不疲。

话说一天下午,课间有同学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晚上在村南的生产队场院里放电影。消息很快得到证实,这下可好了,同学们那种不谙世事的心开始骚动。坏孩子自然也是欣喜若狂,只不过他和别的孩子比起来内敛的多。虽然脸上很少表现出喜悦,但他会用自己的方式独自在角落里用心勾勒放电影时的场景。

从得到消息的那一刻起,时间似乎一下子慢了许多,坏孩子焦躁的一遍遍的用眼睛看着从门口斜射进屋里的光线。他清楚的知道那条光线移动到哪个位置就该放学了。

当然,别的同学也一样如坐针毡,一会交头接耳,一会透过窗子向外张望,每个人的心早已经飞到电影场上去了,哪里还有心学习。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第三节自习课了,相华却没事人一样,表现的若无其事,他的镇定自若和孩子们的躁动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天,相华坐在讲台上悠闲自得的看着报纸,偶尔也会抬起左手看看那块说不上品牌的手表。同学们的心早已经不在教室里。每次他只要看一次手表,同学们都会感觉离放学更近了一步,也盼望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放学钟声赶紧敲响。

不知是相华故意的还是真的有事,就在放学前一刻,他突然起身走出教室。一分钟、二分钟、十分钟,直到放学的铃声敲响了,相华却始终没有回到教室。这一来,同学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个个望眼欲穿的看着办公室的方向。

眼看着别的班的同学都高高兴兴的回家了,阿华仍然没有走出办公室。这时距离放学已经过去了一刻钟有余,同学们有的已经按捺不住急躁的情绪,几个胆大的同学开始跑到教室门口,探头探脑的向外张望。谁都知道晚了电影场上的好位置就会被早一些回家的同学们划上方格占起来。这时,就连平时大话不敢说一声的坏孩子也一遍遍的用心呼喊着老师快点走出办公室。结果是徒劳的,相华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始终不见影踪。

那个时候看一场电影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不希望早一步跑去放影场。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时有几个急不可耐的同学自主当事的说咱们走吧,老师可能忘了我们了?

“咱们放学吧?”也不知谁冷不丁的说了这么一句。

话音未落,就有人身先士卒的背起书包一溜烟的跑出了教室。这一下可好了,紧接着就是第二个、第三个……不一会功夫,教室里就只剩下了坏孩子一个人。坏孩子怯怯的看了看空空如也的教室,然后胆战心惊的起身离座。

以前放学是不需要坏孩子锁教室门的,今天例外,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跑了,坏孩子留了最后,没有办法他只好拿起挂在一边的锁把门锁好。他想把钥匙送到办公室,可他又实在太害怕相华那种威严的目光,他举棋不定的向着办公室的方向彷徨的走着。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相华手拿一根拇指粗的教杆怒气冲冲的从办公室窜了出来,声嘶力竭的吼道:“都给我回来……”

坏孩子一下子就被吓傻了,呆呆的站在那里一动不敢动,双腿不由自主的开始打颤。相华快步来到坏孩子身边,手起杆落,教杆重重的砸在坏孩子那只低垂的左手上断为两截。坏孩子疼得‘嗷’了一声,右手紧紧的攥住那只仿佛要折掉的左手,手里的教室钥匙‘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最新小说: 螳螂进化,从东京实验室开始 足球之开局百鸟朝凤,我无敌了! 综武,人在大庆,开局召唤李淳罡 网王:称霸网坛,开局悟性逆天 人在大庆悟性逆天,师姐海棠朵朵 抗战:战绩万倍返还,全球MVP 霍格沃茨:开局承认自己是食死徒 影视:我,北齐战无名! 办公室放狙击枪,关你侯亮平屁事 终极:在网上发武学,异能界疯了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