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青春校园 > 北纬三十度游记 > 第六部 第十章 第三节 248

第六部 第十章 第三节 248(1 / 1)

?第六部第十章

第三节(248)

抚今追昔沙漠猛于虎

展望未来沧海变桑田

科考队员们离开埃及首都开罗,一路西行,铺天盖地,满眼皆是一望无垠的大荒漠,此时的撒哈拉沙漠,正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真实写照。恰又是流金似火的炎炎夏日,按北纬三十度线西行,就得毫不犹豫的钻进大沙漠,经受炙热的烘烤。有诗为证:

“万顷大漠万里沙,浊浪汹涌自天涯;

黑风怒吼狂飙急,紫烟飞腾映晚霞。

自古沙暴猛于虎,嗟叹水荒枉摩挲;

不是寻踪法艾东,焉能强行撒哈拉?”

总部指示科考团,就此北上到地中海沿岸,经埃及北部的马特鲁再西行,由拜尔迪耶进入利比亚。沿海公路可直抵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然后继续沿公路西行,出利比亚的祖瓦拉,进入突尼斯境内,在此可以休整一段时间,值当防暑躲避几天,缓进撒哈拉大沙漠。他们用了两天时间,西行近两千公里,虽然是盛夏时节,但这里是地中海式气候,他们还没尝到大沙漠酷热难耐的滋味。两天来,他们在行驶的车上谈论的主要话题是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堪称世界第一的大沙漠,除了南极州外,是世界最大的荒漠。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域之一。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座落在北纬14度~35度之间。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甚至大得可以将整个美国本土装进去。

地球上沙漠总面积约1535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的13%。纵观地球沙漠面积如此广大,且大都分布在北纬15度~30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强占了最有利于万物生长的大片土地,这不能不引起科学家及世人的思索。

大沙漠就意味着荒芜和极少有生命,尤其撒哈拉大沙漠,横亘在非洲北部一片全球闻名而浩瀚的沙漠。这里有一条条平行排列的沙垄,它们高100多米,延伸达几百公里;这里有一座座高大的沙山,像金字塔一样巍然耸立,最高达230米;这里还有令人生畏的大沙海,纵横千里几乎成了生命的禁区。在这里,如果有一个人在没有任何避护情况下掉队,必将因中暑和脱水而在48小时内死亡。

撒哈拉的气候严酷之极,往往几年滴雨不下;白天在烈日照灼下,气温骤升,如临火海,沙丘上的温度最高可超过摄氏70度,鸡蛋放在沙面上,不到一小时即可烤熟;而一到夜晚,温度骤降到零下15度。在温差巨变的气候下,岩石的热胀冷缩,使夜间到处可以听到岩石爆裂和坠落的声响。更令人惊心的是,沙丘由于急剧胀缩,大堆的沙粒脱落下滑,就像雪崩似的从高坡上滚落下来,那闷雷般的隆隆巨响,在空旷的沙漠上空经久不息。用当地农牧民的话说,“沙漠幽灵劳尔又敲起了它那死亡之鼓了。”

一些科学家认为,沙漠根本不适合人类生活,在那儿晒热的沙子和热风让人体吸收过多的热量,引起中署的后果又十分严重。夏季中午,沙石都热到可以烫伤手;即使在冬天阳光也会灼伤皮肤。不少在撒哈拉恶劣环境下生活一辈子的部落土人,毕生也未曾见过一次下雨。因此,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人口每平方公里还不足百分之一。

适者生存。有泉水既有生命,有生命既有绿洲,绿洲是人类在沙漠中的生存基地。全世界沙漠居民超过1000万,撒哈拉现在还有大约250万人生活在撒哈拉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地。在点点绿洲居住约200万人口,按职业分类:游牧为主的阿拉伯“骆驼居民”;定居务农的黑人“椰丛居民”;在沙漠腹地游牧部落图布人,经过世代磨练,有惊人的忍饥耐热抗旱能力。在沙漠背荫处高温仍达45度,而图布人却能在沙石荒漠上一天行走90公里,连考察队的汽车也跟不上他们。

经过体检,图布人步行40公里停下来稍憩,心律没有多大变化,而坐车的人却已经热得昏然欲倒了。图布人清晨喝一点沙漠草泡的浓茶,中午吃几颗椰枣,晚上吃一把抹上棕榈油的玉米或捣碎的菜根,一日三餐,长年如此,根本不知道动物蛋白为何物,但他们的寿命很长,一般能活到70岁,牙齿齐全到老而不松动脱落。

在生物难以存活的撒哈拉沙漠中心,不久前发现一个35人的原始部落,人的肤色与沙漠相同。他们一丝不挂,能耐50度的高温,从来不会中暑。他们白天住在沙底下1.5米~2米深的洞穴里;晚上出穴狩猎,用箭射穿骆驼的眼睛,再捕来杀之。非洲苏丹沙漠部落还巧妙地利用活树储水。那里的沙漠有一种叫“太白尔迪”的大肚子树,干季如同枯死,雨季抽芽,树干胖如大水缸,仅一棵树可装水4500多升。哈姆人将树干挖空,下雨时拼命往里灌水,装满后堵死封口,不用多久该树的伤口愈合,空心树照样枝叶繁茂,腹中的水不会变质,存放一两年后依然清冽可口。

据测量沙漠仍在移动,撒哈拉大沙漠正在以每个月0.8公里的平均速度向南移动。某些地带移动的速度相当于平均速度4倍。关于大沙漠的成因,主要是两极的极地旋风不断扩展,把干燥的空气带向赤道,直接影响着世界气候,这是撒哈拉地区异常干燥的原因;再是大洋水流随着地球的转动而流动,这也是大沙漠成因之一;另外,人类对土地的使用不当,也使得沙漠不断向外延伸;无限制的放牧,加快了草原缩小的过程。倾盆大雨骤然而下,把上层仅存的泥土刮走,利少弊多。还有无节制的胡乱灌溉,使得盐分浮到表面,结果使土地变成不毛之地。中东一些国家的政府逐渐懂得了这个道理,同时,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有趣的是,世界本来有足够的水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海洋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贮藏了26000万吨的水。问题是人们还得把这些水中的盐滤掉,使之变成可以饮用的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多种,如化学法、蒸馏法和冰冻法等等。过去,科威特人曾经在屋顶上建蓄水池收集不多的雨水,或靠帆船从伊拉克运来补充用水。科威特这个十分富有的石油国,现在已有能力从波斯湾每日蒸馏数千万升淡水,并用现代化的运水车队运送。同时,他们还能借此吃上大棚里生长的新鲜蔬菜,如三个月可采摘西红柿、四个星期可采摘黄瓜……。

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撒哈拉大沙漠70%的地方,年降水量还不到20毫米,尤其是利比亚沙漠仅3毫米。在撒哈拉大沙漠极个别的地方,年降水量仅0.5毫米,甚至个别地区竟连续几百年滴雨未下。即使这么一点点雨,连土地都湿润不透,能有什么用呢?那么地球上除了冰川和南极洲之外,再也没有一个地方的生存环境,比撒哈拉大沙漠更恶劣的了吗?

其实不然。沙漠用水不靠天不,更不依赖天上降雨,主要靠地下水滋润。所谓绿洲,就是地下水露头的地方,土壤含有一定水分的植物,才能长得起来。地下水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古水”,即远古储存于地下的水,但此类死水,采一点少一点,没有补充;二是“活水”,高地的降水和雪山冰川的融水,渗入地下,汇聚到沙漠底下,可供循环利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宇宙飞船从太空拍摄了撒哈拉大沙漠的照片,针对蓄水集中的地带制成了雷达图像。这里的地下水处于4000米深处,用现代化的钻井技术,让地下水喷发出来已获得成功。撒哈拉大沙漠地下储水约60万亿立方米,若平铺于地面,可形成一个13米深的大海。当然还有距地表浅些的,如阿尔及利亚揭开沙层1300米的地下,有一个80万平方公里的“海”,储水量淡水约1.2万亿立方米,相当于10个浙江省面积大小的“海”,足以把阿尔及利亚荒瘠的国土变成为花果园。

撒哈拉沙漠中最缺水的利比亚沙漠,占撒哈拉所在国浩旱之首,面向地中海而没有水喝。近年来正在实施“沙漠运河”计划,在西部沙漠的费赞发现一个地下湖,面积达72平方公里,水量不少于尼罗河的流量。工程完工后,淡水将从地下抽出,通过直径4米的管道,流向沿海人口稠密区。除供应沿海城市外,还可灌溉270万亩新耕地。实践证明,沙漠有水需要人去开发,水不会自动流到人的口里。就地解决沙漠之渴,也显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功力。

目前,地球人耗费那么大的精力去争服月球、火星,冀求在缺少氧气和水分的星球上建立领地,为什么不稍稍关心些自己脚底下的沙漠,开发这些足有一个半欧洲之大的陆地呢?沙漠有大气、阳光、矿产还有数量有限的水分、动物、植物,应该说撒哈拉单调而多姿,贫瘠而富有,荒芜而充满生命活力。开发沙漠的前景确实诱人,今天,不但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激起了地球人们的共同关注。总有一天广袤的沙漠必定会成为人类生活的乐园。

一些沙漠国家早已开创了先例:到20世纪未,大型的拖船能会往来于南极,被用来拖拉长达11公里的冰山,用以浇灌撒哈拉的绿色田野。世界总淡水量的四分之三蕴藏于北极和南极的冰帽中,这些冰帽是由长达5万年甚至更长岁月的积雪形成的。因此,它们不像海中的冰块那样含有盐份。

如在北大西洋大约有16000座冰山,其中多数从格陵兰岛沿岸的巨大冰山上崩塌下来的。它们慢慢地漂浮着,运用目前技术去拖这样11公里长、2.4公里宽的大型的冰山,每天运行32公里的速度,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一旦大冰山抵达目的地,将它简单地留在岸边并在海水中融化,不需要昂贵的停泊装置。因为淡水的密度(比重)低于海水,融化的冰山将不受到污染地位于海水的表层上。这座冰山的水包含了多达71亿立方米,等于尼亚加拉大瀑布两个月的流水量,足以使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沙漠变成富饶的耕地。

美国的一支探索队提出一个土地被沙化的理论,他们认为撒哈拉沙漠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泥土本身。住在沙漠部落的牧民,世代牧养的山羊破坏了该地区的叶状植物,使得田野直接受到泥土的侵蚀。树木的缺少,意味着没有绿荫可以防止阳光烧灼表面的水分。地面越来越干,而稀少的有生命植物也相继死亡。随着地面本身变得愈来愈热,较少的雨水几乎无用地落进土地,并带走了土地肥沃的盐分和微量元素,直到仅遗留下的岩石和沙土。沙土逐渐变得如此之热,以致许多从云朵中落下的雨还未到达地面,就在下落的过程中被蒸发掉了。

另外,导致撒哈拉大沙漠问题的太阳,是世界上能源最充足的源泉。但一天又一天,它无益地灼烧着900多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使之温度高达摄氏70多度,把这令人敬畏的能量聚焦成更高的温度,可能是改善沙漠条件的最佳方法。当前科学家已经在撒哈拉利用阳光大规模地发电。电能可以驱动水泵和机器来发掘渗到沙子下面的丰富的储存水。好多世纪以来,在干旱表明的上千米深处,已形成了巨大的天然水库。在撒哈拉中心的干焦区,一口口超过1.6公里深的钻井,以每秒303升的速度喷出了纯净冰凉的泉水。

来自太阳能炉的能量,也可以用于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从而产生大量的以氮为基本原料的肥料。这样,养料又可反过来滋养沙土。在短期内可以更多地利用来之太阳的紫外线。例如,紫外线可被用于精炼重油,使之变为高级燃料。并且,它们能加速农药的生产,而成本非常低廉。另外,阳光最大利用是用其刺激藻类的生长。这种简单微小的植物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种藻类,是生活在干焦的沙漠中,人和动物的一种充足的食物来源。这样,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若给予大沙漠以化学肥料、水和能量,人们就能够重新造就一个已消失了几千年的肥沃土地。

首先,人们可在干燥的沙土上铺设一层类似于地毯的,由沥青、焦油、细石子构成的混合层,并在上面覆盖一层易吸收水的物质,又在这一层的上面加上厚厚的一层人工土壤,这层土壤所含的矿物质和元素按沃土的比例精确配制。实践的结果是令人惊奇的,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使撒哈拉和内盖夫(以色列)等沙漠边缘的实验农场,所种的谷物、小麦、蚕豆、豌豆、大麦、玉米、洋葱等都获得了一个好收成。

当然,这种类型的耕作无论怎样鼓舞人心,也仅仅是一个暂时的胜利。只有当树木能够在沙漠中成功地生长时,沙漠才会出现全新的面貌。诚然,现在除了绿洲外,在沙漠中还没有树木能够生长到成熟;然而,研究者们至今仍对撒哈拉地区植树满怀希望。若在沙漠中大规模地建立果园,将提供沙漠迫切需要的绿荫和果实。那时,地面的温度将开始下降,雨水将到达地面做有益的事,树木将日益增多,而沙漠将逐渐变冷和较为肥沃。随着沃土的扩展,沙漠的无用面积将逐渐缩小。

直到有朝一日,整个撒哈拉沙漠变为富饶肥沃的区域。人类就可以向宇宙庄严宣布,地球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了让沙漠变绿洲,让沧海变桑田的美好愿望。

(第六部第十章第三节结束待续)

;

最新小说: 天灾降临,我在海洋求生当大佬 阴间直播:不打赏?我揍你先人 顶流别慌:傲娇大小姐是玄学真大佬 快穿:修仙大佬在各位面杀疯了 人在高武,无敌从提前登录开始! 我,区区扎纸匠,你却让我办大案 我在游戏世界抓凶手 规则怪谈:花火在怪谈里欢愉 末世天灾,抢艘航母当基地 重生大齐,我屡破奇案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